向着科技化的春天迈进----记青海电力公司迎接“两会”特稿
2008-01-17 15:19:5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从1998年农网改造开始以来,为了满足供电可靠性,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农网进行改造工作。2005年,我们开始注重改造中的科技含量,建成了农村县调自动化,改变了靠一部电话、一张图纸进行县调的状况。现在,它成为“千里眼”、“顺风耳”,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操作。”共和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陈帆这样告诉记者。
通过视频和“五遥”功能操作,可以远程监控、监视城农网的运行,快速反映出线路故障,减少停电,同时,为企业增效减员,这是加速了农村电网水平提高,改善了农村电网管理手段。
近年来,青海公司加大了科技进步的力度,围绕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共性和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开始,省公司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额度为2500万元,2006-2007完成年度资金计划的100%。
以农电为例,在2007年“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中,为降低“户户通电”工程造价,减少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对农网工程建设中容量在20千伏安以下的配电变压器均选用节能型单相变压器。使用后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
省电力公司农电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国网公司提出的2008年完成我省“户户通电”工程目标的实现。对35千伏布点进行了科技优化。首先,在10千伏线路中使用调压变,增加供电半径,减少35千伏变电站的布点。其次,2006年“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之初10千伏以下线路全部运用预应力水泥砼杆,以8米为主,在单项配电变压器中推行使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另外,2007年35千伏箱式变电站的投入使用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因为户户通电基本全部地处偏远山区,给抄收电费带来一定困难,为改变一家一户抄收费的现状,2007年初,省电力公司农电部和营销部联手启用预付费电度表,农户可以到当地供电营业所充值后使用,不仅减少运行成本,方便管理,也减少了窃电的可能性。布点优化的这项工程节省了“户户通电”投资近4200万元。这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今后,仍将大量应用科学技术,为农电的各项工程节约成本,提高效力。
科技的应用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农电这一方面。从2006年起,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设备试验也建立了相应的资金投入标准,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在这之前,青海电力只能进行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试验。现在,这样的试验不仅提高青海公司的试验水平,也为电网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基建方面也采用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主要以GIS建设为平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输变电设备智能巡检系统建设全面启动,使之在艰苦地区大量使用,不但安全系数高,并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目前,青藏线的变电所全部采用GIS系统运行。同时,从2006年开始11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班、有人值守也提上日程,青藏线在当年底全部实现无人值班,浩默祁、贵同大线路也在加快步伐,估计在今年可以全部完成,减少成本、减少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监控水平。
与此同时,青海公司在电网运行、通信自动化、安全生产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强化了“大科技”意识,树立全过程依靠科技进步思想,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使科技进步思想渗透到规划、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解决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大技术问题。
在2006年以前,青海电力公司每年用于科技投资费用只有200-300万元,科技开发不能形成成果,对公司发展无支撑作用。2006年科技创新工作新思路,每年投入资金超过2500万元,是过去的十倍!科技含量提高了,设备运行安全性、技术含量都有了大的提高。不但节约人力、降低维护成本,也为公司经营形式好转奠定基础。
随着750千伏西进格尔木和青藏±4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的开工建设,青海电网的网架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750千伏和±4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在高海拔地区的运行,加快推进青海至西藏、西北与新疆联网工程,在‘十一五’末实现经营区域内全部联网”。这对于促进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末,我省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青海电网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青海公司将注重电网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在实践中重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提升青海电网的技术含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力打造现代化电网,使青海电网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安全稳定和优质、高效运行。将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作为制定规划的硬约束,实现电网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通过视频和“五遥”功能操作,可以远程监控、监视城农网的运行,快速反映出线路故障,减少停电,同时,为企业增效减员,这是加速了农村电网水平提高,改善了农村电网管理手段。
近年来,青海公司加大了科技进步的力度,围绕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共性和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开始,省公司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额度为2500万元,2006-2007完成年度资金计划的100%。
以农电为例,在2007年“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中,为降低“户户通电”工程造价,减少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对农网工程建设中容量在20千伏安以下的配电变压器均选用节能型单相变压器。使用后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
省电力公司农电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国网公司提出的2008年完成我省“户户通电”工程目标的实现。对35千伏布点进行了科技优化。首先,在10千伏线路中使用调压变,增加供电半径,减少35千伏变电站的布点。其次,2006年“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之初10千伏以下线路全部运用预应力水泥砼杆,以8米为主,在单项配电变压器中推行使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另外,2007年35千伏箱式变电站的投入使用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因为户户通电基本全部地处偏远山区,给抄收电费带来一定困难,为改变一家一户抄收费的现状,2007年初,省电力公司农电部和营销部联手启用预付费电度表,农户可以到当地供电营业所充值后使用,不仅减少运行成本,方便管理,也减少了窃电的可能性。布点优化的这项工程节省了“户户通电”投资近4200万元。这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今后,仍将大量应用科学技术,为农电的各项工程节约成本,提高效力。
科技的应用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农电这一方面。从2006年起,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设备试验也建立了相应的资金投入标准,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在这之前,青海电力只能进行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试验。现在,这样的试验不仅提高青海公司的试验水平,也为电网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基建方面也采用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主要以GIS建设为平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输变电设备智能巡检系统建设全面启动,使之在艰苦地区大量使用,不但安全系数高,并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目前,青藏线的变电所全部采用GIS系统运行。同时,从2006年开始11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班、有人值守也提上日程,青藏线在当年底全部实现无人值班,浩默祁、贵同大线路也在加快步伐,估计在今年可以全部完成,减少成本、减少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监控水平。
与此同时,青海公司在电网运行、通信自动化、安全生产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强化了“大科技”意识,树立全过程依靠科技进步思想,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使科技进步思想渗透到规划、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解决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大技术问题。
在2006年以前,青海电力公司每年用于科技投资费用只有200-300万元,科技开发不能形成成果,对公司发展无支撑作用。2006年科技创新工作新思路,每年投入资金超过2500万元,是过去的十倍!科技含量提高了,设备运行安全性、技术含量都有了大的提高。不但节约人力、降低维护成本,也为公司经营形式好转奠定基础。
随着750千伏西进格尔木和青藏±4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的开工建设,青海电网的网架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750千伏和±4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在高海拔地区的运行,加快推进青海至西藏、西北与新疆联网工程,在‘十一五’末实现经营区域内全部联网”。这对于促进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末,我省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青海电网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青海公司将注重电网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在实践中重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提升青海电网的技术含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力打造现代化电网,使青海电网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安全稳定和优质、高效运行。将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作为制定规划的硬约束,实现电网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