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禾苗百业兴――通榆县农电公司优质服务侧记
2008-01-22 09:45: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走进吉林通榆县开通镇红旗村,房前屋后那一堆堆、一垛垛金灿灿的玉米成了最抢眼的风景。“往年只有这么一点儿长啊,赶上这么旱的年头儿连棒儿都不结,现在好了,有了电机井,我们再也不用受老天爷的气了。”村民老艾举着一尺多长的玉米棒子向大家比划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通榆县农电公司始终围绕“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为满足当地农民用电需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2007年,该公司从领导层做起,进一步推进“大服务”理念,以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及时雨”。
“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这是2007年初该公司领导班子定下的一条新规矩。班子成员,无论分管哪个专业工作,到基层检查、调研时都要将各专业存在的问题统计回来,反馈给分管领导,尤其是涉及为客户服务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有关人员,给予及时解决。公司与各基层供电所长、各部门主任,供电所与电工,分别签订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包保责任书。春耕准备工作伊始,他们成立了优质服务领导小组,对13个供电所分片包保,并以供电所为单位成立了13个科尔沁供电服务队。为每位农村电工专门下拔100元资金,作为春耕服务中摩托车的耗油费用,全方位保障春耕生产,形成了优质服务“人人抓”的良好局面。春风吹拂中的通榆大地上,随处可见科尔沁供电服务队员的身影,整个春耕生产期间,各服务队无偿为农民修理大小农机具1.3万件、架线170千米、安装电机井水泵和电机720台套,为农民节省开支60万余元。
“井打到哪里,电就上到哪里。”心系农民的农电人,深知他们靠天吃饭的滋味。当开通镇红旗村提出要为全村500多公顷旱田打井、上电的时候,通榆农电人给出了这样的承诺,有钱、没钱先上电,并免收全部勘查、设计和施工费用,总计8万余元。这才有了该村近10年来的第一个丰收年。城郊供电所长户宝安说:“最近到所里交机井改造物资费用的都推不开门了。”2007年通榆农电还有一项更重要的水井上电任务,那就是全县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该公司将此项工作优先安排,并为四个贫困村提供全免费服务。公司领导在边昭镇西站村现场勘察时,了解到该村的实际困难,现场拍板为其免去了所有费用,并立即打电话安排物资和人员,第二天就将电引到了该村的深水机旁。该村村民都说,要都像农电这么快,他们早就喝上自来水了。到11月20日,全县499眼深水井上电工作全部完成。通榆县委县政府多次对农电公司提出表扬,号召其他单位以农电为标杆,让农民早日告别高氟水、苦咸水。
“打造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的责任农电。”通榆农电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基层农电企业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面对负荷增长过快,多数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的现状,2007年该公司自筹资金近60万元购买变压器56台,詹榆、兴隆山两个乡镇,由于有大客户,变压器容量严重不足,导致附近5个乡镇电压偏低,该公司又筹集资金60万元,购买了一台5000千伏安的大容量主变,以大换小,解决了政府和用电企业两家的难题。兴隆山风电场输电线路多次跨越农电线路,本着为发电企业服务的原则,该公司主动找到开发商讨论解决方案,自己克服困难,为风电场输电线路施工让路。工程结束后,县委领导特地向农电表示感谢,并转答了开发商由衷的感谢,华能的开发商说:“如果都像农电这样认真负责,到通榆来投资赔、赚我们都认了!”工作中,通榆农电人总是习惯于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双岗镇鲁福林一家四口,三口双目失明,供电所长董英民7年如一日自掏腰包为他家付电费。春节前抄收员姜海涛到他家抄表,一句话也没说,扔下100元钱就走了,说这些的时候老鲁那看不见的眼睛里亮闪闪的。40岁的乌兰花供电所长杨凯军有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上高中的孩子,那是他资助的两名贫困学生。常年走家串户的农电人,多数都曾有过这样的感人故事。
拔通通榆农电的任何一部电话都会听到:“我们将以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为您送去光明”的温馨彩铃,这是他们的承诺,也是他们优质服务的标准和真实写照。十年九旱的通榆大地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更多的生机与希望。
近年来,通榆县农电公司始终围绕“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为满足当地农民用电需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2007年,该公司从领导层做起,进一步推进“大服务”理念,以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及时雨”。
“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这是2007年初该公司领导班子定下的一条新规矩。班子成员,无论分管哪个专业工作,到基层检查、调研时都要将各专业存在的问题统计回来,反馈给分管领导,尤其是涉及为客户服务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有关人员,给予及时解决。公司与各基层供电所长、各部门主任,供电所与电工,分别签订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包保责任书。春耕准备工作伊始,他们成立了优质服务领导小组,对13个供电所分片包保,并以供电所为单位成立了13个科尔沁供电服务队。为每位农村电工专门下拔100元资金,作为春耕服务中摩托车的耗油费用,全方位保障春耕生产,形成了优质服务“人人抓”的良好局面。春风吹拂中的通榆大地上,随处可见科尔沁供电服务队员的身影,整个春耕生产期间,各服务队无偿为农民修理大小农机具1.3万件、架线170千米、安装电机井水泵和电机720台套,为农民节省开支60万余元。
“井打到哪里,电就上到哪里。”心系农民的农电人,深知他们靠天吃饭的滋味。当开通镇红旗村提出要为全村500多公顷旱田打井、上电的时候,通榆农电人给出了这样的承诺,有钱、没钱先上电,并免收全部勘查、设计和施工费用,总计8万余元。这才有了该村近10年来的第一个丰收年。城郊供电所长户宝安说:“最近到所里交机井改造物资费用的都推不开门了。”2007年通榆农电还有一项更重要的水井上电任务,那就是全县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该公司将此项工作优先安排,并为四个贫困村提供全免费服务。公司领导在边昭镇西站村现场勘察时,了解到该村的实际困难,现场拍板为其免去了所有费用,并立即打电话安排物资和人员,第二天就将电引到了该村的深水机旁。该村村民都说,要都像农电这么快,他们早就喝上自来水了。到11月20日,全县499眼深水井上电工作全部完成。通榆县委县政府多次对农电公司提出表扬,号召其他单位以农电为标杆,让农民早日告别高氟水、苦咸水。
“打造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的责任农电。”通榆农电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基层农电企业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面对负荷增长过快,多数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的现状,2007年该公司自筹资金近60万元购买变压器56台,詹榆、兴隆山两个乡镇,由于有大客户,变压器容量严重不足,导致附近5个乡镇电压偏低,该公司又筹集资金60万元,购买了一台5000千伏安的大容量主变,以大换小,解决了政府和用电企业两家的难题。兴隆山风电场输电线路多次跨越农电线路,本着为发电企业服务的原则,该公司主动找到开发商讨论解决方案,自己克服困难,为风电场输电线路施工让路。工程结束后,县委领导特地向农电表示感谢,并转答了开发商由衷的感谢,华能的开发商说:“如果都像农电这样认真负责,到通榆来投资赔、赚我们都认了!”工作中,通榆农电人总是习惯于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双岗镇鲁福林一家四口,三口双目失明,供电所长董英民7年如一日自掏腰包为他家付电费。春节前抄收员姜海涛到他家抄表,一句话也没说,扔下100元钱就走了,说这些的时候老鲁那看不见的眼睛里亮闪闪的。40岁的乌兰花供电所长杨凯军有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上高中的孩子,那是他资助的两名贫困学生。常年走家串户的农电人,多数都曾有过这样的感人故事。
拔通通榆农电的任何一部电话都会听到:“我们将以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为您送去光明”的温馨彩铃,这是他们的承诺,也是他们优质服务的标准和真实写照。十年九旱的通榆大地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更多的生机与希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