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的考验――宿松供电公司1.23抗雪抢险纪实
2008-01-29 09:54:3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安徽省宿松县供电公司 高 寅
连日来,安徽省宿松地区普降中到大雪,气温陡降至零度以下。1月23日凌晨2时23分,宿松供电公司二郎供电服务处接到公司调度室的电话:“你处 35KV陈汉变10KV柳坪04#线速断跳闸,请速派人巡线、抢修,及时恢复供电,注意做好安全措施。”
柳坪地区是宿松县海拔最高的山区。35KV陈汉变10KV柳坪04#线是联系整个柳坪地区的主干线路,该线路中断,意味着整个柳坪地区2万余户居民无法正常用电。
大雪封山,寻路查线。
故障发生后,二郎供电服务处邓旭光副所长立即组织员工进行巡线。历经数日大雪的柳坪山区白茫茫一片,各条上山的道路早已被大雪掩盖,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为了尽早找到故障点,队员们早已顾不上这些,一人拿起一个电筒便出发了。由于山陡路滑,根本无法骑车,他们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在崎岖的山路上蹒跚前进。摔倒了,抖一抖身上的积雪继续前进;走不动,就相互搀扶着继续往上爬。鞋里的雪化了、又进入、又化了,双脚早已麻木,双腿也不听使唤了,可他们一直咬牙坚持着。就这样,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步行了近6个小时,终于在邓山村地段发现10KV柳枰线18#转角耐张杆平地折断,且沿途多处断线、瓷瓶破裂。在事故现场,邓旭光介绍说:“由于连日来持续降雪和低温天气,厚厚的积雪将树枝和竹子压弯搭在线路上,电杆、线路承受不了太重的压力是发生导杆、断线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一严重的导杆、断线情况,邓旭光立即向公司汇报,请求支援。
科学调度,心系群众。
得知情况后,公司领导立即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成立了1.23抗雪抢险工作组,宿松供电公司分管生产的王文进副总经理带领生产部、安保部、线路工区等相关部门人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了解情况,指挥作业。经过抢险工作组对事故现场勘察以及柳枰地区线路分布情况的集中会诊,当日14时,一份详尽的临时送电方案和抢修计划形成。
以前柳坪地区由35KV隘口变10KV铜陵04#线供电。宿松供电公司考虑到此条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居民电压质量不高,重新架设了一条35KV陈汉变10KV柳坪04#线直供柳枰地区。线路中断后,王文进副总经理毅然做出决定将柳坪地区的负荷转移到35KV隘口变10KV铜陵04#线供电,首先确保当地居民有电可用。此项工程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电力供应,更是对全县人民作出的一份庄严承诺。
举步为艰,人定胜天。
负荷转移的同时,抢修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展开。1月24日上午9时,抢修所需物资已全部运至山脚下。
通往事故现场的6.5公里运输道路为山区盘山公路,全部是上坡路。由于连日大雪,气温骤降,路面的雪由于气温太低的原因,形成了一层较厚的冰面,性能再好的越野车,也会因为车轮打滑而不能前进。机械受阻,有力使不上。如何将电杆运上山?成为摆在抢险队伍前面的最大难题。怎么办?既然机械派不上用场,那就靠人抬上山。抢险工作组一面安排人力铲除沿途道路的积雪,一面紧急联系当地村民。村民们看到供电员工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感动了,纷纷要求加入到抢险工作中。为了防止路上打滑,队员们的鞋上帮上了草绳、棉布等东西增加与地面的摩擦,有的手里还柱着拐杖。为了使用力达到一致,他们喊起了号子,这声音喊出的不仅是一种节奏,更是一股力量,团结的力量。就这样,你扶着我,我搀着你,用手拉,用肩挑,一步步的将抢修物资顺利运抵事故现场,而此时已是下午5点。短短6.5公里路却用了8个小时。
迎风斗雪,倾情为民。
抢修物资运抵现场后,天色已晚。考虑到安全问题,抗雪抢险组决定明天一早进行抢修。雪依然肆无忌惮的下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为了怕大雪封山,当晚我们队员便寄宿在半山腰的村民家。
1月25日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我们抢修队员便顶着风雪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中。外面的风雪越来越猛烈,抢修队员们爬上高高的电杆,刹那间衣裤就被风雪打透,雪花落在脸上,很快融化,又很快结成冰碴,从远处望去,犹如一座座冰雕。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抢修队员们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所有人员均按照操作标准认真施工。在他们的齐心合力下,经过抢修人员的连续奋战,于25日13时全部恢复供电。
两日两夜的奋力抢修给用户送去了一片光明,宿松供电公司抢修人员又一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动人乐章。
连日来,安徽省宿松地区普降中到大雪,气温陡降至零度以下。1月23日凌晨2时23分,宿松供电公司二郎供电服务处接到公司调度室的电话:“你处 35KV陈汉变10KV柳坪04#线速断跳闸,请速派人巡线、抢修,及时恢复供电,注意做好安全措施。”
柳坪地区是宿松县海拔最高的山区。35KV陈汉变10KV柳坪04#线是联系整个柳坪地区的主干线路,该线路中断,意味着整个柳坪地区2万余户居民无法正常用电。
大雪封山,寻路查线。
故障发生后,二郎供电服务处邓旭光副所长立即组织员工进行巡线。历经数日大雪的柳坪山区白茫茫一片,各条上山的道路早已被大雪掩盖,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为了尽早找到故障点,队员们早已顾不上这些,一人拿起一个电筒便出发了。由于山陡路滑,根本无法骑车,他们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在崎岖的山路上蹒跚前进。摔倒了,抖一抖身上的积雪继续前进;走不动,就相互搀扶着继续往上爬。鞋里的雪化了、又进入、又化了,双脚早已麻木,双腿也不听使唤了,可他们一直咬牙坚持着。就这样,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步行了近6个小时,终于在邓山村地段发现10KV柳枰线18#转角耐张杆平地折断,且沿途多处断线、瓷瓶破裂。在事故现场,邓旭光介绍说:“由于连日来持续降雪和低温天气,厚厚的积雪将树枝和竹子压弯搭在线路上,电杆、线路承受不了太重的压力是发生导杆、断线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一严重的导杆、断线情况,邓旭光立即向公司汇报,请求支援。
科学调度,心系群众。
得知情况后,公司领导立即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成立了1.23抗雪抢险工作组,宿松供电公司分管生产的王文进副总经理带领生产部、安保部、线路工区等相关部门人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了解情况,指挥作业。经过抢险工作组对事故现场勘察以及柳枰地区线路分布情况的集中会诊,当日14时,一份详尽的临时送电方案和抢修计划形成。
以前柳坪地区由35KV隘口变10KV铜陵04#线供电。宿松供电公司考虑到此条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居民电压质量不高,重新架设了一条35KV陈汉变10KV柳坪04#线直供柳枰地区。线路中断后,王文进副总经理毅然做出决定将柳坪地区的负荷转移到35KV隘口变10KV铜陵04#线供电,首先确保当地居民有电可用。此项工程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电力供应,更是对全县人民作出的一份庄严承诺。
举步为艰,人定胜天。
负荷转移的同时,抢修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展开。1月24日上午9时,抢修所需物资已全部运至山脚下。
通往事故现场的6.5公里运输道路为山区盘山公路,全部是上坡路。由于连日大雪,气温骤降,路面的雪由于气温太低的原因,形成了一层较厚的冰面,性能再好的越野车,也会因为车轮打滑而不能前进。机械受阻,有力使不上。如何将电杆运上山?成为摆在抢险队伍前面的最大难题。怎么办?既然机械派不上用场,那就靠人抬上山。抢险工作组一面安排人力铲除沿途道路的积雪,一面紧急联系当地村民。村民们看到供电员工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感动了,纷纷要求加入到抢险工作中。为了防止路上打滑,队员们的鞋上帮上了草绳、棉布等东西增加与地面的摩擦,有的手里还柱着拐杖。为了使用力达到一致,他们喊起了号子,这声音喊出的不仅是一种节奏,更是一股力量,团结的力量。就这样,你扶着我,我搀着你,用手拉,用肩挑,一步步的将抢修物资顺利运抵事故现场,而此时已是下午5点。短短6.5公里路却用了8个小时。
迎风斗雪,倾情为民。
抢修物资运抵现场后,天色已晚。考虑到安全问题,抗雪抢险组决定明天一早进行抢修。雪依然肆无忌惮的下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为了怕大雪封山,当晚我们队员便寄宿在半山腰的村民家。
1月25日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我们抢修队员便顶着风雪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中。外面的风雪越来越猛烈,抢修队员们爬上高高的电杆,刹那间衣裤就被风雪打透,雪花落在脸上,很快融化,又很快结成冰碴,从远处望去,犹如一座座冰雕。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抢修队员们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所有人员均按照操作标准认真施工。在他们的齐心合力下,经过抢修人员的连续奋战,于25日13时全部恢复供电。
两日两夜的奋力抢修给用户送去了一片光明,宿松供电公司抢修人员又一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动人乐章。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