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劳累心中甜----记大名县黄金堤乡“井井通电”工程负责人刘清泉
2008-01-07 13:26:4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大名县黄金堤乡提起刘清泉,没有人不知道。他是一位有着35年工龄的老电工,也是全县765名农村电工唯一被聘任了副所长的电工。2007年,黄金堤乡实施“井井通电”工程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带领施工队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施工中。他和伙伴们通过努力,使自己热爱的那片田野上1180眼机井全部通了电。
截至2006年,大名县还有3492眼农村机井未能通电。其中,黄金堤乡就占了1180眼,全乡22个村9250多户群众盼电若渴。为了让该乡6万亩耕地实现电灌,2006年11月底,黄金堤供电所拉开了“井井通电”工程的帷幕。“井井通电”工程开始阶段,刘清泉组织施工队对辖区22个村新增添的10千伏线路逐条勘测,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最佳走径、最佳设计,有时因一条线路走径问题,他要多次实地勘测。进入施工阶段,他严格按照“五制”的要求组织施工,最繁重的工作他先干、最危险的工作他先上、最累的工作他先冲,整个工程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群众说他是个心系百姓的“好人”,施工队员说他是个“电力通”,妻子说他是个不顾家的人。可不吗,他一心投身到“井井通电”工程上,家里的农活、伺候老人全都落在爱人肩上。妻子开始也有唠叨,可村里的群众每当见到她都会说:“你家清泉真是大好人,你真有福气,嫁了个好男人。”听着这些赞扬话,她心里有酸楚也有喜悦。最终,她从群众的言谈中真正理解了丈夫。
正是他和全体施工队员加班加点工作,才使黄金堤乡的“井井通电”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整个工程新增配电变压器130台,新增10千伏线路37.4千米,埋设电缆93.5千米,全乡6万亩耕地全部用上了电灌溉。
谈起“井井通电”工程,黄金堤三村的王爱民说:“浇地时,用卡在磁卡表前一晃,井就开始抽水了,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供电公司又给群众办了一个大好事。”
而负责“井井通电、户户持卡”工程的刘清泉帮群众算了一笔账:“按一亩地一年需要灌溉6遍计算,一亩地用柴油浇地,需要费用30元左右,一年的费用是180元左右;一亩地用电浇地需要用15个字,所需费用6.885元,一年的费用就是41.31元。机井通电后农民一年可节省78.69元。俺乡有6万亩耕地,这样算一下,用电灌溉,全年能为群众减负1400多万元,增加群众收入400多万元。群众高兴,咱心里也像蜜一样甜。”
谈到新的一年时,他说:“‘井井通电’工程虽说结束了,但我们的供电服务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需要我们每名电力员工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大名县供电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新的一年一定会再创佳绩。”
编后:
2007年12月25日,河北省南部地区提前全面实现了“井井通电”的目标。从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正是无数像刘清泉一样,将自己心血和汗水浇灌在家乡热土上的广大农电战线干部职工。他们用自己对家乡、对乡亲的深沉的爱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在这里,我们向和刘清泉一样为建设新农村而奋斗的电力员工致意。
正如刘清泉所说的那样“井井通电”工程虽说结束了,但它是“三新”服务的一个新起点,实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还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贡献。让我们像刘清泉一样,献身农电事业,在“三新”服务中贡献全部力量。
截至2006年,大名县还有3492眼农村机井未能通电。其中,黄金堤乡就占了1180眼,全乡22个村9250多户群众盼电若渴。为了让该乡6万亩耕地实现电灌,2006年11月底,黄金堤供电所拉开了“井井通电”工程的帷幕。“井井通电”工程开始阶段,刘清泉组织施工队对辖区22个村新增添的10千伏线路逐条勘测,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最佳走径、最佳设计,有时因一条线路走径问题,他要多次实地勘测。进入施工阶段,他严格按照“五制”的要求组织施工,最繁重的工作他先干、最危险的工作他先上、最累的工作他先冲,整个工程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群众说他是个心系百姓的“好人”,施工队员说他是个“电力通”,妻子说他是个不顾家的人。可不吗,他一心投身到“井井通电”工程上,家里的农活、伺候老人全都落在爱人肩上。妻子开始也有唠叨,可村里的群众每当见到她都会说:“你家清泉真是大好人,你真有福气,嫁了个好男人。”听着这些赞扬话,她心里有酸楚也有喜悦。最终,她从群众的言谈中真正理解了丈夫。
正是他和全体施工队员加班加点工作,才使黄金堤乡的“井井通电”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整个工程新增配电变压器130台,新增10千伏线路37.4千米,埋设电缆93.5千米,全乡6万亩耕地全部用上了电灌溉。
谈起“井井通电”工程,黄金堤三村的王爱民说:“浇地时,用卡在磁卡表前一晃,井就开始抽水了,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供电公司又给群众办了一个大好事。”
而负责“井井通电、户户持卡”工程的刘清泉帮群众算了一笔账:“按一亩地一年需要灌溉6遍计算,一亩地用柴油浇地,需要费用30元左右,一年的费用是180元左右;一亩地用电浇地需要用15个字,所需费用6.885元,一年的费用就是41.31元。机井通电后农民一年可节省78.69元。俺乡有6万亩耕地,这样算一下,用电灌溉,全年能为群众减负1400多万元,增加群众收入400多万元。群众高兴,咱心里也像蜜一样甜。”
谈到新的一年时,他说:“‘井井通电’工程虽说结束了,但我们的供电服务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需要我们每名电力员工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大名县供电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新的一年一定会再创佳绩。”
编后:
2007年12月25日,河北省南部地区提前全面实现了“井井通电”的目标。从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正是无数像刘清泉一样,将自己心血和汗水浇灌在家乡热土上的广大农电战线干部职工。他们用自己对家乡、对乡亲的深沉的爱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在这里,我们向和刘清泉一样为建设新农村而奋斗的电力员工致意。
正如刘清泉所说的那样“井井通电”工程虽说结束了,但它是“三新”服务的一个新起点,实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还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贡献。让我们像刘清泉一样,献身农电事业,在“三新”服务中贡献全部力量。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