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唱响的改革之歌----记云阳供电公司改革发展
2007-11-23 08:43:12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11月15日上午,秋风瑟瑟,大雨淋漓。重庆市云阳供电公司各车间部门大门前人员云集,有的打着背包,有的拿着大衣,有的提着换洗的衣物,每个人的脸上多了一份凝重,少了一份欢笑,要离开生活多年的繁华都市,去到离城较远的乡镇上班,一种对家庭的牵挂,更有一种依依不舍的眷恋,时而会听到一句“安心工作,好好上班,家里的事不要想得太多”的话语,这正是云阳供电公司历时55天的“三改四定”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后,公司组织人员欢送城区分流下乡职工奔赴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一个场面。
历史回眸,迎接改革挑战
云阳供电公司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移民大县云阳新县城中心,前身系云阳县电力公司,始建于1964年2月,公司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建站时发电能力不足900万千瓦时的硐村水电站,改制改革发展成为今日的年销售电力约3亿千瓦时、覆盖全县43个乡镇,供电幅员面积达3649平方公里的国家电网供电企业。担负着全县128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任务,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云阳供电公司正式成为重庆市电力公司控股的县级供电公司,按照重庆市电力公司提出的“三年扭亏,三年管理接轨,供电公司创一流”的总体目标要求,2007年,云阳供电公司面临着前所没有的挑战,要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向传统观念挑战,更新组织构架,完善经营管理方式。
运筹帷幄,确定改革思路
尽管2005年12月云阳供电公司经历了一场过渡期间的改革,理顺了公司职能体系与监督保障体系,但由于分配制度没完善,机关人多,基层人少,不宜发挥工作整体效应,导致部分岗位员工思想情绪低落,工作无创新源动力,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的发展。随着云阳新县城的迅速崛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骤增加达15万人,城市发展对电力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扭亏任务十分艰巨,加之2007年又是公司决战决胜,攻坚克难,务期必成的关键年,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不辞辛劳,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与云阳产业空心化,工业企业萧条化的同时,按照市电力公司“管理提速、素质提升”的新要求,认真分析云阳电力事业的发展现状后,班子形成共识,公司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巩固改革成果,完善改革任务,明确发展方向,班子成员一致认为,只有深化和完善改革,改变管理模式,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公司才能扭亏为盈;只有转变经营机制,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才能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公司电力事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公司领导的决策为公司顺利实施的“三改四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宣传,坚定改革目标
由于改革要带来少部分人的利益调整,在公司内部也悄然萌发了一股改革的惰性,部分职工思想上渐渐动摇。尤其是大部分职工本来就担心改革会触及其切身利益,更是抱着“铁饭碗”、“大锅饭”的思想不愿舍弃,成为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又一阻力。察觉这一情况后,公司党委立即号召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各部门召开专题动员会,针对职工中普遍存在的消极抵触情绪,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站在职工的立场上,对他们的态度予以充分理解,指出改革已迫在眉睫,用最质朴的语言教育大家,“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必须明确思想、统一认识才能确保改革的深入进行。一场围绕“改革与发展”的大论讨在全公司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同时,公司通过召开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会议、党员会议、部门班组会议和职工大会等形式,及时将改革情况向每一名职工传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为改革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正伟要求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职工群众必须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一时间,心甘情愿地为改革出谋划策的思想在公司内部渐成气候。一边是深入宣传,抓职工思想的转变,努力让职工真正了解改革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一边是紧锣密鼓地按照市电力公司要求程序进行着改革的各项前期准备。
科学规划,敲定改革方案
该公司改革方案遵循“科学、合理、实用、稳定”的原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00供电劳动定员标准》和《重庆市电力公司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机构编制及劳动定员管理指导意见》精神,严格按照重庆市电力公司的安排部署,结合公司实际实施的,改革方案根据其它供电公司成功的组织构架经验,融合公司实际,几上几下,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班子成员会,中层管理干部会,班组长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改革方案,共出台办法15个,意见方案20个,通过“问、谈、看、观”多种形式,数易其稿,最后报经重庆市电力公司同意后,终于在9月18<
历史回眸,迎接改革挑战
云阳供电公司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移民大县云阳新县城中心,前身系云阳县电力公司,始建于1964年2月,公司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建站时发电能力不足900万千瓦时的硐村水电站,改制改革发展成为今日的年销售电力约3亿千瓦时、覆盖全县43个乡镇,供电幅员面积达3649平方公里的国家电网供电企业。担负着全县128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任务,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云阳供电公司正式成为重庆市电力公司控股的县级供电公司,按照重庆市电力公司提出的“三年扭亏,三年管理接轨,供电公司创一流”的总体目标要求,2007年,云阳供电公司面临着前所没有的挑战,要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向传统观念挑战,更新组织构架,完善经营管理方式。
运筹帷幄,确定改革思路
尽管2005年12月云阳供电公司经历了一场过渡期间的改革,理顺了公司职能体系与监督保障体系,但由于分配制度没完善,机关人多,基层人少,不宜发挥工作整体效应,导致部分岗位员工思想情绪低落,工作无创新源动力,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的发展。随着云阳新县城的迅速崛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骤增加达15万人,城市发展对电力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扭亏任务十分艰巨,加之2007年又是公司决战决胜,攻坚克难,务期必成的关键年,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不辞辛劳,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与云阳产业空心化,工业企业萧条化的同时,按照市电力公司“管理提速、素质提升”的新要求,认真分析云阳电力事业的发展现状后,班子形成共识,公司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巩固改革成果,完善改革任务,明确发展方向,班子成员一致认为,只有深化和完善改革,改变管理模式,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公司才能扭亏为盈;只有转变经营机制,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才能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公司电力事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公司领导的决策为公司顺利实施的“三改四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宣传,坚定改革目标
由于改革要带来少部分人的利益调整,在公司内部也悄然萌发了一股改革的惰性,部分职工思想上渐渐动摇。尤其是大部分职工本来就担心改革会触及其切身利益,更是抱着“铁饭碗”、“大锅饭”的思想不愿舍弃,成为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又一阻力。察觉这一情况后,公司党委立即号召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各部门召开专题动员会,针对职工中普遍存在的消极抵触情绪,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站在职工的立场上,对他们的态度予以充分理解,指出改革已迫在眉睫,用最质朴的语言教育大家,“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必须明确思想、统一认识才能确保改革的深入进行。一场围绕“改革与发展”的大论讨在全公司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同时,公司通过召开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会议、党员会议、部门班组会议和职工大会等形式,及时将改革情况向每一名职工传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为改革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正伟要求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职工群众必须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一时间,心甘情愿地为改革出谋划策的思想在公司内部渐成气候。一边是深入宣传,抓职工思想的转变,努力让职工真正了解改革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一边是紧锣密鼓地按照市电力公司要求程序进行着改革的各项前期准备。
科学规划,敲定改革方案
该公司改革方案遵循“科学、合理、实用、稳定”的原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00供电劳动定员标准》和《重庆市电力公司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机构编制及劳动定员管理指导意见》精神,严格按照重庆市电力公司的安排部署,结合公司实际实施的,改革方案根据其它供电公司成功的组织构架经验,融合公司实际,几上几下,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班子成员会,中层管理干部会,班组长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改革方案,共出台办法15个,意见方案20个,通过“问、谈、看、观”多种形式,数易其稿,最后报经重庆市电力公司同意后,终于在9月18<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