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工区构建“四维空间”――记大丰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
2007-11-23 09:38:13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目标,理念,方法,效果。
这就是大丰市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提炼出的新“四维”。走进他们的“四维空间”,可以感受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成长。
目标:让“愿景”成为“现实”
大丰市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担负着该市29座变电所的运行维护与检修重任。这些变电所分布在该市14个镇,相距最远的两个变电所之间,路程有100多公里。而现有的92名员工平均年龄突破40周岁,最大的已经59周岁。他们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 “老初中”、“老完小”毕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变电运行工作?工区一班人审时度势,断然提出:打造学习型组织,用学习成就精彩!
思路定下来,行动跟上来。工区随即召开了学习型组织创建动员大会,请大家走上主席台畅谈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进行发动。就在这次会议上,工区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勾勒出自己的创建“愿景”。
“愿景”是“虚无”的。工区主任潘海俊将其归纳为“四个确定”,即:确定创建目标、确定创建计划、确定创建方案、确定创建责任。
但向着“愿景”一路攀行的过程却满是激情……他们正用脚步丈量距离,一步步将其转为“现实”。
理念:让“要我”成为“我要”
全员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之一。最初,有些人对此也不理解:学不学习,还不是我个人的事?
对此,工区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和说教,他们匠心独具地开设“心理沟通室”,架起相互沟通的平台,由工区领导分别和疏导对象“一对一”谈心,找病症,解心结。今年以来,“心理沟通室”先后找了11名同志进行专题谈话,达到了很好的疏导效果。
同时,工区还出台“学习联系户”制度。他们充分发挥30多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名党员挂钩3-5名群众,实行结对联系、结对帮扶。工区则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听取党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各自“联系户”的监督指导情况。
为了给员工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工区及时提出了“四要”方略――拟定计划、培养意识、组建队伍、完善设施。
“四要”,说来容易,做来难。为达到这个要求,工区成立了“攻关兴趣小组”,组织文凭高、基础好的团员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CAD制图、计算机编程等知识。他们还积极建立稳定的知识共享平台,使员工有多种方法和途径获取和利用信息,激发学习动能,提高学习效能。
目前,该工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理念转变,全区已有工程师6名、技师12名,高级工占工区总人数的72%。
方法:让“热情”成为“习惯”
方法对路,事半功倍。这个工区注重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让员工一时的“热情”,变为长期的“习惯”。他们每周一上午都要召开一次学习情况分析会,由各班组汇报上周的学习培训情况,交流下周学习计划。目前,工区学习活动初步形成了“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流动培训进班组。工区组织业务技能强、经验丰富的同志,每周一次深入到各个班组的学习现场,围绕当前学习中的焦点问题,在班组组织知识抢答,答对的同志发给小纪念品,答错了,当场进行讲解答疑。此举有效活跃了班组学习气氛,提高了班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班组成员掌握了学习重点。
亮点之二――网上学教成时尚。工区结合自身实际,创办了内部信息网站,组织相关专职定期在网上出题,并组织员工上网答题培训。通过网上培训,工区能及时掌握每位员工的学习状态,并制定针对性的辅导培训方案。
亮点之三――轮流讲课挖潜能。这项活动就是由班组组织,按照阶段学习计划,每位班组成员各自负责1-2个专题,轮流当“老师”,给大家作讲座。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员工的自学钻研精神,而且使其潜能有了充分发挥。
亮点之四――现场比武变制度。工区注重员工基础理论的培训,更注重现场操作能力的检验,他们结合设备检修契机或选取变电所备用间隔,定期组织员工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今年以来已经举办这样的活动15次,较好提高了员工实践操作能力。现在,现场比武活动已经作为一项制度在工区确定下来。
效果:让“知识”成为“能力”
学习内容贴近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工区副主任唐红喜说,就是要“让知识成为能力”。
不仅是一句口
这就是大丰市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提炼出的新“四维”。走进他们的“四维空间”,可以感受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成长。
目标:让“愿景”成为“现实”
大丰市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担负着该市29座变电所的运行维护与检修重任。这些变电所分布在该市14个镇,相距最远的两个变电所之间,路程有100多公里。而现有的92名员工平均年龄突破40周岁,最大的已经59周岁。他们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 “老初中”、“老完小”毕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变电运行工作?工区一班人审时度势,断然提出:打造学习型组织,用学习成就精彩!
思路定下来,行动跟上来。工区随即召开了学习型组织创建动员大会,请大家走上主席台畅谈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进行发动。就在这次会议上,工区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勾勒出自己的创建“愿景”。
“愿景”是“虚无”的。工区主任潘海俊将其归纳为“四个确定”,即:确定创建目标、确定创建计划、确定创建方案、确定创建责任。
但向着“愿景”一路攀行的过程却满是激情……他们正用脚步丈量距离,一步步将其转为“现实”。
理念:让“要我”成为“我要”
全员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之一。最初,有些人对此也不理解:学不学习,还不是我个人的事?
对此,工区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和说教,他们匠心独具地开设“心理沟通室”,架起相互沟通的平台,由工区领导分别和疏导对象“一对一”谈心,找病症,解心结。今年以来,“心理沟通室”先后找了11名同志进行专题谈话,达到了很好的疏导效果。
同时,工区还出台“学习联系户”制度。他们充分发挥30多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名党员挂钩3-5名群众,实行结对联系、结对帮扶。工区则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听取党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各自“联系户”的监督指导情况。
为了给员工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工区及时提出了“四要”方略――拟定计划、培养意识、组建队伍、完善设施。
“四要”,说来容易,做来难。为达到这个要求,工区成立了“攻关兴趣小组”,组织文凭高、基础好的团员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CAD制图、计算机编程等知识。他们还积极建立稳定的知识共享平台,使员工有多种方法和途径获取和利用信息,激发学习动能,提高学习效能。
目前,该工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理念转变,全区已有工程师6名、技师12名,高级工占工区总人数的72%。
方法:让“热情”成为“习惯”
方法对路,事半功倍。这个工区注重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让员工一时的“热情”,变为长期的“习惯”。他们每周一上午都要召开一次学习情况分析会,由各班组汇报上周的学习培训情况,交流下周学习计划。目前,工区学习活动初步形成了“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流动培训进班组。工区组织业务技能强、经验丰富的同志,每周一次深入到各个班组的学习现场,围绕当前学习中的焦点问题,在班组组织知识抢答,答对的同志发给小纪念品,答错了,当场进行讲解答疑。此举有效活跃了班组学习气氛,提高了班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班组成员掌握了学习重点。
亮点之二――网上学教成时尚。工区结合自身实际,创办了内部信息网站,组织相关专职定期在网上出题,并组织员工上网答题培训。通过网上培训,工区能及时掌握每位员工的学习状态,并制定针对性的辅导培训方案。
亮点之三――轮流讲课挖潜能。这项活动就是由班组组织,按照阶段学习计划,每位班组成员各自负责1-2个专题,轮流当“老师”,给大家作讲座。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员工的自学钻研精神,而且使其潜能有了充分发挥。
亮点之四――现场比武变制度。工区注重员工基础理论的培训,更注重现场操作能力的检验,他们结合设备检修契机或选取变电所备用间隔,定期组织员工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今年以来已经举办这样的活动15次,较好提高了员工实践操作能力。现在,现场比武活动已经作为一项制度在工区确定下来。
效果:让“知识”成为“能力”
学习内容贴近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工区副主任唐红喜说,就是要“让知识成为能力”。
不仅是一句口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