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喊有回音----记凤冈县无电村通电工程
2007-11-27 16:38:2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当合闸通电的那一刻,让远山的呼喊听到了回音。
历史也将永远记载:从2007年11月5日开始,凤冈县不再有无电行政村。
近日,笔者采访中看到,那一条条飞舞在山村的银线成了亮丽风景,那一道道划破黑夜的电光使边远的村寨沸腾,那一面面鲜艳夺目的锦旗上面绣满了老百姓的心声……
一、远山的呼喊牵动人心,光明的事业换来人民幸福
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遵义市。毗邻有德江、思南、石阡、余庆等县。县境成长方形南北长90公里,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辖14个乡镇83个村(居、社区),约42万人。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及其它历史原因,最为偏僻的天桥乡齐心村、河闪渡村和王寨乡土璜村、高坝村共4个行政村的1948户村民用不上电,或用不上可靠的电能。他们呼喊着,盼望着。
2007年初,贵州电网公司慎重向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年内消灭全省无电村的承诺,而遵义市12个无电村凤冈有4个列在其中,这无疑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了无限的福音。同时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并通过县人代会把“无电村通电工程”列为2007年全县必须实施的十件大事之一。时任凤冈电力公司经理、县政协委员的严加义向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确保2007年11月30日之前4个无电村全部带电运行,让凤冈人民彻底告别用煤油灯的历史!
不谈条件,只要结果。“时间紧、任务重,施工困难,这些我都清楚,但我只要结果,谁完不成任务撤谁的职,这是死命令!”在3月底的一次无电村专题会上,面对个别同志的畏难情绪,经理严加义那斩钉截铁的讲话,让参加会议的中层干部捏了一把汗。会后谁都没敢怠慢,副经理黄维忠与建管部主任刘武、众磊公司经理凌群刚,立即“招兵买马”组织7个施工队奔赴无电村,开始了艰难的施工历程。
在工程期间,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贵州电网公司农电局有关领导、遵义供电局副局长王治先先后到齐心村、河闪渡村视察了解施工情况,县委副书记廖其刚多次与县电力公司经理严加义、总支书记曾仁智等跋山涉水来往于河闪渡、中华山、老鹰岩等边远山区无电村施工现场,督促施工进度和检查工程质量。天桥乡党委副书记张伯禄,从无电村规划测量、施工、验收,工程队在哪儿施工,他就在哪儿出现,组织劳力、处理问题成了他的“专利”,他说:“能为天桥人民造福,也是我的幸福,我非常乐意。”县电力公司副经理李兴强与抄表员一道走村串户统计客户,保证户表安装与电网建设同步进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众磊公司负责工程任务的副经理代国刚说:“几个月下来,我们虽然提前近两个月完成任务,但身上的确掉了几层皮。”凤冈的无电村离县城都在70公里以上,而且许多地方不通公路,山高沟深,荆棘纵横,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工程拉开后,他带领员队们再远的路也要跋涉,再大的太阳顶着施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共产党员蒋开银带领的施工队转战于齐心村、河闪渡村多个施工项目,处处都是啃“硬骨头”,次次出色完成任务。
通过8个月的艰苦努力,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所有通电工程任务。共完成计划总投资920万元的建设规模,架设10kV线路53.6千米,400V线路19千米,220V线路123.3千米。截止11月5日,凤冈县4个无电村共63个通电工程项目已全部带电运行,从而结束了凤冈行政村无电的历史。让近2000户无电户告别照煤油灯的历史,实现了他们祖祖辈辈渴望光明的美好愿望。
二、中华山上条条银线飞舞,城皇脚下盏盏电灯长明
王寨乡高坝村中华山数十丈悬崖上刻着“万古徽猷”4个大字,系明末年刻。据考证为朱元璋后裔曾在这里谋划试图东山再起,它的传奇色彩留下太多的神秘和无尽的遐想。据王寨乡副乡长张恢和土璜村主任陈国辉介绍,2002年“6・7”洪灾冲毁了鞍山水电站后,土璜、高坝两个村的几百户村民又过起了原始的生活,煤油灯就成了他们黑夜的伴侣。前两年,郑家沟、铜古塘、一桶水等村民组集资26万多元从毗邻县(思南县长坝乡)接来配电线路,然而,由于低压线路和户表未改造,不能享受“同网同价”的政策,电费高达2.00元/千瓦时左右,村民们不堪重负。为此,他们有近两年没用电了。“供电质量不保障,110V的电压,升压器加升压器都无济于事,电灯下再加煤油灯,晚上10点前电视机放不起,家用电器成了摆设,而且三天两头随意停电,这样的电还不如无电干脆。”老百姓饱偿了无电的辛酸,一说起以往用电的事儿都非常激动,意见强烈。
可如今不一样了,无电工程的实施让这里旧貌变新颜。高高的山峰上,密密的寨子里,随处可见排得笔直的水泥电杆,闪烁银光的电线。9月30日前,中华岩上、高坝沟、豆子坡、齐星、马鞍山、陈家湾等
历史也将永远记载:从2007年11月5日开始,凤冈县不再有无电行政村。
近日,笔者采访中看到,那一条条飞舞在山村的银线成了亮丽风景,那一道道划破黑夜的电光使边远的村寨沸腾,那一面面鲜艳夺目的锦旗上面绣满了老百姓的心声……
一、远山的呼喊牵动人心,光明的事业换来人民幸福
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遵义市。毗邻有德江、思南、石阡、余庆等县。县境成长方形南北长90公里,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辖14个乡镇83个村(居、社区),约42万人。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及其它历史原因,最为偏僻的天桥乡齐心村、河闪渡村和王寨乡土璜村、高坝村共4个行政村的1948户村民用不上电,或用不上可靠的电能。他们呼喊着,盼望着。
2007年初,贵州电网公司慎重向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年内消灭全省无电村的承诺,而遵义市12个无电村凤冈有4个列在其中,这无疑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了无限的福音。同时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并通过县人代会把“无电村通电工程”列为2007年全县必须实施的十件大事之一。时任凤冈电力公司经理、县政协委员的严加义向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确保2007年11月30日之前4个无电村全部带电运行,让凤冈人民彻底告别用煤油灯的历史!
不谈条件,只要结果。“时间紧、任务重,施工困难,这些我都清楚,但我只要结果,谁完不成任务撤谁的职,这是死命令!”在3月底的一次无电村专题会上,面对个别同志的畏难情绪,经理严加义那斩钉截铁的讲话,让参加会议的中层干部捏了一把汗。会后谁都没敢怠慢,副经理黄维忠与建管部主任刘武、众磊公司经理凌群刚,立即“招兵买马”组织7个施工队奔赴无电村,开始了艰难的施工历程。
在工程期间,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贵州电网公司农电局有关领导、遵义供电局副局长王治先先后到齐心村、河闪渡村视察了解施工情况,县委副书记廖其刚多次与县电力公司经理严加义、总支书记曾仁智等跋山涉水来往于河闪渡、中华山、老鹰岩等边远山区无电村施工现场,督促施工进度和检查工程质量。天桥乡党委副书记张伯禄,从无电村规划测量、施工、验收,工程队在哪儿施工,他就在哪儿出现,组织劳力、处理问题成了他的“专利”,他说:“能为天桥人民造福,也是我的幸福,我非常乐意。”县电力公司副经理李兴强与抄表员一道走村串户统计客户,保证户表安装与电网建设同步进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众磊公司负责工程任务的副经理代国刚说:“几个月下来,我们虽然提前近两个月完成任务,但身上的确掉了几层皮。”凤冈的无电村离县城都在70公里以上,而且许多地方不通公路,山高沟深,荆棘纵横,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工程拉开后,他带领员队们再远的路也要跋涉,再大的太阳顶着施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共产党员蒋开银带领的施工队转战于齐心村、河闪渡村多个施工项目,处处都是啃“硬骨头”,次次出色完成任务。
通过8个月的艰苦努力,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所有通电工程任务。共完成计划总投资920万元的建设规模,架设10kV线路53.6千米,400V线路19千米,220V线路123.3千米。截止11月5日,凤冈县4个无电村共63个通电工程项目已全部带电运行,从而结束了凤冈行政村无电的历史。让近2000户无电户告别照煤油灯的历史,实现了他们祖祖辈辈渴望光明的美好愿望。
二、中华山上条条银线飞舞,城皇脚下盏盏电灯长明
王寨乡高坝村中华山数十丈悬崖上刻着“万古徽猷”4个大字,系明末年刻。据考证为朱元璋后裔曾在这里谋划试图东山再起,它的传奇色彩留下太多的神秘和无尽的遐想。据王寨乡副乡长张恢和土璜村主任陈国辉介绍,2002年“6・7”洪灾冲毁了鞍山水电站后,土璜、高坝两个村的几百户村民又过起了原始的生活,煤油灯就成了他们黑夜的伴侣。前两年,郑家沟、铜古塘、一桶水等村民组集资26万多元从毗邻县(思南县长坝乡)接来配电线路,然而,由于低压线路和户表未改造,不能享受“同网同价”的政策,电费高达2.00元/千瓦时左右,村民们不堪重负。为此,他们有近两年没用电了。“供电质量不保障,110V的电压,升压器加升压器都无济于事,电灯下再加煤油灯,晚上10点前电视机放不起,家用电器成了摆设,而且三天两头随意停电,这样的电还不如无电干脆。”老百姓饱偿了无电的辛酸,一说起以往用电的事儿都非常激动,意见强烈。
可如今不一样了,无电工程的实施让这里旧貌变新颜。高高的山峰上,密密的寨子里,随处可见排得笔直的水泥电杆,闪烁银光的电线。9月30日前,中华岩上、高坝沟、豆子坡、齐星、马鞍山、陈家湾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