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大舞台――记江苏电力公司创新“集中集成”
2007-12-07 10:47:43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如今,江苏省电力公司已经实现了35千伏及以上基建工程所有项目账、卡、物数据的实时归集和过程管理流通,真正实现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有凭有据。在减少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各专业的运作变得透明,相互监督、彼此牵制的格局由此形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江苏公司自主研发的集中集成信息一体化平台。
11月28日,江苏公司科技信息部王海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硬件架构,到明年,一个从省公司贯通到乡一级供电企业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一体化平台将正式投入应用,为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打破桎梏建“舞台”
2006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把“最佳信息化战略奖”授予了江苏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江苏公司就在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宽带光纤信息网络,营销、财务、生产、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计划统计等专业信息系统已经在省、市、县三个层面进入了实用化运行阶段,部分地区还延伸到了农村供电所。但业务应用缺乏互联互通,信息资源、业务数据难以共享,硬件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成为制约企业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的桎梏。
能不能搭建一个企业信息“大舞台”,实现数据共享、流程互通、门户集中?江苏公司有关负责人萌生了“硬件集中、软件集成”的资源整合思路。2006年1月,该公司项目组召开第一次技术联络会,全面启动可行性论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项目组明确了总体技术路线:综合利用虚拟存储、虚拟主机、分区等技术,整合原先分布在省、市、县三级的硬件资源,实现集中部署和管理,建立共享、高效的业务应用硬件服务平台;研制SOA(面向服务的信息架构)软件集成平台,对原有业务应用实施服务化改造,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横向贯通和应用集成。
从“小部队”到“集团军”
如何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独立使用的“小部队”编配成令行一致的“集团军”?这些硬件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的“1+1”式的物理叠加,而是一种逻辑累加。王海林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的信息公路是小车道、大车道互不相通,即使某条道再堵,也无法借道。现在通过资源整合,将小车道和大车道归并成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这样,无论谁想超车,都可按照一定的规则借道行驶,从而实现了硬件功能的最大化。
江苏公司系统的所有信息资源就好比一个“中心舞台”,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等子系统分散在“中心舞台”四周单独运作,需要信息交换时则通过“中心舞台”进行。而子系统可随企业业务需求自由增减,不受“中心舞台”的约束。这种灵活、开放的软件设计构想,使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为企业提供“随需应变”的服务。通过SOA软件集成平台,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在企业范围内的全面应用,江苏公司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成功研制并应用SOA的企业。
信息舞台节资增效
江苏公司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和SOA的应用集成,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按照目前的应用规模,直接节省硬件资金投入约4.8亿元;在应用建设方面,保守估计可节省投资约2亿元。
信息化资源的集中部署和统一管理为江苏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贯通,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应用局部服务化改造,使基建工程从立项、科研、初设、设计审查、施工、投产、决算等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始终保持同步,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实时管控能力。经过整合,江苏公司信息系统硬件资源布点从原来的100个减少到14个,大大减少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的数量。信息集成平台的建立,使江苏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11月28日,江苏公司科技信息部王海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硬件架构,到明年,一个从省公司贯通到乡一级供电企业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一体化平台将正式投入应用,为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打破桎梏建“舞台”
2006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把“最佳信息化战略奖”授予了江苏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江苏公司就在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宽带光纤信息网络,营销、财务、生产、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计划统计等专业信息系统已经在省、市、县三个层面进入了实用化运行阶段,部分地区还延伸到了农村供电所。但业务应用缺乏互联互通,信息资源、业务数据难以共享,硬件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成为制约企业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的桎梏。
能不能搭建一个企业信息“大舞台”,实现数据共享、流程互通、门户集中?江苏公司有关负责人萌生了“硬件集中、软件集成”的资源整合思路。2006年1月,该公司项目组召开第一次技术联络会,全面启动可行性论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项目组明确了总体技术路线:综合利用虚拟存储、虚拟主机、分区等技术,整合原先分布在省、市、县三级的硬件资源,实现集中部署和管理,建立共享、高效的业务应用硬件服务平台;研制SOA(面向服务的信息架构)软件集成平台,对原有业务应用实施服务化改造,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横向贯通和应用集成。
从“小部队”到“集团军”
如何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独立使用的“小部队”编配成令行一致的“集团军”?这些硬件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的“1+1”式的物理叠加,而是一种逻辑累加。王海林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的信息公路是小车道、大车道互不相通,即使某条道再堵,也无法借道。现在通过资源整合,将小车道和大车道归并成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这样,无论谁想超车,都可按照一定的规则借道行驶,从而实现了硬件功能的最大化。
江苏公司系统的所有信息资源就好比一个“中心舞台”,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等子系统分散在“中心舞台”四周单独运作,需要信息交换时则通过“中心舞台”进行。而子系统可随企业业务需求自由增减,不受“中心舞台”的约束。这种灵活、开放的软件设计构想,使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为企业提供“随需应变”的服务。通过SOA软件集成平台,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在企业范围内的全面应用,江苏公司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成功研制并应用SOA的企业。
信息舞台节资增效
江苏公司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和SOA的应用集成,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按照目前的应用规模,直接节省硬件资金投入约4.8亿元;在应用建设方面,保守估计可节省投资约2亿元。
信息化资源的集中部署和统一管理为江苏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贯通,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应用局部服务化改造,使基建工程从立项、科研、初设、设计审查、施工、投产、决算等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始终保持同步,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实时管控能力。经过整合,江苏公司信息系统硬件资源布点从原来的100个减少到14个,大大减少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的数量。信息集成平台的建立,使江苏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