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先行 引领城乡一体化――成都市双流县新农村电气化见闻
2007-09-17 09:33:4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黄水镇文武村社区美景
黄水镇文武村社区美景
村干部介绍社区情况
村干部介绍社区情况
■本报记者 吕 宾 文/图
双流,这个历史上因锦江和江安河两水流过而得名的成都市郊县,如今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西部地区全国百强县之首。
今年上半年,双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45亿元,增长15.8%;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4.38亿元,增长63%。与此同时,1月至7月,双流供电局实现售电量9.04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8.35%。其中,农电完成2.34亿多千瓦时,增幅达24.24%。
在双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电力支撑作用尤为令人瞩目。
着眼试验区 电网布局先行
今年6月7日,随着国家发改委将成都市设立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电业局上下积极行动。“试验区无疑对电力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双流供电局局长段守立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双流县工业向规定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统筹城乡发展,电是基础服务一直在引路。现在的双流,新的厂房、商城和住宅拔地而起,用电结构在嬗变。
在成都电业局指导下,双流供电局确立了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原则,更好地服务于城乡一体化这个方针大局。
“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是新时期国家电网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农电发展战略,双流作为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今年纳入四川省电力公司“七项惠民行动”之中。据双流供电局副局长涂建介绍, 从去年9月起就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创建工作,并根据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与当地党委政府一同规划,科学布局。试验区设立后,成都电业局结合双流县电网网络实际,又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案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以黄水、东升、黄甲、彭镇、万安、金桥、中和、正兴等8个镇作为示范镇,分批建设。整个电气化示范工程投资3050万元,新上增容配变203台,新架改造高低压线路476千米,安装无功补偿装置67台。这将大大改善电网尤其是配网薄弱环节,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目前,双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铺开,进展顺利。工程一启动,双流就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延伸到各电气化乡镇、村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了这项民心工程成为绿色通道工程、无障碍工程。
走进黄水示范镇 感受新农村
随着“三个集中”的推进,社区不断崛起,新型农村新居已告别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记者当天采访走进黄水镇,来到文武村小区已是中午时分,看见家家户户两楼一底,一排排横竖有致。村民正在用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炒菜,只闻饭菜喷香,不见炊烟缭绕。小区村容整洁,新近集中了468户人家,低压电缆埋地,配有4台变压器,洋溢着崭新的气息。
“过去一个村只有一台变压器。现在巴适了,新社区多亏了电气化,感谢政府,感谢你们电力部门!” 文武村村委会主任熊正军使劲摇着记者的手,抑制不住喜悦。
黄水供电所所长朱方云介绍,这个镇现有居民客户11086户,年用电量800万千瓦时,经过农网改造,户通电率达100%。但过去规划不太合理,当时从经济实用考虑,导线截面都在50平方毫米以下。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大部分台区已经超负荷,经常出现过载跳闸,个别台区高峰末端电压只有130伏,居民不敢再买家用电器,制约了经济发展。今年2月,黄水镇正式实施电气化镇建设,这次新增加20台配变设施,全镇新增10千伏线路58千米,380伏及220伏低压线路113千米,新增配变容量9460千伏安,增容4台1260千伏安,彻底改变用电卡脖子现状。他测算电气化工程完工后,全镇人均生活用电超过200千瓦时,与年前相比人均增加50千瓦时。“眼下工程正让时农活――成熟水稻作物等的收割,今年11月份全镇电气化保证竣工!”
黄水镇副镇长何吉松感慨地说:“这次电气化,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更多城乡群众,村民、干部十分满意。真诚感谢省电力公司把扶农惠民行动落到了实处!”“每家都不再用电压调节器了,效果非常好。现在电风扇开到最小档就要当过去的最大档咯!”文武村党支部书记万树明乐呵呵地接过话茬。
搬进文武小区的村民李兴全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告诉记者,他家18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都通上了。“以前我是开坝坝茶的,现在新房子底楼也开茶铺,生意比以前要好一倍!”
黄水镇文武村社区美景
村干部介绍社区情况
■本报记者 吕 宾 文/图
双流,这个历史上因锦江和江安河两水流过而得名的成都市郊县,如今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西部地区全国百强县之首。
今年上半年,双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45亿元,增长15.8%;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4.38亿元,增长63%。与此同时,1月至7月,双流供电局实现售电量9.04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8.35%。其中,农电完成2.34亿多千瓦时,增幅达24.24%。
在双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电力支撑作用尤为令人瞩目。
着眼试验区 电网布局先行
今年6月7日,随着国家发改委将成都市设立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电业局上下积极行动。“试验区无疑对电力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双流供电局局长段守立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双流县工业向规定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统筹城乡发展,电是基础服务一直在引路。现在的双流,新的厂房、商城和住宅拔地而起,用电结构在嬗变。
在成都电业局指导下,双流供电局确立了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原则,更好地服务于城乡一体化这个方针大局。
“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是新时期国家电网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农电发展战略,双流作为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今年纳入四川省电力公司“七项惠民行动”之中。据双流供电局副局长涂建介绍, 从去年9月起就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创建工作,并根据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与当地党委政府一同规划,科学布局。试验区设立后,成都电业局结合双流县电网网络实际,又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案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以黄水、东升、黄甲、彭镇、万安、金桥、中和、正兴等8个镇作为示范镇,分批建设。整个电气化示范工程投资3050万元,新上增容配变203台,新架改造高低压线路476千米,安装无功补偿装置67台。这将大大改善电网尤其是配网薄弱环节,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目前,双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铺开,进展顺利。工程一启动,双流就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延伸到各电气化乡镇、村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了这项民心工程成为绿色通道工程、无障碍工程。
走进黄水示范镇 感受新农村
随着“三个集中”的推进,社区不断崛起,新型农村新居已告别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记者当天采访走进黄水镇,来到文武村小区已是中午时分,看见家家户户两楼一底,一排排横竖有致。村民正在用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炒菜,只闻饭菜喷香,不见炊烟缭绕。小区村容整洁,新近集中了468户人家,低压电缆埋地,配有4台变压器,洋溢着崭新的气息。
“过去一个村只有一台变压器。现在巴适了,新社区多亏了电气化,感谢政府,感谢你们电力部门!” 文武村村委会主任熊正军使劲摇着记者的手,抑制不住喜悦。
黄水供电所所长朱方云介绍,这个镇现有居民客户11086户,年用电量800万千瓦时,经过农网改造,户通电率达100%。但过去规划不太合理,当时从经济实用考虑,导线截面都在50平方毫米以下。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大部分台区已经超负荷,经常出现过载跳闸,个别台区高峰末端电压只有130伏,居民不敢再买家用电器,制约了经济发展。今年2月,黄水镇正式实施电气化镇建设,这次新增加20台配变设施,全镇新增10千伏线路58千米,380伏及220伏低压线路113千米,新增配变容量9460千伏安,增容4台1260千伏安,彻底改变用电卡脖子现状。他测算电气化工程完工后,全镇人均生活用电超过200千瓦时,与年前相比人均增加50千瓦时。“眼下工程正让时农活――成熟水稻作物等的收割,今年11月份全镇电气化保证竣工!”
黄水镇副镇长何吉松感慨地说:“这次电气化,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更多城乡群众,村民、干部十分满意。真诚感谢省电力公司把扶农惠民行动落到了实处!”“每家都不再用电压调节器了,效果非常好。现在电风扇开到最小档就要当过去的最大档咯!”文武村党支部书记万树明乐呵呵地接过话茬。
搬进文武小区的村民李兴全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告诉记者,他家18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都通上了。“以前我是开坝坝茶的,现在新房子底楼也开茶铺,生意比以前要好一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