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新疆电力公司伊犁“户户通电”工程剪影
2007-09-24 13:42: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有人说,伊犁是新疆电力工业的摇篮。
1909年,伊犁维吾尔族商人木莎巴也夫购进了一台75千瓦蒸汽发电机,点亮了新疆第一盏电灯。
1999年,伊犁通过农网改造结束了行政村无电的历史。然而,在一些偏僻边远的自然村和新增农牧民定居点,仍有不少农牧民过着无电的日子。
2006年6月17日,国家电网公司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两项会谈纪要,双方协议共同筹资,实施“户户通电”工程。
2007年,新疆电力公司把通电任务提前到年内完成,伊犁2259户无电农牧民将提前圆上光明梦。
从开始有电到户户通电,伊犁人民走了近100年。
牧民实现用电梦
由于地处冬牧场,远离城镇和交通要道,尼勒克县乌赞乡汗尔托汗牧业村的20户牧民,一直都靠点酥油灯照明。许多人听在外上学的孩子回来讲电灯如何方便,都盼着有一天也能用上电。
8月30日,尼勒克县供电公司实现了他们的愿望。随着经理黄进芝下达合闸命令,村里顿时亮了起来。老人在笑,孩子在跳,牛羊在叫,现代文明第一次打破了村庄昔日的寂静。然而,沉浸在喜悦中的牧民并不知道,为了这个仅20户人家的小村庄不被光明遗忘,电力部门投入资金20万元。在今年夏季最炎热的日子,草场上没有道路,施工车辆无法通行,每一基电杆都要用人力三轮车从5千米外推到施工点。如今,虽然村口变台前方依旧是一望无际的草场,但谁也不会怀疑,伊犁电力将从此改写这个村庄的历史。
电力浇出丰收景
在伊犁州8县1市中,霍城是最不能小瞧的,这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甜菜和秸秆养畜生产基地。8月28日,记者来到霍城县芦草沟镇哈拉苏村,村民谢佰军主动把记者拉到自家田地里,指着汩汩流淌的机井水激动地说:“有了这口电机井,今年每亩地增收300元不成问题,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再不用发愁了,这都是电力部门办的好事呀,你们一定要好好宣传他们。”
今年,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和受上游施工截流的影响,芦草沟镇哈拉苏村赖以灌溉的水系来水量较往年减少了1/3。1万多亩良田因为干旱而面临减产,村民们决定打一口机井,实行人工灌溉。霍城供电公司得知消息后,立即主动上门与当地政府协商,实施通电工程。为了不耽误灌溉,施工人员加班加点,仅用4天时间就架设10千伏线路2.5千米,保证该村1万多亩良田的灌溉用电。哈拉苏村村委会主任王卫东说:“玉米少浇一次水,每亩就要减产200公斤,这口机井今年可是出大力了,至少为全村减少了300万元的损失。”
“户户通电”点亮生活
“请州党委、政府放心,我们一定按时保质完成‘户户通电’工程。”4月22日下午,在伊犁州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仪式上,突击队长孙玉明向在场的州党委领导和群众郑重承诺。一场总投资1298万元、涉及伊犁州8县1市71个村2259户1万多名无电农牧民的“户户通电”工程拉开了帷幕。
新疆电力公司把完成“户户通电”的最后时间锁定在10月底。半年时间,要完成原定三年的任务,所有伊犁电力员工都感到了压力。一支支施工队伍告别家人,开赴最偏僻最边远的农牧区,在5.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展开了“户户通电”工程大会战。一个个黑暗的村庄亮起来了,在“户户通电”工程最早动工的察布查尔县寨牛录村,68岁的老人何采青拉着施工队员的手颤抖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供电企业,把电线拉到这么偏远的地方,让我们农村人以后的生活变亮堂了。”
1909年,伊犁维吾尔族商人木莎巴也夫购进了一台75千瓦蒸汽发电机,点亮了新疆第一盏电灯。
1999年,伊犁通过农网改造结束了行政村无电的历史。然而,在一些偏僻边远的自然村和新增农牧民定居点,仍有不少农牧民过着无电的日子。
2006年6月17日,国家电网公司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两项会谈纪要,双方协议共同筹资,实施“户户通电”工程。
2007年,新疆电力公司把通电任务提前到年内完成,伊犁2259户无电农牧民将提前圆上光明梦。
从开始有电到户户通电,伊犁人民走了近100年。
牧民实现用电梦
由于地处冬牧场,远离城镇和交通要道,尼勒克县乌赞乡汗尔托汗牧业村的20户牧民,一直都靠点酥油灯照明。许多人听在外上学的孩子回来讲电灯如何方便,都盼着有一天也能用上电。
8月30日,尼勒克县供电公司实现了他们的愿望。随着经理黄进芝下达合闸命令,村里顿时亮了起来。老人在笑,孩子在跳,牛羊在叫,现代文明第一次打破了村庄昔日的寂静。然而,沉浸在喜悦中的牧民并不知道,为了这个仅20户人家的小村庄不被光明遗忘,电力部门投入资金20万元。在今年夏季最炎热的日子,草场上没有道路,施工车辆无法通行,每一基电杆都要用人力三轮车从5千米外推到施工点。如今,虽然村口变台前方依旧是一望无际的草场,但谁也不会怀疑,伊犁电力将从此改写这个村庄的历史。
电力浇出丰收景
在伊犁州8县1市中,霍城是最不能小瞧的,这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甜菜和秸秆养畜生产基地。8月28日,记者来到霍城县芦草沟镇哈拉苏村,村民谢佰军主动把记者拉到自家田地里,指着汩汩流淌的机井水激动地说:“有了这口电机井,今年每亩地增收300元不成问题,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再不用发愁了,这都是电力部门办的好事呀,你们一定要好好宣传他们。”
今年,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和受上游施工截流的影响,芦草沟镇哈拉苏村赖以灌溉的水系来水量较往年减少了1/3。1万多亩良田因为干旱而面临减产,村民们决定打一口机井,实行人工灌溉。霍城供电公司得知消息后,立即主动上门与当地政府协商,实施通电工程。为了不耽误灌溉,施工人员加班加点,仅用4天时间就架设10千伏线路2.5千米,保证该村1万多亩良田的灌溉用电。哈拉苏村村委会主任王卫东说:“玉米少浇一次水,每亩就要减产200公斤,这口机井今年可是出大力了,至少为全村减少了300万元的损失。”
“户户通电”点亮生活
“请州党委、政府放心,我们一定按时保质完成‘户户通电’工程。”4月22日下午,在伊犁州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仪式上,突击队长孙玉明向在场的州党委领导和群众郑重承诺。一场总投资1298万元、涉及伊犁州8县1市71个村2259户1万多名无电农牧民的“户户通电”工程拉开了帷幕。
新疆电力公司把完成“户户通电”的最后时间锁定在10月底。半年时间,要完成原定三年的任务,所有伊犁电力员工都感到了压力。一支支施工队伍告别家人,开赴最偏僻最边远的农牧区,在5.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展开了“户户通电”工程大会战。一个个黑暗的村庄亮起来了,在“户户通电”工程最早动工的察布查尔县寨牛录村,68岁的老人何采青拉着施工队员的手颤抖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供电企业,把电线拉到这么偏远的地方,让我们农村人以后的生活变亮堂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