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梢笑声连――记晋中市供电公司“户户通电”工程一周年回访记
2007-09-25 16:48:4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06年9月27日,山西省晋中市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线告捷。时至今日,距离那个令1537个农户欢欣起舞的日子已经快一年了,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圆梦的幸福各不相同
走进榆社的移民新村,一基基笔直的电杆竖立在路旁,一条条银色的电连接着农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表箱和漏电保护器。步入农家,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一应俱全,有的农家甚至买了电脑、饮水机。村民告诉我们,这些电器是通电后两三天买的。途中,我们看到了几户人家正在盖新房,村民说,“原来盖房,外面的建筑队都不肯来,因为我们村没有电,他们好多设备都没法用。现在好了,有了电,村里的新房一座座都盖起来了。”
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原来没电时,孩子们晚上学习都是点着蜡烛,平均每个月给孩子买蜡烛就要花掉20多元。不仅如此,孩子们由于长期在昏暗的光线下学习,对视力影响很大。“通电后,孩子们可以在台灯下写作业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他说。
我们来到一户只有两位老人的人家。老大娘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高兴地向我们展示家中添置的电视机、电风扇、电饭锅。还说起了最令她高兴的事情:“原来没电的时候,儿女们总是来这里转一圈就急着要回去,孩子们看不成电视,觉得没有意思。现在好了,有电了,每次孩子们回来,都要在这里住上两天。”说话的时候,老两口高兴得眉开眼笑,幸福洋溢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户户通电”工程不仅仅为他们送来了光明,还为他们带来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方便的感觉家家相似
平遥县霍家庄的一位老大爷说起电,就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我们这里一到晚上,整个村子都是静悄悄的。现在,走到谁家都能听到电视机的声音,电视机的作用可大了,我们通过看电视,了解到外面的很多东西。”说着,还拿起桌子上放着的手机,对我们说:“前些年,孩子们给我买了个手机,让和他们联系,可电用完了没办法充电,还得到邻近有电的村里找人充。现在随时都能充电了,很方便啊。”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位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她一人在家。她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看看。走进窑洞,桌子上摆放着电视机和影碟机,闲谈中,我们无意中发现墙角放着一盏落满灰尘的煤油灯,不禁问道:“现在还用煤油灯吗?”“不用了,留着它作个念想,想想原来没电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呀。我听说你们电业局为了给我们送上电,可花了不少钱,真是感谢你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那盏落满灰尘的煤油灯,见证了她曾经痛苦寂寞的日子,也是如今幸福生活的强烈对照。
在采访中,我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用电方便吗?有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吗?”所有被访者几乎都重复着相似的内容:很方便。一年了,从来没有停过电,用电出现故障,打个电话,供电所里的电工很快就到了,而且是一干完活,连水都不喝就走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村民们对“户户通电”工程建设者们的肯定。
采访结束了,村民们在村口不停挥手向我们道别,耳边又响起他们说的话:“再过几天,这里的苹果、红枣、核桃就都下来了,你们一定要来呀,尝尝我们山里的特产。”朴实的人们,朴实的话语,他们在享受光明的同时,还记着供电人的深情厚谊。
圆梦的幸福各不相同
走进榆社的移民新村,一基基笔直的电杆竖立在路旁,一条条银色的电连接着农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表箱和漏电保护器。步入农家,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一应俱全,有的农家甚至买了电脑、饮水机。村民告诉我们,这些电器是通电后两三天买的。途中,我们看到了几户人家正在盖新房,村民说,“原来盖房,外面的建筑队都不肯来,因为我们村没有电,他们好多设备都没法用。现在好了,有了电,村里的新房一座座都盖起来了。”
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原来没电时,孩子们晚上学习都是点着蜡烛,平均每个月给孩子买蜡烛就要花掉20多元。不仅如此,孩子们由于长期在昏暗的光线下学习,对视力影响很大。“通电后,孩子们可以在台灯下写作业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他说。
我们来到一户只有两位老人的人家。老大娘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高兴地向我们展示家中添置的电视机、电风扇、电饭锅。还说起了最令她高兴的事情:“原来没电的时候,儿女们总是来这里转一圈就急着要回去,孩子们看不成电视,觉得没有意思。现在好了,有电了,每次孩子们回来,都要在这里住上两天。”说话的时候,老两口高兴得眉开眼笑,幸福洋溢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户户通电”工程不仅仅为他们送来了光明,还为他们带来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方便的感觉家家相似
平遥县霍家庄的一位老大爷说起电,就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我们这里一到晚上,整个村子都是静悄悄的。现在,走到谁家都能听到电视机的声音,电视机的作用可大了,我们通过看电视,了解到外面的很多东西。”说着,还拿起桌子上放着的手机,对我们说:“前些年,孩子们给我买了个手机,让和他们联系,可电用完了没办法充电,还得到邻近有电的村里找人充。现在随时都能充电了,很方便啊。”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位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她一人在家。她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看看。走进窑洞,桌子上摆放着电视机和影碟机,闲谈中,我们无意中发现墙角放着一盏落满灰尘的煤油灯,不禁问道:“现在还用煤油灯吗?”“不用了,留着它作个念想,想想原来没电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呀。我听说你们电业局为了给我们送上电,可花了不少钱,真是感谢你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那盏落满灰尘的煤油灯,见证了她曾经痛苦寂寞的日子,也是如今幸福生活的强烈对照。
在采访中,我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用电方便吗?有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吗?”所有被访者几乎都重复着相似的内容:很方便。一年了,从来没有停过电,用电出现故障,打个电话,供电所里的电工很快就到了,而且是一干完活,连水都不喝就走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村民们对“户户通电”工程建设者们的肯定。
采访结束了,村民们在村口不停挥手向我们道别,耳边又响起他们说的话:“再过几天,这里的苹果、红枣、核桃就都下来了,你们一定要来呀,尝尝我们山里的特产。”朴实的人们,朴实的话语,他们在享受光明的同时,还记着供电人的深情厚谊。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