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芒更加璀璨――记宜宾电业局电网建设巡礼
2007-10-17 09:45:5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陈刚 本报记者王黎 见习记者张婷婷文
长江第一城,人们享受着她的活力与魅力……万家灯火之间,齿轮传动之中,电,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翻开四川电网结线图,可以从最南端找到宜宾电网……
宜宾电网处于四川电网末端,与外部电网联系薄弱,仅有2条220千伏线路与主网相联,负荷主要靠区内3座总装机容量为95万千瓦的骨干火电厂供电,且还承担向泸州的输电任务。
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承担着电网建设的宜宾电业局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建设宜宾电力架构的“高速公路”,逐步形成电力架构的环状体系。
2001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宜宾电业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大了城网建设。经过宜宾电业局和宜宾市政府的共同努力,利用集资方式筹集了2000多万元,共同投资4000多万元共同建设了110千伏城中输变电工程,这是宜宾老城区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高峰负荷时达5万千瓦的负荷,基本上解决了老城区人民和商业用电。这是宜宾电业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里程碑,也标志着宜宾电网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宜宾电业部门在加大电网建设方面甩出了两大“杀手锏”一是抓电网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搞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宜宾电力基础设施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220千伏白沙扩建工程及城网工程完成;
――220千伏江南站输变电工程完成;
――220千伏江龙Ⅱ回线路新建成。
与此同时,110千伏龙巡东线新建,110千伏方邓线开接,110千伏建巡线开接,110千伏建中、叙南、天池、巡场、红桥、高县、南溪、筠连等城网工程顺利推进并完成。
纵观宜宾电网“十五”期间建设的发展历程,我们从几组数据中看出其变化:
――2000年,全市售电量为18.23亿千瓦时,而到2005年已增加到39.01亿千瓦时,五年时间就增长了一倍多;
――2000年,全市220千伏变电容量为24万千伏安,而到2005年已增加到78万千伏安,五年时间就增加了三倍多。
――从2000年到2005年五年间,继相建成了城南、屏山、孜岩、江南四个变电站,与此同时,还对白沙、龙头变电站进行了增容。
“十五”期间,电业局累计完成各项高压输变工程建设投资约8.8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56倍。共计投入约1.9亿元用于城市配网建设和改造,初步形成了宜宾市互供能力强、供电能力高、扩展性大的配电网络,大大提高了供电能及可靠性,保证了近几年城市负荷大幅增加的供电需要。
2006年3月13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和高兴的日子。这一天,晴空万里,在新建成的屏山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这个220千伏变电站的建成,不但解决了国家大型水电工程――向家坝电站施工电源问题,促进了屏山库区的开发,而且对宜宾环网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7年2月7日,宜宾电业局进一步明确:继续加强电网规划,立项工作,重点是220KV双环网建设。为更好地为宜宾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宜宾电业局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原则,积极推进电网建设。
目前,500千伏宜宾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工程本期总投资约4亿元。预计2007年年底建成,可为整个宜宾的发展提供电力支撑;220千伏筠连输变电工程正进行施工,建成后将个为宜宾南部电网提供电源支撑点,并为筠连煤田开发提供电力保障。
与此同时,110千伏电网建设,2006年已建成变电容量40千伏安,投产输电线路21公里,今年在建的110千伏输电线路约1195公里。
宜宾电网建设,还在继续……
展望未来,宜宾电业局局长解基干是这样描绘的。“十一五”期间,宜宾将建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的220千伏环网,这一环网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以城南等6座220千伏变电站为“卫星站”,围绕城市中心区域向外辐射,从而提升宜宾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不仅如此,还将进一步加强和优化10千伏城市配网网架结构,多渠道筹资,加快建设和改造速度,逐步实现供电区域分区为块、“手拉手”的环网供电,实现与供与控、布局合理、灵活可靠的配电网络,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宜宾电网,未来光芒更加璀璨。
相关连接:从数字看变化
2003年
全局共有变电站32座,主变47台,变电容量共计164.66万kVA。
其中220kV变电站3座,主变4台,容量51万kVA;
110kV变电站18座,主变31台,容量105.55万kVA,其中有载调压变28台,容量102.55万kVA;
35kV变电站11座,主变12台,变电容量8.11万kVA,其中有载调压变6台,容量4.15万kVA。
2007年
35kV及以上变电站37座,主变55台,总容量242.86万kVA。
220kV变电站6座,主变8台,容量105万kVA;
110kV变电站20座,主<
长江第一城,人们享受着她的活力与魅力……万家灯火之间,齿轮传动之中,电,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翻开四川电网结线图,可以从最南端找到宜宾电网……
宜宾电网处于四川电网末端,与外部电网联系薄弱,仅有2条220千伏线路与主网相联,负荷主要靠区内3座总装机容量为95万千瓦的骨干火电厂供电,且还承担向泸州的输电任务。
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承担着电网建设的宜宾电业局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建设宜宾电力架构的“高速公路”,逐步形成电力架构的环状体系。
2001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宜宾电业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大了城网建设。经过宜宾电业局和宜宾市政府的共同努力,利用集资方式筹集了2000多万元,共同投资4000多万元共同建设了110千伏城中输变电工程,这是宜宾老城区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高峰负荷时达5万千瓦的负荷,基本上解决了老城区人民和商业用电。这是宜宾电业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里程碑,也标志着宜宾电网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宜宾电业部门在加大电网建设方面甩出了两大“杀手锏”一是抓电网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搞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宜宾电力基础设施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220千伏白沙扩建工程及城网工程完成;
――220千伏江南站输变电工程完成;
――220千伏江龙Ⅱ回线路新建成。
与此同时,110千伏龙巡东线新建,110千伏方邓线开接,110千伏建巡线开接,110千伏建中、叙南、天池、巡场、红桥、高县、南溪、筠连等城网工程顺利推进并完成。
纵观宜宾电网“十五”期间建设的发展历程,我们从几组数据中看出其变化:
――2000年,全市售电量为18.23亿千瓦时,而到2005年已增加到39.01亿千瓦时,五年时间就增长了一倍多;
――2000年,全市220千伏变电容量为24万千伏安,而到2005年已增加到78万千伏安,五年时间就增加了三倍多。
――从2000年到2005年五年间,继相建成了城南、屏山、孜岩、江南四个变电站,与此同时,还对白沙、龙头变电站进行了增容。
“十五”期间,电业局累计完成各项高压输变工程建设投资约8.8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56倍。共计投入约1.9亿元用于城市配网建设和改造,初步形成了宜宾市互供能力强、供电能力高、扩展性大的配电网络,大大提高了供电能及可靠性,保证了近几年城市负荷大幅增加的供电需要。
2006年3月13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和高兴的日子。这一天,晴空万里,在新建成的屏山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这个220千伏变电站的建成,不但解决了国家大型水电工程――向家坝电站施工电源问题,促进了屏山库区的开发,而且对宜宾环网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7年2月7日,宜宾电业局进一步明确:继续加强电网规划,立项工作,重点是220KV双环网建设。为更好地为宜宾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宜宾电业局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原则,积极推进电网建设。
目前,500千伏宜宾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工程本期总投资约4亿元。预计2007年年底建成,可为整个宜宾的发展提供电力支撑;220千伏筠连输变电工程正进行施工,建成后将个为宜宾南部电网提供电源支撑点,并为筠连煤田开发提供电力保障。
与此同时,110千伏电网建设,2006年已建成变电容量40千伏安,投产输电线路21公里,今年在建的110千伏输电线路约1195公里。
宜宾电网建设,还在继续……
展望未来,宜宾电业局局长解基干是这样描绘的。“十一五”期间,宜宾将建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的220千伏环网,这一环网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以城南等6座220千伏变电站为“卫星站”,围绕城市中心区域向外辐射,从而提升宜宾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不仅如此,还将进一步加强和优化10千伏城市配网网架结构,多渠道筹资,加快建设和改造速度,逐步实现供电区域分区为块、“手拉手”的环网供电,实现与供与控、布局合理、灵活可靠的配电网络,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宜宾电网,未来光芒更加璀璨。
相关连接:从数字看变化
2003年
全局共有变电站32座,主变47台,变电容量共计164.66万kVA。
其中220kV变电站3座,主变4台,容量51万kVA;
110kV变电站18座,主变31台,容量105.55万kVA,其中有载调压变28台,容量102.55万kVA;
35kV变电站11座,主变12台,变电容量8.11万kVA,其中有载调压变6台,容量4.15万kVA。
2007年
35kV及以上变电站37座,主变55台,总容量242.86万kVA。
220kV变电站6座,主变8台,容量105万kVA;
110kV变电站20座,主<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