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亮了,心亮了――德阳电业局户户通电回访纪实
2007-09-05 14:48:5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去年12月18日,四川省德阳电业局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户户通电”工程,供区内3488户无电户结束了无电历史。近日,笔者随电力服务队和供电所员工,一起回访了几位昔日的无电户。
周大爷:用电真安逸
穿过一片青绿的灌木林,就是中江县仓山镇切山村12社五保户周汉义的家。
68岁的周老汉听见我们来了,高兴地迎了出来,紧紧地握住电工顾吉祥的手说:“顾工,这么热的天,路又这么远,真是辛苦你们了!放心嘛,我记住了,不拿湿手去摸灯泡!”
在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前,周老汉一直与煤油灯为伴。2006年11月,供电所的电工带着电线、电表和漏电保护器来到他家,接上了电灯。安监员唐振林手把手地教周老汉如何使用漏电保护器,又教他应该怎么换灯泡,并叮嘱老汉千万不能用湿手去摸电灯。周老汉边听边点头。
现在,周老汉向邻居摆的“龙门阵”又换了新的内容:“电灯比煤油灯亮,还比用煤油灯省钱,顾工还经常来帮我检查一下电线有没有问题,你说安不安逸嘛?”
郑超木:无论如何也要把电费交上
8月9日下午,笔者与广汉市向阳供电所所长黎明彬,带上一些日用品还有两个灯泡,来到郑超木老人的家。
两间低矮的土房,家里一贫如洗,77岁的郑超木终身未娶,独居50多年了。黎明彬说,郑大爷从去年11月通电到现在仅用了4千瓦时电,当时为了给他家通电,局里投资4000多元,立了3根电杆,架设160多米的低压线路,供电所员工还捐了600多元添置了设备,才把电送到老人家里。
通电那天,老人连连说:“我就是再穷,无论如何也要把电费交上。”其实这些电费,供电所的员工早就帮老人垫了。
付高忠:我知道怎样换灯泡了
在罗江县文星镇六千米外的一个山坡上,住着一位八十高龄的孤寡老人,叫付高忠。付大爷耳朵背,说话也有些吐词不清,但他身体健壮,干活麻利。2006年11月30日,文星供电所的农电工爬坡越岭,专门抬了4根电杆,将电线架到了他家门口,还凑钱为老人安装了室内线路。通电了,付大爷高兴极了,同时他又非常疑惑,不停地问道:“不用灯时怎么吹灭啊?没电了,怎么加电呢?”
7月11日,我们来到了付大爷家。他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说个不停,还兴冲冲地从屋里拿出一袋电灯泡给我们比划,村主任告诉我们,付大爷这是在展示自己知道怎样用电、换灯泡了。去年11月30日至今,付大爷共用了140千瓦时电。向元平所长笑着说:“付大爷很节省,生怕电用完了。”
魏成珍:电饭煲煮饭香又快
在沿绵竹河村七组,我与绵竹供电局服务队员走进半年前才用上电的村民魏成珍家。
今年65岁的魏成珍说,她家里共有5口人,生活十分困难,晚上家里只能点一个多小时煤油照明,供娃娃做作业用。
现在好了,魏大娘高兴告诉我们:“我是托政府的福,政策好,用电灯的事我万万没有想到。2006年过年前,家里用上了电,我们家没有花一分钱,几个电工用了3天时间,就给我家架通了线,安上了灯,几位师傅连水都没有喝一口就走了,让我不知说啥好。”
魏大娘说,以前煮饭全是烧柴,自通电后,家里不但买了电饭煲,还买了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设备,月用电量50千瓦时左右。
我们离开前,服务队员又帮助大娘仔细地检查了房屋内外的电线和设备。
李世华:电来了,好运气也来啦
旌阳区双东镇龙凤村六组村民李世华,因为我们的到来还专门换上了一身新衣服。
李大爷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家里。“前几年老伴生病,家里也不顺,养啥啥不成。说来也怪,自从去年用上电以后,养的鸡、鸭、羊都多起来了!一年能卖上两三千元。老伴的病也好多了。邻居都说,电来啦,我的好运气也来啦!”说起架线那会儿,李大爷直赞叹:“我们在半山坡上,过桥又是死弯道。架线那天,好多人来抬电杆,才半天就通电啦!”
回来的路上,李大爷的话一直在耳畔回响:“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我这辈子恐怕都难用上电!”
周大爷:用电真安逸
穿过一片青绿的灌木林,就是中江县仓山镇切山村12社五保户周汉义的家。
68岁的周老汉听见我们来了,高兴地迎了出来,紧紧地握住电工顾吉祥的手说:“顾工,这么热的天,路又这么远,真是辛苦你们了!放心嘛,我记住了,不拿湿手去摸灯泡!”
在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前,周老汉一直与煤油灯为伴。2006年11月,供电所的电工带着电线、电表和漏电保护器来到他家,接上了电灯。安监员唐振林手把手地教周老汉如何使用漏电保护器,又教他应该怎么换灯泡,并叮嘱老汉千万不能用湿手去摸电灯。周老汉边听边点头。
现在,周老汉向邻居摆的“龙门阵”又换了新的内容:“电灯比煤油灯亮,还比用煤油灯省钱,顾工还经常来帮我检查一下电线有没有问题,你说安不安逸嘛?”
郑超木:无论如何也要把电费交上
8月9日下午,笔者与广汉市向阳供电所所长黎明彬,带上一些日用品还有两个灯泡,来到郑超木老人的家。
两间低矮的土房,家里一贫如洗,77岁的郑超木终身未娶,独居50多年了。黎明彬说,郑大爷从去年11月通电到现在仅用了4千瓦时电,当时为了给他家通电,局里投资4000多元,立了3根电杆,架设160多米的低压线路,供电所员工还捐了600多元添置了设备,才把电送到老人家里。
通电那天,老人连连说:“我就是再穷,无论如何也要把电费交上。”其实这些电费,供电所的员工早就帮老人垫了。
付高忠:我知道怎样换灯泡了
在罗江县文星镇六千米外的一个山坡上,住着一位八十高龄的孤寡老人,叫付高忠。付大爷耳朵背,说话也有些吐词不清,但他身体健壮,干活麻利。2006年11月30日,文星供电所的农电工爬坡越岭,专门抬了4根电杆,将电线架到了他家门口,还凑钱为老人安装了室内线路。通电了,付大爷高兴极了,同时他又非常疑惑,不停地问道:“不用灯时怎么吹灭啊?没电了,怎么加电呢?”
7月11日,我们来到了付大爷家。他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说个不停,还兴冲冲地从屋里拿出一袋电灯泡给我们比划,村主任告诉我们,付大爷这是在展示自己知道怎样用电、换灯泡了。去年11月30日至今,付大爷共用了140千瓦时电。向元平所长笑着说:“付大爷很节省,生怕电用完了。”
魏成珍:电饭煲煮饭香又快
在沿绵竹河村七组,我与绵竹供电局服务队员走进半年前才用上电的村民魏成珍家。
今年65岁的魏成珍说,她家里共有5口人,生活十分困难,晚上家里只能点一个多小时煤油照明,供娃娃做作业用。
现在好了,魏大娘高兴告诉我们:“我是托政府的福,政策好,用电灯的事我万万没有想到。2006年过年前,家里用上了电,我们家没有花一分钱,几个电工用了3天时间,就给我家架通了线,安上了灯,几位师傅连水都没有喝一口就走了,让我不知说啥好。”
魏大娘说,以前煮饭全是烧柴,自通电后,家里不但买了电饭煲,还买了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设备,月用电量50千瓦时左右。
我们离开前,服务队员又帮助大娘仔细地检查了房屋内外的电线和设备。
李世华:电来了,好运气也来啦
旌阳区双东镇龙凤村六组村民李世华,因为我们的到来还专门换上了一身新衣服。
李大爷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家里。“前几年老伴生病,家里也不顺,养啥啥不成。说来也怪,自从去年用上电以后,养的鸡、鸭、羊都多起来了!一年能卖上两三千元。老伴的病也好多了。邻居都说,电来啦,我的好运气也来啦!”说起架线那会儿,李大爷直赞叹:“我们在半山坡上,过桥又是死弯道。架线那天,好多人来抬电杆,才半天就通电啦!”
回来的路上,李大爷的话一直在耳畔回响:“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我这辈子恐怕都难用上电!”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