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博乐小营盘供电所服务新农村建设侧记
2007-09-10 10:07:3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新疆博乐市小营盘供电所
今年以来,新疆博乐小营盘供电所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农电“三新”发展战略为指导,争做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努力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做贡献,架起了一座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桥”,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优质服务“架金桥”
该供电所管辖着一镇、一个国营牧场的各类用户8100余户,供电面积1949平方公里,为了向客户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供电所成立了专门的抢修队,明确责任,制作了便携式抢修箱,随时随地处理供电区域的电力故障报修服务。针对小营盘镇及阿热勒托海牧场3个村队人口居住相对比较零散,距营业点最远的用户有60多公里的实际情况,为了方便农民交费,该所还在偏远的村队、牧场增设了多个流动收费网点,并为老弱病残,以及特殊用户建立了档案,无偿上门服务。此外,电工班的师傅们还利用抢修以及抄表收费的机会,给农民朋友宣讲用电常识,节电常识,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用电难题,将“亲情电力”、“惠及乡村”等主题活动落实到细节上,将优质服务送到农牧民家。
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中,该所农电职工们整天忙忙碌碌,头戴安全帽,肩挎工具包,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为小营盘镇及阿热勒托海牧场的44村队保供电。同时,及时架设线路、装表、接电,为农民朋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供用电服务,使农民群众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一座“金桥”。
服务庭院经济,养殖业红红火火
几年前,该镇农牧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部分农村青年到市区务工赚钱,也有部分农牧民搞庭院经济,但由于受到供电“瓶颈”的限制和高电价等影响,庭院经济并不是很红火。网改后,广大农牧民纷纷利用充足优质的电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使该镇的庭院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养殖业,该镇现有高科技养鸡小区1个,养鸡专业村7个,专业户319户,饲养家禽100万羽,日产鲜蛋36吨,供应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市场,已成为新疆三大禽蛋集散地之一,该镇哈热根特托哈村被博州政府命名为“养鸡第一村”。该镇养鸡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各类企业如肉产品冷冻、孵化、饲料加工、鸡粪复合肥加工、鸡笼、蛋托生产等工厂相继建成,今年又新增加了一个“乡巴佬”卤蛋厂,全镇1000多农民通过发展养鸡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乡村农副产品加工红红火火,该镇200多户农牧民都购买了磨面机、碾米机及饲料粉碎机等电气设备,大大增加了个人收入。充足的电力带动了整个农牧区经济的发展,电力部门为养殖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认真执行各项优质服务承诺规定,在与全州“养鸡第一村” 哈热根特托哈村养鸡大户邱殿宝的交谈中,老伯意味深长地说,“院里的粉碎机、饮料搅拌机和家禽饮用水、照明,一样也离不开电呀!你们的服务真是没得说,今年五月,天刮着大风,养鸡场变压器缺一相电,我们上午10点打了电话, 20分钟供电所就派人赶到,立马进行了处理,真是让我们没想到”!
服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为改善村队精神文化生活和办公条件,由市财政专项拨款,对小营盘镇贝德布拉格村、乌图布拉格村、巴尔托哈村和阿场农四队等村队文化室,进行翻新重建,供电所对这些临时报装用户本着“一口对外、快报快装”的原则,对这些用户承诺3天内接电,并无偿提供表箱、漏电保证器等设备。贝德布拉格村是小营盘镇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文化室重建过程中,设计部门未充分考虑到与低压配电线路的安全距离,村文化室基础部分墙体砌起后,与电力线路仅有0.5米,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属于违章建筑,应该清除或者由村队支付改建费用。供电所巡线人员将此情况报告供电所领导后,供电所从全局出发,考虑到新农村建设,利用双休日,组织职工义务投工对此处的电杆进行了移位和改造,既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也受了村支书叶俊文的大力称赞,逢人便说,“还是供电所好呀,真正是我们老百姓的‘电保姆’”。
方便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用电
供电所为小营盘镇贝德布拉格村维吾尔族老人沙拉买提免费安装电表、闸刀等用电设备的事情在村上已传为佳话,谈起这件事,还让人记忆犹新,沙拉买提老人是贝德布拉格村的村民,由于年事已高,儿子有精神疾病,家中又缺少劳力,没有经济来源,致使家境贫困,自农网改造以来,连日常生活用电也无法解决,在镇民政办的支持下,在该村村长阿吐达洪的积极协调下,今年五月,他们一行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供电所。供电所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组织干部职工为老人备料,减免了部分费用,义务投工
今年以来,新疆博乐小营盘供电所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农电“三新”发展战略为指导,争做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努力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做贡献,架起了一座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桥”,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优质服务“架金桥”
该供电所管辖着一镇、一个国营牧场的各类用户8100余户,供电面积1949平方公里,为了向客户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供电所成立了专门的抢修队,明确责任,制作了便携式抢修箱,随时随地处理供电区域的电力故障报修服务。针对小营盘镇及阿热勒托海牧场3个村队人口居住相对比较零散,距营业点最远的用户有60多公里的实际情况,为了方便农民交费,该所还在偏远的村队、牧场增设了多个流动收费网点,并为老弱病残,以及特殊用户建立了档案,无偿上门服务。此外,电工班的师傅们还利用抢修以及抄表收费的机会,给农民朋友宣讲用电常识,节电常识,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用电难题,将“亲情电力”、“惠及乡村”等主题活动落实到细节上,将优质服务送到农牧民家。
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中,该所农电职工们整天忙忙碌碌,头戴安全帽,肩挎工具包,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为小营盘镇及阿热勒托海牧场的44村队保供电。同时,及时架设线路、装表、接电,为农民朋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供用电服务,使农民群众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一座“金桥”。
服务庭院经济,养殖业红红火火
几年前,该镇农牧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部分农村青年到市区务工赚钱,也有部分农牧民搞庭院经济,但由于受到供电“瓶颈”的限制和高电价等影响,庭院经济并不是很红火。网改后,广大农牧民纷纷利用充足优质的电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使该镇的庭院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养殖业,该镇现有高科技养鸡小区1个,养鸡专业村7个,专业户319户,饲养家禽100万羽,日产鲜蛋36吨,供应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市场,已成为新疆三大禽蛋集散地之一,该镇哈热根特托哈村被博州政府命名为“养鸡第一村”。该镇养鸡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各类企业如肉产品冷冻、孵化、饲料加工、鸡粪复合肥加工、鸡笼、蛋托生产等工厂相继建成,今年又新增加了一个“乡巴佬”卤蛋厂,全镇1000多农民通过发展养鸡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乡村农副产品加工红红火火,该镇200多户农牧民都购买了磨面机、碾米机及饲料粉碎机等电气设备,大大增加了个人收入。充足的电力带动了整个农牧区经济的发展,电力部门为养殖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认真执行各项优质服务承诺规定,在与全州“养鸡第一村” 哈热根特托哈村养鸡大户邱殿宝的交谈中,老伯意味深长地说,“院里的粉碎机、饮料搅拌机和家禽饮用水、照明,一样也离不开电呀!你们的服务真是没得说,今年五月,天刮着大风,养鸡场变压器缺一相电,我们上午10点打了电话, 20分钟供电所就派人赶到,立马进行了处理,真是让我们没想到”!
服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为改善村队精神文化生活和办公条件,由市财政专项拨款,对小营盘镇贝德布拉格村、乌图布拉格村、巴尔托哈村和阿场农四队等村队文化室,进行翻新重建,供电所对这些临时报装用户本着“一口对外、快报快装”的原则,对这些用户承诺3天内接电,并无偿提供表箱、漏电保证器等设备。贝德布拉格村是小营盘镇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文化室重建过程中,设计部门未充分考虑到与低压配电线路的安全距离,村文化室基础部分墙体砌起后,与电力线路仅有0.5米,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属于违章建筑,应该清除或者由村队支付改建费用。供电所巡线人员将此情况报告供电所领导后,供电所从全局出发,考虑到新农村建设,利用双休日,组织职工义务投工对此处的电杆进行了移位和改造,既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也受了村支书叶俊文的大力称赞,逢人便说,“还是供电所好呀,真正是我们老百姓的‘电保姆’”。
方便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用电
供电所为小营盘镇贝德布拉格村维吾尔族老人沙拉买提免费安装电表、闸刀等用电设备的事情在村上已传为佳话,谈起这件事,还让人记忆犹新,沙拉买提老人是贝德布拉格村的村民,由于年事已高,儿子有精神疾病,家中又缺少劳力,没有经济来源,致使家境贫困,自农网改造以来,连日常生活用电也无法解决,在镇民政办的支持下,在该村村长阿吐达洪的积极协调下,今年五月,他们一行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供电所。供电所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组织干部职工为老人备料,减免了部分费用,义务投工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