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供电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侧记
2007-06-06 14:43:17 来源:工人日报
A-
A+
电力18讯: 刘春梅 闫斌
4月28日上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五一”劳动节庆祝大会,表彰了奋战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山东省东营供电公司榜上有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东营供电公司成立于1990年5月。多年来,该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砥心励志、扎实工作,用心血和汗水促进了东营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目前,公司已发展为拥有职工461人,固定资产原值13.32亿元,资产净值8.74亿元的国家大(二)型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安全供电650亿千瓦时。金字招牌彰显社会责任
“东营不缺电”,这是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各级领导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挂在嘴上的“金字招牌”,在政府的文件中,在东营市的宣传册上,在客户的脑海里,这一“金字招牌”也已生根发芽。
“电网是供电企业的物质基础,建设坚强的电网,确保安全可靠供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电力支撑,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电网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工程来抓,干部职工付出了辛勤的心血和汗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东营电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还有薄弱环节,特别是黄河以北电网,亟待加强。”面对荣誉,公司总经理卢国筠十分清醒。
熟悉东营电力的人都知道,为了“不缺电”,东营供电公司白手起家,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实现了东营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1990年,东营供电公司成立时的家底只有“一站一线”―――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一条110千伏线路;现在,东营电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7座,主变总容量2217兆伏安,输配电线路1044公里,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区域电网。2006年,公司完成经营电量67.19亿千瓦时,市场占有率由13.42%上升到62.58%;线损率完成3.39%,电压合格率99.7%,供电可靠率99.929%;创造出257万元/人・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同类型供电企业第一。
大规模的电网建设,同时锻炼了队伍、提升了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即便是变压器检修这样的常规工作,也只能请县局和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帮忙。但到1995年,他们已经有底气主动请缨承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了,而且第一次独立建设的220千伏东城输电变工程不但提前完工,还被评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投产即达标”工程。2003年,在对220千伏胜利枢纽变电站的改造中,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在变电站不停电的情况下,经过4个月的拼搏,就让这座老站换了新颜,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查组称赞为全省老站改造的典范。
为把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确保电网架设到最需要的地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他们于2003年在全省供电企业中率先成立了市场策划部,专门进行电网规划研究和市场分析,及时为公司电源布点提供科学依据和周密计划,确保东营电网工程项目保持“规划、立项、在建”良性循环。
建设坚强电网只是手段,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确保可靠供电才是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东营供电公司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始终存在”、“隐患不除,事故终究要发生”的安全理念,严格落实“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大力推进反事故斗争常态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水平。截至2007年5月15日,实现安全生产5711天,安全生产记录保持在全国同类型供电企业前列。
安全可靠的电力支撑,有力地推动了东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等十几项主要指标翻了一番多,5年的发展成果超过了前17年的总和。服务名牌树立良好形象
2007年1月19日,东营市胶州路商户李某笑吟吟地接过供电检修人员递上来的《客户服务回执单》,在客户意见栏写下“满意”;3月28日,在东城供电部办理业务的赵女士高兴地把一张服务判别卡投入客户意见箱。这两位客户并不知道,他们这次选择将直接影响这两名工作人员的当月收入。
东营的电力市场非常特殊,有“三国四方”之说,竞争激烈且不规范。特殊的市场环境让东营供电公司干部职工认识到:市场和服务是东营电力的生命线。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他们坚持“四个服务”宗旨,倡导“用心服务”理念,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出发,在全市率先实行承诺服务,在山东电力系统首创行风“飞检”制度,大力实施“彩虹工程”,行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倾情打造“电力彩虹”服务品牌,不断完善服务运行、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起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大服务”机制。在全市行风测评中,公司和所辖县区公司连续七年名列前茅。2006年,公司倾情打造的东营市第一个服务品牌―――“电力彩虹”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2007年,该品牌被推选为“中国电力服务市场用户满意十大品牌”。
2006年,东营市委、市政府确定“突破利津”战略
4月28日上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五一”劳动节庆祝大会,表彰了奋战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山东省东营供电公司榜上有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东营供电公司成立于1990年5月。多年来,该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砥心励志、扎实工作,用心血和汗水促进了东营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目前,公司已发展为拥有职工461人,固定资产原值13.32亿元,资产净值8.74亿元的国家大(二)型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安全供电650亿千瓦时。金字招牌彰显社会责任
“东营不缺电”,这是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各级领导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挂在嘴上的“金字招牌”,在政府的文件中,在东营市的宣传册上,在客户的脑海里,这一“金字招牌”也已生根发芽。
“电网是供电企业的物质基础,建设坚强的电网,确保安全可靠供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电力支撑,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电网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工程来抓,干部职工付出了辛勤的心血和汗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东营电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还有薄弱环节,特别是黄河以北电网,亟待加强。”面对荣誉,公司总经理卢国筠十分清醒。
熟悉东营电力的人都知道,为了“不缺电”,东营供电公司白手起家,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实现了东营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1990年,东营供电公司成立时的家底只有“一站一线”―――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一条110千伏线路;现在,东营电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7座,主变总容量2217兆伏安,输配电线路1044公里,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区域电网。2006年,公司完成经营电量67.19亿千瓦时,市场占有率由13.42%上升到62.58%;线损率完成3.39%,电压合格率99.7%,供电可靠率99.929%;创造出257万元/人・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同类型供电企业第一。
大规模的电网建设,同时锻炼了队伍、提升了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即便是变压器检修这样的常规工作,也只能请县局和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帮忙。但到1995年,他们已经有底气主动请缨承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了,而且第一次独立建设的220千伏东城输电变工程不但提前完工,还被评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投产即达标”工程。2003年,在对220千伏胜利枢纽变电站的改造中,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在变电站不停电的情况下,经过4个月的拼搏,就让这座老站换了新颜,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查组称赞为全省老站改造的典范。
为把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确保电网架设到最需要的地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他们于2003年在全省供电企业中率先成立了市场策划部,专门进行电网规划研究和市场分析,及时为公司电源布点提供科学依据和周密计划,确保东营电网工程项目保持“规划、立项、在建”良性循环。
建设坚强电网只是手段,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确保可靠供电才是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东营供电公司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始终存在”、“隐患不除,事故终究要发生”的安全理念,严格落实“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大力推进反事故斗争常态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水平。截至2007年5月15日,实现安全生产5711天,安全生产记录保持在全国同类型供电企业前列。
安全可靠的电力支撑,有力地推动了东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等十几项主要指标翻了一番多,5年的发展成果超过了前17年的总和。服务名牌树立良好形象
2007年1月19日,东营市胶州路商户李某笑吟吟地接过供电检修人员递上来的《客户服务回执单》,在客户意见栏写下“满意”;3月28日,在东城供电部办理业务的赵女士高兴地把一张服务判别卡投入客户意见箱。这两位客户并不知道,他们这次选择将直接影响这两名工作人员的当月收入。
东营的电力市场非常特殊,有“三国四方”之说,竞争激烈且不规范。特殊的市场环境让东营供电公司干部职工认识到:市场和服务是东营电力的生命线。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他们坚持“四个服务”宗旨,倡导“用心服务”理念,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出发,在全市率先实行承诺服务,在山东电力系统首创行风“飞检”制度,大力实施“彩虹工程”,行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倾情打造“电力彩虹”服务品牌,不断完善服务运行、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起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大服务”机制。在全市行风测评中,公司和所辖县区公司连续七年名列前茅。2006年,公司倾情打造的东营市第一个服务品牌―――“电力彩虹”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2007年,该品牌被推选为“中国电力服务市场用户满意十大品牌”。
2006年,东营市委、市政府确定“突破利津”战略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