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上葱茏满眼春――白城供电公司全员绩效管理调查
2007-06-18 11:45:46 来源:吉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走进吉林省白城供电公司,深入一线班组,调查组成员深深地被这个公司干部员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感染着:一系列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举措、新方法、新机制,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梧桐树下,越来越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在企业搭建的广阔舞台上纵横驰骋,不断续写着企业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青蛙跳沸水”的启示
直击企业考核激励机制的三大困惑
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把青蛙放在冷水里,慢慢地把水加热到沸点,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去;如果把青蛙放在沸水中,青蛙则会受到强烈的刺激本能地跳出沸水,求得生存。
白城供电公司用这个故事警示员工:作为国有企业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不进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就会像放在冷水里的青蛙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慢慢死去,而不论这只青蛙多么强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考核不到位,导致管理上面临的三大困惑问题逐一凸现出来。一是工资分配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这个公司于1992年实行的岗位工资制已经逐步演变为新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直接体现在无论员工的能力高低,业绩如何,工作态度如何,只要在一个岗位上,就拿这一岗位的岗位工资,如果所在岗位上工资低,还要找各种理由要求换岗或提高岗位工资,很少有人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去晋级高岗,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管理考核机制作用不明显。已经实行了几年的台区承包等办法,如不能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承包只会是原地踏步、缓慢发展,甚至出现包而不管。现行的考核办法已经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力等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或者是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导致本来就匮乏的人力资源的失衡和浪费。随着电力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电力技术的发展,一些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强度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可整体工资结构并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影响员工工作热情。随着员工收入的逐步提高,原有的激励约束、奖惩措施,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了,导致员工对岗位、企业情感淡漠,缺乏明显的归属感。三是奖金分配不能起到激励、约束作用。供电企业效益相对稳定,奖金基本是按月、按系数发放,很少进行真正的考核与评比,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和员工的能力与付出。
居安思危,公司经营者集团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人力资源“十一五”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实施纲要》、《全员绩效管理指导意见》等新部署、新政策的同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反思,深刻体会到现行的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面对企业诸多窘境,他们本着保持工作连续性、不断深化细化的原则,充分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于2005年初在洮北供电分公司开展绩效考核管理机制试点,大力培树“岗位靠能力、收入靠业绩”的新观念,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和广大员工收入的持续提高,实现了“全员承包管理机制”逐步向“绩效考核机制”的转变。
找寻新支点
打破传统模式三重境界
白城供电公司经营者集团认真分析、研究企业面临的形势,达成了共识:公司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实行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于2004年下半年着手研究试点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充分准备,试点单位――洮北供电分公司的成功经验,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搏弈。
思想决定行动,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只有被广大员工所接受,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改革的切入点是什么?公司经营者集团坚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引导员工深刻理解绩效考核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是充分体现员工自身价值的需要,坚持运用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等对员工进行教育,进一步清除陈旧思想观念。
以绩效考核为薪酬分配模式,势必打破原有定式,容易在员工思想上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也存有对改革的惰性心理,担心改革触及到企业的深层问题,影响企业和员工队伍的稳定。一时间,一些干部员工思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对此,公司广泛深入宣传推行绩效考核管理的目的意义。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的联合调研小组,深入到12个基层单位,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面对面地与员工进行交流,解答员工提出的具体问题,摸清广大员工的内心想法。并利用企业媒体对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内涵和基本知识等进行广泛宣传。作为试点单位的洮北供电分公司采取召开员工大会、班组讨论、个别谈心、理念沟通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消除思想疑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绩效考核的整体推行并确保员工队伍稳定奠定了基础。通过引导教育工作
“青蛙跳沸水”的启示
直击企业考核激励机制的三大困惑
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把青蛙放在冷水里,慢慢地把水加热到沸点,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去;如果把青蛙放在沸水中,青蛙则会受到强烈的刺激本能地跳出沸水,求得生存。
白城供电公司用这个故事警示员工:作为国有企业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不进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就会像放在冷水里的青蛙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慢慢死去,而不论这只青蛙多么强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考核不到位,导致管理上面临的三大困惑问题逐一凸现出来。一是工资分配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这个公司于1992年实行的岗位工资制已经逐步演变为新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直接体现在无论员工的能力高低,业绩如何,工作态度如何,只要在一个岗位上,就拿这一岗位的岗位工资,如果所在岗位上工资低,还要找各种理由要求换岗或提高岗位工资,很少有人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去晋级高岗,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管理考核机制作用不明显。已经实行了几年的台区承包等办法,如不能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承包只会是原地踏步、缓慢发展,甚至出现包而不管。现行的考核办法已经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力等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或者是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导致本来就匮乏的人力资源的失衡和浪费。随着电力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电力技术的发展,一些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强度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可整体工资结构并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影响员工工作热情。随着员工收入的逐步提高,原有的激励约束、奖惩措施,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了,导致员工对岗位、企业情感淡漠,缺乏明显的归属感。三是奖金分配不能起到激励、约束作用。供电企业效益相对稳定,奖金基本是按月、按系数发放,很少进行真正的考核与评比,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和员工的能力与付出。
居安思危,公司经营者集团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人力资源“十一五”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实施纲要》、《全员绩效管理指导意见》等新部署、新政策的同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反思,深刻体会到现行的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面对企业诸多窘境,他们本着保持工作连续性、不断深化细化的原则,充分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于2005年初在洮北供电分公司开展绩效考核管理机制试点,大力培树“岗位靠能力、收入靠业绩”的新观念,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和广大员工收入的持续提高,实现了“全员承包管理机制”逐步向“绩效考核机制”的转变。
找寻新支点
打破传统模式三重境界
白城供电公司经营者集团认真分析、研究企业面临的形势,达成了共识:公司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实行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于2004年下半年着手研究试点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充分准备,试点单位――洮北供电分公司的成功经验,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搏弈。
思想决定行动,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只有被广大员工所接受,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改革的切入点是什么?公司经营者集团坚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引导员工深刻理解绩效考核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是充分体现员工自身价值的需要,坚持运用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等对员工进行教育,进一步清除陈旧思想观念。
以绩效考核为薪酬分配模式,势必打破原有定式,容易在员工思想上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也存有对改革的惰性心理,担心改革触及到企业的深层问题,影响企业和员工队伍的稳定。一时间,一些干部员工思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对此,公司广泛深入宣传推行绩效考核管理的目的意义。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的联合调研小组,深入到12个基层单位,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面对面地与员工进行交流,解答员工提出的具体问题,摸清广大员工的内心想法。并利用企业媒体对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内涵和基本知识等进行广泛宣传。作为试点单位的洮北供电分公司采取召开员工大会、班组讨论、个别谈心、理念沟通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消除思想疑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绩效考核的整体推行并确保员工队伍稳定奠定了基础。通过引导教育工作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