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棉丰站 好像一个家――记“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简阳220千伏棉丰变电站
2007-07-10 10:22:30 来源:西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2007年“五一”前夕,四川省总工会决定,向全省50个先进集体颁发“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公司简阳供电局220千伏棉丰变电站榜上有名。喜讯传来,棉丰站的员工们会心地笑了。从1998年12月26日该站建成投运以来,他们多次受到表彰:四川省电力公司一流班组、红旗变电站、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资阳市“青年文明号”。
严谨细致,刷新安全新纪录
从1998年建站到今年6月24日止,棉丰站已经安全运行8年,安全运行3103天,安全操作39858次,创造这个全新纪录的,正是一批批棉丰变电站的新老员工。
王全是棉丰站筹备时就来了的,此前他是简阳供电局生技科长。到2006年2月28日,57岁的他回局当安监科科长,在这里干了整整7年,为棉丰站创造了许多辉煌。他说:“我最感到欣慰的是,棉丰站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也带出了一批能打仗的队伍。”这些年,由于人才的正常流动,从棉丰站走出来的人,有的当了科长,有的当了中层干部,有的当了供电局的专责,一批新分来的大中专学生在这里成长,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却始终如一。为了写好操作票和工作票,棉丰站的员工可没少下功夫,一人一大本厚厚的练习本,正面写完写反面,从内容无误到程序的正确再到文字的准确,最后还要保证标点符号的分毫不差。
正是日积月累、代代相传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保证了棉丰站的安全生产。2006年从11月29日到12月12日短短的14天时间,就要完成1号主变的大修及高、中压侧开关大修、预检、综自改造, 110千伏系统的预检和综自改造,110千伏系统18组刀闸的更换等多项工作。停电范围之大、需做安全措施之多,前所未有。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按时开工,棉丰站这帮年轻人在站长的带领下,从11月28日下午4时便开始了停电操作,晚上11时多才将110千伏负荷转移完,次日清晨7时便又开始了1号主变的停电工作。为了9个施工队伍能够及时开工,大伙还没有来得及从繁重的操作中得到喘息,便又忙着填写操作票,向施工单位签发工作票。在短短的14天这帮铁打的年轻人共执行操作票 133张,操作次数1641 次;办理工作票29张,草拟操作票65份,圆满完成停电检修工作和安全送电工作。
爱岗敬业,在学习中成长
由于电力自动化改造,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网稳定要求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棉丰站的员工们认识到,如果不学习、不研究、不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那么就不可能管好设备、管好电网。所以,该站员工以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持续创造作为该站生产管理的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班组,紧紧跟上时代和电网发展的步伐。
在学习过程中,棉丰站结合班组管理,建立起了工作讨论会制度。每周3个作业班都及时把现场作业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反馈,然后由站长拟订讨论题目,全站员工利用班会集中讨论解决,并通过“周分析、月总结”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学习,详细分析工作环节,优化程序,提高各作业班人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该站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发现220千伏刀闸的防误锁使用时会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他在班组讨论会上提出对220千伏刀闸的防误锁进行改造的建议,并与其他成员一起结合设备实际,对所在220千伏变电站刀闸的防误锁进行调整,保证了电网设备的可靠运行,获得了资阳公司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2005年,棉丰站成立了由技术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复杂的系统故障分析。2005年,该站变BZT装置在投运时,由于该装置没有及时下达定值,当正式定值下达后,装置就不能正常动作,经修试人员多次处理,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后经该站攻关小组成员检查发现,是接线少接两根电压采集线所致,修试人员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将该两根电压采集线恢复后,变BZT装置恢复正常运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员工们主动学会反思,学会使用镜子,开展“决策反思、工作反思、失误反思”活动。从2006年开始,该站积极配合团总支在青工中每月专题召开一次寻找自身技术弱点会议,解决生产技术、安全措施、习惯性违章、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弱点,还互相指出,共同提高,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棉丰变电站青年安全岗岗员、正值班员吕晓明对自己的弱点剖析是:技能欠缺,对站内二次保护知识不够熟悉;上班有时感觉疲倦,精神状态不佳。“公示”后的“药方”是:要长期坚持学习,多向有经验的员工学习;保持平和心态,做好身体状况的调节,坚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如今通过自身努力,吕晓明技术提高很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今年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
亲情友情,催生安全文化
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促进,全站13名员工,和睦得像一家人。而在这里当了7年站长的王全,年轻的员工都亲切地叫他“王叔叔”。在棉丰站工作快10年的班长张晓群告诉笔者,有这样一个奇怪
严谨细致,刷新安全新纪录
从1998年建站到今年6月24日止,棉丰站已经安全运行8年,安全运行3103天,安全操作39858次,创造这个全新纪录的,正是一批批棉丰变电站的新老员工。
王全是棉丰站筹备时就来了的,此前他是简阳供电局生技科长。到2006年2月28日,57岁的他回局当安监科科长,在这里干了整整7年,为棉丰站创造了许多辉煌。他说:“我最感到欣慰的是,棉丰站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也带出了一批能打仗的队伍。”这些年,由于人才的正常流动,从棉丰站走出来的人,有的当了科长,有的当了中层干部,有的当了供电局的专责,一批新分来的大中专学生在这里成长,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却始终如一。为了写好操作票和工作票,棉丰站的员工可没少下功夫,一人一大本厚厚的练习本,正面写完写反面,从内容无误到程序的正确再到文字的准确,最后还要保证标点符号的分毫不差。
正是日积月累、代代相传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保证了棉丰站的安全生产。2006年从11月29日到12月12日短短的14天时间,就要完成1号主变的大修及高、中压侧开关大修、预检、综自改造, 110千伏系统的预检和综自改造,110千伏系统18组刀闸的更换等多项工作。停电范围之大、需做安全措施之多,前所未有。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按时开工,棉丰站这帮年轻人在站长的带领下,从11月28日下午4时便开始了停电操作,晚上11时多才将110千伏负荷转移完,次日清晨7时便又开始了1号主变的停电工作。为了9个施工队伍能够及时开工,大伙还没有来得及从繁重的操作中得到喘息,便又忙着填写操作票,向施工单位签发工作票。在短短的14天这帮铁打的年轻人共执行操作票 133张,操作次数1641 次;办理工作票29张,草拟操作票65份,圆满完成停电检修工作和安全送电工作。
爱岗敬业,在学习中成长
由于电力自动化改造,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网稳定要求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棉丰站的员工们认识到,如果不学习、不研究、不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那么就不可能管好设备、管好电网。所以,该站员工以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持续创造作为该站生产管理的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班组,紧紧跟上时代和电网发展的步伐。
在学习过程中,棉丰站结合班组管理,建立起了工作讨论会制度。每周3个作业班都及时把现场作业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反馈,然后由站长拟订讨论题目,全站员工利用班会集中讨论解决,并通过“周分析、月总结”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学习,详细分析工作环节,优化程序,提高各作业班人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该站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发现220千伏刀闸的防误锁使用时会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他在班组讨论会上提出对220千伏刀闸的防误锁进行改造的建议,并与其他成员一起结合设备实际,对所在220千伏变电站刀闸的防误锁进行调整,保证了电网设备的可靠运行,获得了资阳公司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2005年,棉丰站成立了由技术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复杂的系统故障分析。2005年,该站变BZT装置在投运时,由于该装置没有及时下达定值,当正式定值下达后,装置就不能正常动作,经修试人员多次处理,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后经该站攻关小组成员检查发现,是接线少接两根电压采集线所致,修试人员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将该两根电压采集线恢复后,变BZT装置恢复正常运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员工们主动学会反思,学会使用镜子,开展“决策反思、工作反思、失误反思”活动。从2006年开始,该站积极配合团总支在青工中每月专题召开一次寻找自身技术弱点会议,解决生产技术、安全措施、习惯性违章、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弱点,还互相指出,共同提高,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棉丰变电站青年安全岗岗员、正值班员吕晓明对自己的弱点剖析是:技能欠缺,对站内二次保护知识不够熟悉;上班有时感觉疲倦,精神状态不佳。“公示”后的“药方”是:要长期坚持学习,多向有经验的员工学习;保持平和心态,做好身体状况的调节,坚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如今通过自身努力,吕晓明技术提高很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今年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
亲情友情,催生安全文化
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促进,全站13名员工,和睦得像一家人。而在这里当了7年站长的王全,年轻的员工都亲切地叫他“王叔叔”。在棉丰站工作快10年的班长张晓群告诉笔者,有这样一个奇怪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