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客户 一样的信赖――北海供电局优质服务故事多
2007-04-27 10:17:4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伴随着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日渐升温,面朝蔚蓝色海洋的北部湾正成为八桂大地的一片热土。按照广西电网公司的要求和部署,北海供电局深入开展“优质服 务年”活动,把贴心的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企业身边,送到客户的心上,让不同的客户,感受到“优质服务年”里服务的真诚,给予供电企业一样的信赖。
故事一:电就应该这样卖
3月31日是星期六,在北海供电局龚小林局长的安排里,他计划到海边“吹吹风”。
沿着海边弯弯曲曲的小道,龚小林来到了北海市铁山港区福成镇东村的虾塘边。他“海边行”的目的就是走访当地海水养殖业客户,和虾农们聊聊天,了解海水养殖业用电情况。
北海市三面环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生猛海鲜”成了“家常菜”,海水产品产销两旺。北海农民除了种甘蔗、木薯等农产品外,养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大规模挖虾塘,海水养殖用电需求剧增,铁山港区福成镇东村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来到东村,虾农们得知供电部门来了解虾塘的用电情况,纷纷走上前与龚局长一行交谈。龚小林就虾塘规模、用电负荷、费用负担及供电站抢修服务情况向虾农们进行了详细了解。当知道海水养殖发展迅猛,用电需求增大,个别村组的用电出现“卡脖子”问题,有些养殖户对电价问题还不够了解时,他马上“现场办公”,当起了“宣传员”,向虾农们宣传海水养殖业相关的电价政策,并解决用电问题。
针对当地虾塘面积继续扩大的现状,一位虾农问:“给虾塘打氧,一分钟也离不开电,我想再多养几塘虾,局长你先说今年用电有保证吗?”龚小林马上说:“满足虾农用电,让大家增产增收,我们做得到!”
局长的一番话,让虾农们心里仿佛吃了定心丸,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北海市铁山港区的虾塘养殖面积达30000多亩,海水养殖用电负荷近年来急剧攀升。由于沿海一带的供电线路少,电压已渐渐不能满足养殖户的用电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北海供电局先后投入了452万元,对养殖台区的10千伏线路进行改造和建设,解决了100多户虾农的用电问题,真正做到了虾塘挖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他们还将陆续落实144万元资金,满足虾农的“扩大再生产”。
虾农们心里都有“一本账”:以前自己用柴油机发电,当然比不上现在用供电局的电;只要供电局有电,每年4到10月可以养殖两期的基围虾,一塘3至5亩,一期就有6万多的收入呢。
今年3月底,北海供电局对204户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8.5%。而北海网区的售电量也在节节攀升,今年1至3月,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这,就叫“双赢”。
故事二:以前当“保姆”现在当“顾问”
北海出口加工区是我国西部唯一临海的最接近东盟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也是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3年通过海关总署和国家八部委的正式验收。2007年预计进出口产值1亿多元。
“供电局为北海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朱传耀副局长等领导一次次地带领员工上门服务,在供电布局的合理性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合理化建议。加工区现已投产15家企业,用电负荷节节攀升,供电局又为我们提前做好了配网建设规划,真正从‘保姆’式服务提升到了‘顾问’式服务!”4月10日,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光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进驻北海出口加工区的企业都是出口加工企业,产业导向多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很多是外资或民营企业,创业初期,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抠”得很死。为了“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于是,北海供电局忙起来了:
――富达兴(澳门)公司进驻时,为了当好“电顾问”,北海供电局为该公司做了六个不同的供电方案供他们选择;
――出口加工区内,生产出口产品所需的水、电、气可享受部分退税政策,北海供电局配合客户一起到税务部门办理退税手续,让客户能省的钱尽量省下;
――加工区内租赁厂房生产的公司有不少,如何解决各家的电费纠纷成了管委会的新课题。北海供电局及时“出谋划策”,建议管委会为各企业安装IC卡电表,装上预付费装置,既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也解了管委会的后顾之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海供电局还制定了《领导一对一跟踪方案》,要求相关局领导配一名客户经理对重点大客户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真正做到企业办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
故事三:服务之美最动人
在采访中,我们知道这么一个数字,为了抓好优质服务,北海供电局2006年投入了100多万元进行服务窗口“软件”和“硬件”建设,今年以来又投入了30多万元,这对于北供来说,实属不易。
该局客户中<
故事一:电就应该这样卖
3月31日是星期六,在北海供电局龚小林局长的安排里,他计划到海边“吹吹风”。
沿着海边弯弯曲曲的小道,龚小林来到了北海市铁山港区福成镇东村的虾塘边。他“海边行”的目的就是走访当地海水养殖业客户,和虾农们聊聊天,了解海水养殖业用电情况。
北海市三面环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生猛海鲜”成了“家常菜”,海水产品产销两旺。北海农民除了种甘蔗、木薯等农产品外,养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大规模挖虾塘,海水养殖用电需求剧增,铁山港区福成镇东村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来到东村,虾农们得知供电部门来了解虾塘的用电情况,纷纷走上前与龚局长一行交谈。龚小林就虾塘规模、用电负荷、费用负担及供电站抢修服务情况向虾农们进行了详细了解。当知道海水养殖发展迅猛,用电需求增大,个别村组的用电出现“卡脖子”问题,有些养殖户对电价问题还不够了解时,他马上“现场办公”,当起了“宣传员”,向虾农们宣传海水养殖业相关的电价政策,并解决用电问题。
针对当地虾塘面积继续扩大的现状,一位虾农问:“给虾塘打氧,一分钟也离不开电,我想再多养几塘虾,局长你先说今年用电有保证吗?”龚小林马上说:“满足虾农用电,让大家增产增收,我们做得到!”
局长的一番话,让虾农们心里仿佛吃了定心丸,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北海市铁山港区的虾塘养殖面积达30000多亩,海水养殖用电负荷近年来急剧攀升。由于沿海一带的供电线路少,电压已渐渐不能满足养殖户的用电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北海供电局先后投入了452万元,对养殖台区的10千伏线路进行改造和建设,解决了100多户虾农的用电问题,真正做到了虾塘挖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他们还将陆续落实144万元资金,满足虾农的“扩大再生产”。
虾农们心里都有“一本账”:以前自己用柴油机发电,当然比不上现在用供电局的电;只要供电局有电,每年4到10月可以养殖两期的基围虾,一塘3至5亩,一期就有6万多的收入呢。
今年3月底,北海供电局对204户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8.5%。而北海网区的售电量也在节节攀升,今年1至3月,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这,就叫“双赢”。
故事二:以前当“保姆”现在当“顾问”
北海出口加工区是我国西部唯一临海的最接近东盟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也是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3年通过海关总署和国家八部委的正式验收。2007年预计进出口产值1亿多元。
“供电局为北海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朱传耀副局长等领导一次次地带领员工上门服务,在供电布局的合理性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合理化建议。加工区现已投产15家企业,用电负荷节节攀升,供电局又为我们提前做好了配网建设规划,真正从‘保姆’式服务提升到了‘顾问’式服务!”4月10日,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光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进驻北海出口加工区的企业都是出口加工企业,产业导向多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很多是外资或民营企业,创业初期,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抠”得很死。为了“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于是,北海供电局忙起来了:
――富达兴(澳门)公司进驻时,为了当好“电顾问”,北海供电局为该公司做了六个不同的供电方案供他们选择;
――出口加工区内,生产出口产品所需的水、电、气可享受部分退税政策,北海供电局配合客户一起到税务部门办理退税手续,让客户能省的钱尽量省下;
――加工区内租赁厂房生产的公司有不少,如何解决各家的电费纠纷成了管委会的新课题。北海供电局及时“出谋划策”,建议管委会为各企业安装IC卡电表,装上预付费装置,既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也解了管委会的后顾之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海供电局还制定了《领导一对一跟踪方案》,要求相关局领导配一名客户经理对重点大客户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真正做到企业办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
故事三:服务之美最动人
在采访中,我们知道这么一个数字,为了抓好优质服务,北海供电局2006年投入了100多万元进行服务窗口“软件”和“硬件”建设,今年以来又投入了30多万元,这对于北供来说,实属不易。
该局客户中<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