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公里大电网奏响和谐乐章――内蒙古电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纪实
2007-04-30 10:13:21 来源:内蒙古日报
A-
A+
电力18讯: 撰稿人:苏海峰 罗朝云 杨学辉 蒋宏
西起额济纳东至满洲里,绵延3700公里,内蒙古大电网覆盖在茫茫草原,托起了自治区经济腾飞的双翼。
日前,内蒙古电力公司《2006社会责任报告》出台,阐述社会角色,社会承诺及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表明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决心。这在全国掀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热潮中,无疑是一朵耀眼的浪花。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走和谐发展之路,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平衡最佳业绩的内蒙古电力,在公众的视野中日渐清晰。
面对电力改革,内蒙古电力公司响亮提出3年发展奋斗战略:再造一个内蒙古电力公司,实现电网资产、售电量、销售收入、产值翻一番
2004年,自治区实施电力厂网分开体制改革,这给自治区结构薄弱的电网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压力有,但我们更看好机遇和挑战。”该公司的决策者们响亮提出3年奋斗战略:再造一个内蒙古电力公司,实现电网资产、售电量、销售收入、产值翻一番。
厂网分开之初,内蒙古电力只拥有500千伏变电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34座,110千伏变电站129座,这严重制约着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到2006年年底,50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10座,220千伏变电站增加至81座,供电营业区内所辖10个盟市平均每个盟市一座500千伏变电站,81个旗县平均每个旗县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三年增加了9座500千伏变电站。
3年间,售电量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增长率居国家电网系统之首,资产总额由158亿元跃升至348.88亿元,翻了一番多。2006年,企业销售收入达253.52亿元,是厂网分开时的2.6倍,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位居139位。
无电村通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厂网分开以来,内蒙古电力公司全面实施了“新农村、新牧区、新农电、新服务”发展战略,投重资开展农村牧区电网改造
去年11月22日,自治区农区最后一个无电行政村―――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巴音生卜尔村正式通电。至此,自治区农区最后106个无电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电。内蒙古电力公司实施无电行政村(嘎查)通电工程以来,共投入专项资金4.1亿元,先后解决了440个行政村(嘎查)、13万户农牧民、21个边防连队、33个旗县的用电问题。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哈达嘎查地处偏僻,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生活极其困难,2002年,内蒙古电力公司承担起帮扶工作。4年间,为嘎查打了机电深井2眼,维修新建简井9眼,开发了90亩青贮玉米饲料基地,建立了45座青贮窖,购进种羊、奶牛800多只(头),公司干部职工共捐款10多万元,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据统计该公司已累计对苏尼特右旗投入帮扶资金367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7年,该公司将投资2.5亿元,再解决牧区最后257个无电行政村(嘎查)的通电问题,实现牧区行政村电网通电率100%、户通电率98%以上的目标,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内蒙古电力公司作为实施西电东送主力军,其“战略超前、科学决策、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深受国内同行的称赞
自治区是最早实施西电东送的省区,作为供应北京电力能源的主力军,内蒙古电网先后建成4条西电东送大通道,东送能力从5万千瓦提高到如今的210万千瓦。尤其是2006年,东送电量完成12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47%,外送电量已占到了全国第一。
华北电网同行评价:内蒙古电网的西电东送体现大局意识,非常难能可贵。
2006年国内第一座低氮燃烧的燃气机组、自治区第一座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乌兰水泥循环经济项目华宁热电厂等相继投产,填补了自治区在燃气发电领域的空白,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获得国家正式核准开工,实现自治区建电史上零的突破。
2006年年底,内蒙古电力公司以自主技术创新促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全国首座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杜尔伯特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投入运行,另外,鼓楼220千伏GIS变电站、内蒙古第一座110千伏地下变电站呼膺自治区首届自主创新企业50强,总经理赵凤山获全区首届自主创新年度人物奖。
去年8月,在内蒙古召开的“内蒙古电网发展与国际合作峰会”上,内蒙古电网赢得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赞誉和认可,标志着内蒙古电网已进入大机组、大电网、高参数、高电压、现代化的时代。
西起额济纳东至满洲里,绵延3700公里,内蒙古大电网覆盖在茫茫草原,托起了自治区经济腾飞的双翼。
日前,内蒙古电力公司《2006社会责任报告》出台,阐述社会角色,社会承诺及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表明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决心。这在全国掀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热潮中,无疑是一朵耀眼的浪花。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走和谐发展之路,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平衡最佳业绩的内蒙古电力,在公众的视野中日渐清晰。
面对电力改革,内蒙古电力公司响亮提出3年发展奋斗战略:再造一个内蒙古电力公司,实现电网资产、售电量、销售收入、产值翻一番
2004年,自治区实施电力厂网分开体制改革,这给自治区结构薄弱的电网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压力有,但我们更看好机遇和挑战。”该公司的决策者们响亮提出3年奋斗战略:再造一个内蒙古电力公司,实现电网资产、售电量、销售收入、产值翻一番。
厂网分开之初,内蒙古电力只拥有500千伏变电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34座,110千伏变电站129座,这严重制约着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到2006年年底,50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10座,220千伏变电站增加至81座,供电营业区内所辖10个盟市平均每个盟市一座500千伏变电站,81个旗县平均每个旗县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三年增加了9座500千伏变电站。
3年间,售电量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增长率居国家电网系统之首,资产总额由158亿元跃升至348.88亿元,翻了一番多。2006年,企业销售收入达253.52亿元,是厂网分开时的2.6倍,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位居139位。
无电村通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厂网分开以来,内蒙古电力公司全面实施了“新农村、新牧区、新农电、新服务”发展战略,投重资开展农村牧区电网改造
去年11月22日,自治区农区最后一个无电行政村―――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巴音生卜尔村正式通电。至此,自治区农区最后106个无电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电。内蒙古电力公司实施无电行政村(嘎查)通电工程以来,共投入专项资金4.1亿元,先后解决了440个行政村(嘎查)、13万户农牧民、21个边防连队、33个旗县的用电问题。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哈达嘎查地处偏僻,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生活极其困难,2002年,内蒙古电力公司承担起帮扶工作。4年间,为嘎查打了机电深井2眼,维修新建简井9眼,开发了90亩青贮玉米饲料基地,建立了45座青贮窖,购进种羊、奶牛800多只(头),公司干部职工共捐款10多万元,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据统计该公司已累计对苏尼特右旗投入帮扶资金367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7年,该公司将投资2.5亿元,再解决牧区最后257个无电行政村(嘎查)的通电问题,实现牧区行政村电网通电率100%、户通电率98%以上的目标,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内蒙古电力公司作为实施西电东送主力军,其“战略超前、科学决策、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深受国内同行的称赞
自治区是最早实施西电东送的省区,作为供应北京电力能源的主力军,内蒙古电网先后建成4条西电东送大通道,东送能力从5万千瓦提高到如今的210万千瓦。尤其是2006年,东送电量完成12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47%,外送电量已占到了全国第一。
华北电网同行评价:内蒙古电网的西电东送体现大局意识,非常难能可贵。
2006年国内第一座低氮燃烧的燃气机组、自治区第一座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乌兰水泥循环经济项目华宁热电厂等相继投产,填补了自治区在燃气发电领域的空白,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获得国家正式核准开工,实现自治区建电史上零的突破。
2006年年底,内蒙古电力公司以自主技术创新促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全国首座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杜尔伯特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投入运行,另外,鼓楼220千伏GIS变电站、内蒙古第一座110千伏地下变电站呼膺自治区首届自主创新企业50强,总经理赵凤山获全区首届自主创新年度人物奖。
去年8月,在内蒙古召开的“内蒙古电网发展与国际合作峰会”上,内蒙古电网赢得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赞誉和认可,标志着内蒙古电网已进入大机组、大电网、高参数、高电压、现代化的时代。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