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高唱光明歌----陕西省陇县电力局优质服务记事
2007-05-08 11:35:11 来源:宝鸡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以前想停就停,灯泡忽明忽暗,一度电1块多钱,现在只有四毛多钱”、“以前是群众找电工,现在是电工找群众”......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陕西省陇县城乡群众对用电的感慨。
以前被群众称作“电老虎”的县电力局,为什么能得到群众的赞扬呢?关键是局党组织培养了一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善打硬仗、善吃大苦耐大劳、具有非凡斗志的党员和职工队伍。这支队伍在局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依靠集体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尽心尽力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才改变了群众的看法,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没有想到,县电力局送电这么及时”
陇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招商引资困难很大。为了让招来的客商对用电满意,县电力局党支部书记关浩儒经常教育党员干部要“视客商为亲人,第一时间让他们见到光明”。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6年4月下旬,当得知杨军会要来该县固关镇投资开发铅锌矿的消息后,局党支部书记关浩儒立即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固关镇,实地勘察,选择路径。4月29日,14名电力技术人员放弃假日,和雇佣的民工开始栽杆拉线。电线杆一会儿在高山上,一会儿在山沟里,有23根1000公斤重的水泥杆要栽在高山上,车辆根本无法到达,每运一根杆都要靠肩扛、人拽……就是这14个人起大早、贪大黑从山底到山顶一寸一寸拽上去的。累了,就地坐着歇;饿了,他们裹着风沙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手破了,随便包扎一下继续干,就这样他们整整连续干了8天,终于将64根杆栽好了,4.8公里的线路接通了。等到客商过完长假回来时,他们施工的地方已是一片光明。客商杨军会激动地说: “真没有想到,你们县电力局送电这么及时,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良好的供电环境不但让客商感到满意,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两年来,全县已有10余家外地客商来陇投资。和氏乳业、陇州水泥等一个个企业的扩产改造,都得到了电力部门的厚爱。当我们看到一车车优质酸奶运往全国各地,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时,都在为电力的优质服务感到高兴。
“不是通知停电12天,怎么只停了9天”
去年,陇县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作为工作的重点,先后对南大街、北大街、南道巷等重点路段进行了拓宽改造。承担电力线路迁移的县电力局为了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让县城居民少一点黑暗,多一点光明,县电力局及时调集全局120多名职工,从挖坑、浇灌基础、移杆、栽杆、架线,都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放弃假日,连续奋战在现场。每天,当黎明来临,人们开始起床时,他们已爬杆、架线、安装设备,吊车巨臂伸向天际,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当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开始休息散步时,电力职工仍在施工现场。特别是去年10 月28日―30日,当电力职工开始作业时,天上下起了小雨,但局党支部书记关浩儒和职工们一起,还是顶风冒雨,坚持施工。身上的衣服湿透了,他们毫无怨言,汗水不挺地流着,他们也顾不上擦一把。就这样,他们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仅用了9天时间,立15米钢杆3基,18米水泥杆22基,15米水泥杆34基,12米水泥杆9基,架设10KV线路1.55KM,0.4 KV线路2KM,安装变压器600KVA/3台,T接下户线200多家,高标准地完成了电力线路迁移任务。许多群众不解地说:“不是通知停电12天,怎么只停了9天”。
“灾情就是命令”
2005年6月29日到7月2日,陇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全县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冲毁10KV线路7处2.54KM,冲倒电杆30基;0.4KV线路8处2KM,冲倒电杆20基,使全县6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近万名群众没有了光明。
“灾情就是命令”。“不能让灾区成为孤岛,电力线就是生命线,一定要尽快恢复灾区供电”。局党支部书记关浩儒焦急地说。雨刚一停,他就安排主任工程师郭淳信、生产科长赵永宁、安监科长催会军奔赴现场察看灾情。并及时组织电力职工分6个抢险队进行全面抢修。针对受灾情况,他迅速调集了东风、东南等乡镇的骨干力量对重灾区的固关镇电力设施进行抢修。主任工程师郭淳信、生产科长赵永宁一连几天没有回家,吃住在现场,奋战在工地。清晨,施工人员4点多钟来到工地,一直干到晚上看不见。经过7天的紧张抢修,一条长3.5KM的10KV线路终于架通了。
“看到汹涌而来的风雹,倒下的一片片庄稼,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天灾,看到了一个个头顶烈日,脚踩没膝的黑泥,抬着上千斤重的水泥杆,满身泥泞的施工人员,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农电人”。一位村民这样说“受灾之后,有的职工的家也受到不同灾难。可谁也没有离开过自已的工作岗位半步,而是发扬团结、协作、奋进的精神战斗在抢修现场”。
&nbs
以前被群众称作“电老虎”的县电力局,为什么能得到群众的赞扬呢?关键是局党组织培养了一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善打硬仗、善吃大苦耐大劳、具有非凡斗志的党员和职工队伍。这支队伍在局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依靠集体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尽心尽力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才改变了群众的看法,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没有想到,县电力局送电这么及时”
陇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招商引资困难很大。为了让招来的客商对用电满意,县电力局党支部书记关浩儒经常教育党员干部要“视客商为亲人,第一时间让他们见到光明”。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6年4月下旬,当得知杨军会要来该县固关镇投资开发铅锌矿的消息后,局党支部书记关浩儒立即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固关镇,实地勘察,选择路径。4月29日,14名电力技术人员放弃假日,和雇佣的民工开始栽杆拉线。电线杆一会儿在高山上,一会儿在山沟里,有23根1000公斤重的水泥杆要栽在高山上,车辆根本无法到达,每运一根杆都要靠肩扛、人拽……就是这14个人起大早、贪大黑从山底到山顶一寸一寸拽上去的。累了,就地坐着歇;饿了,他们裹着风沙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手破了,随便包扎一下继续干,就这样他们整整连续干了8天,终于将64根杆栽好了,4.8公里的线路接通了。等到客商过完长假回来时,他们施工的地方已是一片光明。客商杨军会激动地说: “真没有想到,你们县电力局送电这么及时,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良好的供电环境不但让客商感到满意,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两年来,全县已有10余家外地客商来陇投资。和氏乳业、陇州水泥等一个个企业的扩产改造,都得到了电力部门的厚爱。当我们看到一车车优质酸奶运往全国各地,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时,都在为电力的优质服务感到高兴。
“不是通知停电12天,怎么只停了9天”
去年,陇县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作为工作的重点,先后对南大街、北大街、南道巷等重点路段进行了拓宽改造。承担电力线路迁移的县电力局为了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让县城居民少一点黑暗,多一点光明,县电力局及时调集全局120多名职工,从挖坑、浇灌基础、移杆、栽杆、架线,都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放弃假日,连续奋战在现场。每天,当黎明来临,人们开始起床时,他们已爬杆、架线、安装设备,吊车巨臂伸向天际,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当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开始休息散步时,电力职工仍在施工现场。特别是去年10 月28日―30日,当电力职工开始作业时,天上下起了小雨,但局党支部书记关浩儒和职工们一起,还是顶风冒雨,坚持施工。身上的衣服湿透了,他们毫无怨言,汗水不挺地流着,他们也顾不上擦一把。就这样,他们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仅用了9天时间,立15米钢杆3基,18米水泥杆22基,15米水泥杆34基,12米水泥杆9基,架设10KV线路1.55KM,0.4 KV线路2KM,安装变压器600KVA/3台,T接下户线200多家,高标准地完成了电力线路迁移任务。许多群众不解地说:“不是通知停电12天,怎么只停了9天”。
“灾情就是命令”
2005年6月29日到7月2日,陇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全县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冲毁10KV线路7处2.54KM,冲倒电杆30基;0.4KV线路8处2KM,冲倒电杆20基,使全县6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近万名群众没有了光明。
“灾情就是命令”。“不能让灾区成为孤岛,电力线就是生命线,一定要尽快恢复灾区供电”。局党支部书记关浩儒焦急地说。雨刚一停,他就安排主任工程师郭淳信、生产科长赵永宁、安监科长催会军奔赴现场察看灾情。并及时组织电力职工分6个抢险队进行全面抢修。针对受灾情况,他迅速调集了东风、东南等乡镇的骨干力量对重灾区的固关镇电力设施进行抢修。主任工程师郭淳信、生产科长赵永宁一连几天没有回家,吃住在现场,奋战在工地。清晨,施工人员4点多钟来到工地,一直干到晚上看不见。经过7天的紧张抢修,一条长3.5KM的10KV线路终于架通了。
“看到汹涌而来的风雹,倒下的一片片庄稼,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天灾,看到了一个个头顶烈日,脚踩没膝的黑泥,抬着上千斤重的水泥杆,满身泥泞的施工人员,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农电人”。一位村民这样说“受灾之后,有的职工的家也受到不同灾难。可谁也没有离开过自已的工作岗位半步,而是发扬团结、协作、奋进的精神战斗在抢修现场”。
&nbs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