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破浪踏歌行――大安市农电公司和谐发展侧记
2007-02-05 13:53:54 来源:吉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肖海涛 于吉昌
2006年,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吉林省大安市农电公司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行依法经营、规范化运作、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各项工作呈现崭新的局面,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干部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奏响了一曲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精细管理,硕果累累。大安市农电公司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实行党政工青齐抓共管,不断强化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针对农网改造和春秋检施工现场,公司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坚持到现场工作,边监督、边指挥、边检查、边考核,做到了动态考核,全程监督。实现了安全生产超过 6000天, 2006年分别被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树为“安全生产标杆单位”。 在经营管理上,他们以集约化为取向,深化改革,细化管理,不断拓宽用电市场,转变粗放型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售电量同比增长30%,创造了历史新高;线损率同比降低了4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文明服务,政通人和。他们秉承着“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发展战略,把提高优质服务水平、营造经济软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面对农电企业员工组成的复杂性,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现状,他们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同时,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等宣传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布农电企业的服务标准和承诺内容。向客户开通用电服务“绿色通道”,落实“一站式”服务,简化用电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公开电价电费和“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制度,公开监督电话和客户联系卡,并且在全公司18个供电所中开展行业作风“窗口竞赛”和”报修作业规范化竞赛“活动,促进供电所窗口单位文明办公、文明服务。及时与地方政府沟通,在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行风举报电话,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农电企业在软环境建设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多次分片到客户家中进行座谈和征求意见,共征求客户意见168人(次),发放征求意见信380多封,收到意见和建议26条,提高了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水平。
利民惠农,振兴经济。大安市农电公司用实际行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了不断拓展农村用电市场,优化农村用电环境,组织成立了19支“科尔沁”义务支农小分队,帮助农民无偿架设机井线路、安装变压器、修理机械。仅今年春耕生产期间19支“科尔沁”义务支农小分队就为农民义务架设机井线路400多千米,安装机井变台800余座,维护电机井242余眼,义务修理农机具180台件,为新打机井上电投入资金140多万元。针对大安农村电网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网改造的有利机遇,广大干部职工战严寒、斗酷暑,一年四季战斗在施工第一线,克服了一个个不可想象的困难。经过七年多的艰苦努力,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一、二期农网工程。改造后的农村电网布局合理,网架坚实,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各类损耗明显降低,有电面达100%。多年来,该公司始终把“振兴农村经济”作为农电企业的职责。随着农村加工业的发展和水田开发的加速,上电资金的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现状,多方筹措资金,无偿投入设备、物资建设10千伏配电线路及配电变台,由各供电所免费施工,扶持水田和烟田上电。在全市“百日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攻坚提供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整治活动中,公司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先后为一级路出口扩建工程、农村公路线路跨越、安广镇大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场、四棵树小康村和科技开发园区建设以及大安灌区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认真组织、积极运做,为大安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站在时代的潮头,勤劳朴实的大安农电人用行动奏响了发展的最强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8个供电所几年来在当地行风测评中均名列前茅,两个供电所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农电服务示范窗口”,4个供电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行风建设示范窗口”,1个供电所被省公司树为优质服务典型。公司也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白城市模范集体,大安市功臣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6年,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吉林省大安市农电公司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行依法经营、规范化运作、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各项工作呈现崭新的局面,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干部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奏响了一曲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精细管理,硕果累累。大安市农电公司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实行党政工青齐抓共管,不断强化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针对农网改造和春秋检施工现场,公司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坚持到现场工作,边监督、边指挥、边检查、边考核,做到了动态考核,全程监督。实现了安全生产超过 6000天, 2006年分别被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树为“安全生产标杆单位”。 在经营管理上,他们以集约化为取向,深化改革,细化管理,不断拓宽用电市场,转变粗放型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售电量同比增长30%,创造了历史新高;线损率同比降低了4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文明服务,政通人和。他们秉承着“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发展战略,把提高优质服务水平、营造经济软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面对农电企业员工组成的复杂性,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现状,他们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同时,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等宣传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布农电企业的服务标准和承诺内容。向客户开通用电服务“绿色通道”,落实“一站式”服务,简化用电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公开电价电费和“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制度,公开监督电话和客户联系卡,并且在全公司18个供电所中开展行业作风“窗口竞赛”和”报修作业规范化竞赛“活动,促进供电所窗口单位文明办公、文明服务。及时与地方政府沟通,在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行风举报电话,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农电企业在软环境建设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多次分片到客户家中进行座谈和征求意见,共征求客户意见168人(次),发放征求意见信380多封,收到意见和建议26条,提高了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水平。
利民惠农,振兴经济。大安市农电公司用实际行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了不断拓展农村用电市场,优化农村用电环境,组织成立了19支“科尔沁”义务支农小分队,帮助农民无偿架设机井线路、安装变压器、修理机械。仅今年春耕生产期间19支“科尔沁”义务支农小分队就为农民义务架设机井线路400多千米,安装机井变台800余座,维护电机井242余眼,义务修理农机具180台件,为新打机井上电投入资金140多万元。针对大安农村电网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网改造的有利机遇,广大干部职工战严寒、斗酷暑,一年四季战斗在施工第一线,克服了一个个不可想象的困难。经过七年多的艰苦努力,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一、二期农网工程。改造后的农村电网布局合理,网架坚实,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各类损耗明显降低,有电面达100%。多年来,该公司始终把“振兴农村经济”作为农电企业的职责。随着农村加工业的发展和水田开发的加速,上电资金的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现状,多方筹措资金,无偿投入设备、物资建设10千伏配电线路及配电变台,由各供电所免费施工,扶持水田和烟田上电。在全市“百日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攻坚提供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整治活动中,公司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先后为一级路出口扩建工程、农村公路线路跨越、安广镇大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场、四棵树小康村和科技开发园区建设以及大安灌区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认真组织、积极运做,为大安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站在时代的潮头,勤劳朴实的大安农电人用行动奏响了发展的最强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8个供电所几年来在当地行风测评中均名列前茅,两个供电所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农电服务示范窗口”,4个供电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行风建设示范窗口”,1个供电所被省公司树为优质服务典型。公司也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白城市模范集体,大安市功臣单位等荣誉称号。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