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为“三农”引领农村现代化――记嘉定农村电气化建设
2007-02-14 12:34:00 来源:上海电力公司嘉定供电分公司
A-
A+
电力18讯: 1959年4月,随着嘉定县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开始,嘉定农村电力建设从小到大,现在已形成了大容量电网结构,满足了嘉定农村经济建设用电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定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了嘉定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契合的思路,并努力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原因之一是嘉定电力部门全面落实了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重大举措,扎实稳步地推进了嘉定区新农村建设。
加快电网城乡一体化建设
嘉定农村用电从1956年6月在马陆镇东南、西南两座电力排灌机口开始。现在,嘉定农村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38座、10千伏配电站84座、箱式变电站125座;110千伏输电线路8条59.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59条282.4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291条1560公里,10千伏杆、配变压器5720台,全区农业人口年均用电2000至8000千瓦时。电力容量增加最大的年份。在1994-1995年的两年中,嘉定农村先后建成投运1座110千伏、9座35千伏、11座10千伏变配电站,调大原有变电站主变压器13台、配电站配变压器3台,新装杆上变压器1005台,计增容电力86.87万千伏安,占嘉定供电分公司辖内1995年电力总容量的51.9%。是嘉定农村供电史上增容量最大的两年。率先实现镇镇有变电站。1995上12月26日,江桥镇的35千伏华江变电站建成投运。至此,嘉定农村18个镇都有了35千伏变电站,在上海市的区县中率先实现镇镇都有变电站。区县最高的电力调度楼。嘉定供电大楼,是一座集生产调度、微波通信、相关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大楼占地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9833平方米,高14层、连天线总高度89.9米,大楼于1994年12月30日动工,1996年6月28日结构封顶,同年12月大楼主体工程竣工。1997年5月22日,经嘉定区质监部门和上海电力监理部门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大楼时为上海各区县基层供电单位最高的调度楼。率先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1996年,110千伏双浦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调试完成投入运行。电力调度由远离该站几十公里以外的调度室遥控操作,是为上海地区第一座11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1998年3月,110千伏安亭变电站亦改为无人值守变电站。至此,嘉定农村辖内的4座110千伏、23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时为全国农村首家实现全部变电站无人值守的供电区。首先建成16个新农村电气化村。2006年最后四个月,嘉定供电分公司根据“新农村电气化”标准,首先大规模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建成了马陆和安亭镇的彭赵、塔庙等16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并第一批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专家组的考评、验收。
三方努力三管齐下发展电力
1986年后,随着嘉定乡镇经济建设的蓬勃兴起,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用电量速度激增。在此形势下,嘉定电力部门的领导班子认识到一个城市的腾飞,如果没有充足的电力作为强大的动力,是腾飞不起来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特有的气魄,针对嘉定农村电网设备陈旧、老化,供电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造成生产建设难以发展的困难,规划了嘉定农村电网发展的宏图;并遵照上海市委领导“三方(市、区政府、电力部门)努力,三建(变电站建设、输配电网建设改造、用户内部线路更新)齐发,三管(电力规划、电力建设、电力管理)齐下”的指示精神,在上级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嘉定农村全面开展了大规模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嘉定农村电网有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初,电力部门提出了自我加压的措施,主动与30家用电户签订了《业务扩充接电全过程服务协议书》,做到精心设计、优质施工,按期供电。此后,电力部门与用户签订《协议书》形成了制度。在客户经理(代表)制的实施中,为电力部门与客户之间架起了桥梁,客户经理对内代表客户,负责收集与传递市场信息,根据客户需求,协调电力内部事由;对外代表电力部门,全面负责提供业务服务,解决客户的用电业扩工程事务,保证按期接电,得到广大客户的高度评价。
提高供电质量 为农村优质服务
为了提高电力供应质量,使供电可靠率、电压和周波等电力重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嘉定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多的实惠,嘉定电力部门积极开展群众性的Qc科研活动。1993年以来,研制成功《BDXA―变压器档位显示器》、《BDMK―主变压器有载调压模拟器》和《继电保护模拟器》,这三项科研成果的应用,提高了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嘉定电力部门供电可靠性管理QC小组,被国家电力部推荐为全国优秀QC小组。在建设无人值守变电站中,研制成功了《电力调度员的好助手――无人值班变电站故障信号自动系统》和《精心施工,完成厂站远动工程》。至2006年12月,共有14项QC成果获国家级和全国
加快电网城乡一体化建设
嘉定农村用电从1956年6月在马陆镇东南、西南两座电力排灌机口开始。现在,嘉定农村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38座、10千伏配电站84座、箱式变电站125座;110千伏输电线路8条59.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59条282.4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291条1560公里,10千伏杆、配变压器5720台,全区农业人口年均用电2000至8000千瓦时。电力容量增加最大的年份。在1994-1995年的两年中,嘉定农村先后建成投运1座110千伏、9座35千伏、11座10千伏变配电站,调大原有变电站主变压器13台、配电站配变压器3台,新装杆上变压器1005台,计增容电力86.87万千伏安,占嘉定供电分公司辖内1995年电力总容量的51.9%。是嘉定农村供电史上增容量最大的两年。率先实现镇镇有变电站。1995上12月26日,江桥镇的35千伏华江变电站建成投运。至此,嘉定农村18个镇都有了35千伏变电站,在上海市的区县中率先实现镇镇都有变电站。区县最高的电力调度楼。嘉定供电大楼,是一座集生产调度、微波通信、相关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大楼占地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9833平方米,高14层、连天线总高度89.9米,大楼于1994年12月30日动工,1996年6月28日结构封顶,同年12月大楼主体工程竣工。1997年5月22日,经嘉定区质监部门和上海电力监理部门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大楼时为上海各区县基层供电单位最高的调度楼。率先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1996年,110千伏双浦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调试完成投入运行。电力调度由远离该站几十公里以外的调度室遥控操作,是为上海地区第一座11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1998年3月,110千伏安亭变电站亦改为无人值守变电站。至此,嘉定农村辖内的4座110千伏、23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时为全国农村首家实现全部变电站无人值守的供电区。首先建成16个新农村电气化村。2006年最后四个月,嘉定供电分公司根据“新农村电气化”标准,首先大规模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建成了马陆和安亭镇的彭赵、塔庙等16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并第一批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专家组的考评、验收。
三方努力三管齐下发展电力
1986年后,随着嘉定乡镇经济建设的蓬勃兴起,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用电量速度激增。在此形势下,嘉定电力部门的领导班子认识到一个城市的腾飞,如果没有充足的电力作为强大的动力,是腾飞不起来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特有的气魄,针对嘉定农村电网设备陈旧、老化,供电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造成生产建设难以发展的困难,规划了嘉定农村电网发展的宏图;并遵照上海市委领导“三方(市、区政府、电力部门)努力,三建(变电站建设、输配电网建设改造、用户内部线路更新)齐发,三管(电力规划、电力建设、电力管理)齐下”的指示精神,在上级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嘉定农村全面开展了大规模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嘉定农村电网有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初,电力部门提出了自我加压的措施,主动与30家用电户签订了《业务扩充接电全过程服务协议书》,做到精心设计、优质施工,按期供电。此后,电力部门与用户签订《协议书》形成了制度。在客户经理(代表)制的实施中,为电力部门与客户之间架起了桥梁,客户经理对内代表客户,负责收集与传递市场信息,根据客户需求,协调电力内部事由;对外代表电力部门,全面负责提供业务服务,解决客户的用电业扩工程事务,保证按期接电,得到广大客户的高度评价。
提高供电质量 为农村优质服务
为了提高电力供应质量,使供电可靠率、电压和周波等电力重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嘉定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多的实惠,嘉定电力部门积极开展群众性的Qc科研活动。1993年以来,研制成功《BDXA―变压器档位显示器》、《BDMK―主变压器有载调压模拟器》和《继电保护模拟器》,这三项科研成果的应用,提高了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嘉定电力部门供电可靠性管理QC小组,被国家电力部推荐为全国优秀QC小组。在建设无人值守变电站中,研制成功了《电力调度员的好助手――无人值班变电站故障信号自动系统》和《精心施工,完成厂站远动工程》。至2006年12月,共有14项QC成果获国家级和全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