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沛县供电:汉皇故里奏响光明新歌
2007-04-02 09:04:0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东靠微山、昭阳两湖,北与山东接壤,处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文灿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因此素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龙飞地"之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置酒沛宫,酒酣之际吟唱"大风歌",大气磅礴,脍炙人口,传唱至今。沛县目前存有歌风台、大风歌碑等古迹。
沛县,是一个农业大县,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农业是全县经济的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县农村电网破旧落后、线损高、事故多、电价乱,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该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用电需求逐年增长,原有的电网和供电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供配电设施改造是摆在企业面前非常紧迫而又现实重要的问题。在全国农网改造的大好机遇下,公司强抓机遇,大力加快全县电网发展,努力建设适应全县经济发展需要的电网架构,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电网的大规模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大大提升了电网的科技含量,改变了因陋就简的电网状况,赢得了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1994年该县取得了"全国用电标准化县""江苏省农村电气化县",为农村经济注入了不竭的动力。目前,该县农村经济基本建成西南粮棉、大沙河流域林果牧、微山湖畔稻麦和水产养殖、城郊和矿区蔬菜生产四大经济区,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另有山药、芦笋、牛蒡、西红柿、白莲藕等农业生产基地,农副产品质优量大,远销境外。
2006年又是该公司发展又一个突破之年。这一年里,沛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落实"三抓一创"总体思路,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078天,连续8年保持省、市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集体)"荣誉,在全县县级供电企业中名列前茅。2006年累计完成供电量9.86亿千瓦时,增幅22.51%;完成售电量8.90亿千瓦时,增幅22.50%;公司电网建设迈出新步伐,综合管理取得新业绩,优质服务和社会形象得到新提升,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公司在保持"全国一流县供电企业"、"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单位暨文明行业、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的基础上。今年,又获得了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工资协商先进企业、江苏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徐州市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标兵,徐州供电公司"双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四好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标兵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一、电网建设展新姿
沛县大地有电的历史可追溯到1934年,为民间商业资本投资,1938年,毁于日寇轰炸。截止2006年底,沛县已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现容量为24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6座,总容量为29.9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5座,主变容量为15.1万千伏安。沛县电网形成了以110千伏线路为主干,35千伏为网架的电网框架,覆盖城乡。尤其是2006年以来,该公司认真规划制定"沛县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不断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同时积极贯彻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新农村电网建设,不断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坚强电网为沛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二、优质服务谱新篇
该公司坚持"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业务人员上门咨询服务制度"、"供电所市场调研制度"、"电量增长点扶持制度"等,为抓好贯彻落实,该公司以检查、抽查、电话暗访、实地暗访等多种形式对服务窗口及服务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严格的监督考核促进了公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该公司在抓好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优质服务措施,把贯彻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和加强优质服务工作结合起来,2006年启动实施了"三新服务月" 活动,开展了"公司与镇区领导恳谈"、"公司领导联系重要客户&quo
沛县,是一个农业大县,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农业是全县经济的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县农村电网破旧落后、线损高、事故多、电价乱,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该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用电需求逐年增长,原有的电网和供电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供配电设施改造是摆在企业面前非常紧迫而又现实重要的问题。在全国农网改造的大好机遇下,公司强抓机遇,大力加快全县电网发展,努力建设适应全县经济发展需要的电网架构,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电网的大规模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大大提升了电网的科技含量,改变了因陋就简的电网状况,赢得了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1994年该县取得了"全国用电标准化县""江苏省农村电气化县",为农村经济注入了不竭的动力。目前,该县农村经济基本建成西南粮棉、大沙河流域林果牧、微山湖畔稻麦和水产养殖、城郊和矿区蔬菜生产四大经济区,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另有山药、芦笋、牛蒡、西红柿、白莲藕等农业生产基地,农副产品质优量大,远销境外。
2006年又是该公司发展又一个突破之年。这一年里,沛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落实"三抓一创"总体思路,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078天,连续8年保持省、市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集体)"荣誉,在全县县级供电企业中名列前茅。2006年累计完成供电量9.86亿千瓦时,增幅22.51%;完成售电量8.90亿千瓦时,增幅22.50%;公司电网建设迈出新步伐,综合管理取得新业绩,优质服务和社会形象得到新提升,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公司在保持"全国一流县供电企业"、"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单位暨文明行业、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的基础上。今年,又获得了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工资协商先进企业、江苏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徐州市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标兵,徐州供电公司"双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四好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标兵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一、电网建设展新姿
沛县大地有电的历史可追溯到1934年,为民间商业资本投资,1938年,毁于日寇轰炸。截止2006年底,沛县已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现容量为24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6座,总容量为29.9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5座,主变容量为15.1万千伏安。沛县电网形成了以110千伏线路为主干,35千伏为网架的电网框架,覆盖城乡。尤其是2006年以来,该公司认真规划制定"沛县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不断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同时积极贯彻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新农村电网建设,不断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坚强电网为沛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二、优质服务谱新篇
该公司坚持"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业务人员上门咨询服务制度"、"供电所市场调研制度"、"电量增长点扶持制度"等,为抓好贯彻落实,该公司以检查、抽查、电话暗访、实地暗访等多种形式对服务窗口及服务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严格的监督考核促进了公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该公司在抓好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优质服务措施,把贯彻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和加强优质服务工作结合起来,2006年启动实施了"三新服务月" 活动,开展了"公司与镇区领导恳谈"、"公司领导联系重要客户&quo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