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电:重彩绘“三新” 浓墨书华章
2007-01-05 10:55:12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本报记者 马伯涛
人勤年丰,当时间的车轮刚刚转至2006年12月,山东农电系统就捷报频传:
全省建成电气化县4个,电气化乡镇18个、电气化村219个,并顺利通过省经贸委验收。全省1578个供电所完成专业化改革。
各县供电企业更是好消息不断:
12月1日,章丘供电公司累计完成售电量16.71亿前千瓦时,完成年计划101.29%,同比增长24%;平原和寒亭供电公司分别完成售电量13.45亿千瓦时和7.55亿千瓦时,提前30天完成合同指标任务;12月4日,胶州供电公司完成全年售电任务,供电量突破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
截至12月底,全省县供电企业售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农村售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以上,全面 完成各项经营指标。
盘点2006年,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全省农电系统的广大员工再次不负国家电网公司和集团公司的期望,在积极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部署中书写了新的篇章。
“三新”扬帆 助力农村发展
2006年3月17日,在省政府纪念山东省户户通电10周年大会上,集团公司提出了发扬“户户通电”精神,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发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号令。集团公司明确提出,要把“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从事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认识,放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去把握,放在事关“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全局去谋划。
2006年4月14日,在全省农电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对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进行了再动员。集团公司总经理吕春泉着重指出: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电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全省农电系统干部职工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农电事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倾注了集团公司党委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
新的任务 新的目标。集团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实施意见》、《新农村电气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项文件相继出台,并率先在全国第一个与省经贸委共同出台了《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标准及考核办法》 对“三新”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从电网建设、供电可靠性、优质服务、经济环保、供用和谐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标准和目标。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年人均用电量达到1400千瓦时 建成10个新农村电气化县、100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0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
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各县供电企业立即行动起来,认真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沟通以赢得支持 将各地农村电网建设和农村电气化建设纳入政府“十一五”规划各县市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电网规划建设领导机构,统筹协调解决电网发展建设涉及的有关问题 营造了良好的“三新”建设环境。
各县供电企业按照“科学规划、政策先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和“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区别对待、以点代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春华秋实。2006年,胶州、荣成、蓬莱、罗庄等4个新农村电气化县 另外还有18个电气化乡镇、219个电气化村相继建成,顺利通过省经贸委检查验收。
一个适应新农村需要的电力新服务体系也正在形成。全省农电系统在广泛开展“爱心彩虹齐鲁行”活动,制定出台了《县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功能技术规范》和《县供电企业95598客户服务系统功能规范》,全省统一的县供电企业95598客户服务系统正在加紧建设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全省农电系统深入人心。
“电网坚强、持续发展、管理科学、服务优质、供用和谐”,一个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共进的新农电正向我们走来。
创新管理 建设“一强三优”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没有现代化的管理 就没有一流的现代化电力企业。多年来,为了把全省的农电企业锻造成“一强三优”的一流现代公司,集团公司不断对农电管理进行全方位探索与创新,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两个转变”的要求,完成了对7个上划县供电企业遗留问题的规范和理顺工作,对济南章丘供电公司实施上划,并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批复。在全省推行供电所专业化改革,召开了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经验交流会,截至2006年12月30日,全省1578个供电所全部实行专业化管理,彻底改变由电工包村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电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
创一流同业对标进一步深化,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综合管理系统,建立<
人勤年丰,当时间的车轮刚刚转至2006年12月,山东农电系统就捷报频传:
全省建成电气化县4个,电气化乡镇18个、电气化村219个,并顺利通过省经贸委验收。全省1578个供电所完成专业化改革。
各县供电企业更是好消息不断:
12月1日,章丘供电公司累计完成售电量16.71亿前千瓦时,完成年计划101.29%,同比增长24%;平原和寒亭供电公司分别完成售电量13.45亿千瓦时和7.55亿千瓦时,提前30天完成合同指标任务;12月4日,胶州供电公司完成全年售电任务,供电量突破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
截至12月底,全省县供电企业售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农村售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以上,全面 完成各项经营指标。
盘点2006年,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全省农电系统的广大员工再次不负国家电网公司和集团公司的期望,在积极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部署中书写了新的篇章。
2006年3月17日,在省政府纪念山东省户户通电10周年大会上,集团公司提出了发扬“户户通电”精神,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发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号令。集团公司明确提出,要把“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从事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认识,放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去把握,放在事关“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全局去谋划。
2006年4月14日,在全省农电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对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进行了再动员。集团公司总经理吕春泉着重指出: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电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全省农电系统干部职工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农电事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倾注了集团公司党委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
新的任务 新的目标。集团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实施意见》、《新农村电气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项文件相继出台,并率先在全国第一个与省经贸委共同出台了《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标准及考核办法》 对“三新”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从电网建设、供电可靠性、优质服务、经济环保、供用和谐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标准和目标。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年人均用电量达到1400千瓦时 建成10个新农村电气化县、100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0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
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各县供电企业立即行动起来,认真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沟通以赢得支持 将各地农村电网建设和农村电气化建设纳入政府“十一五”规划各县市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电网规划建设领导机构,统筹协调解决电网发展建设涉及的有关问题 营造了良好的“三新”建设环境。
各县供电企业按照“科学规划、政策先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和“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区别对待、以点代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春华秋实。2006年,胶州、荣成、蓬莱、罗庄等4个新农村电气化县 另外还有18个电气化乡镇、219个电气化村相继建成,顺利通过省经贸委检查验收。
一个适应新农村需要的电力新服务体系也正在形成。全省农电系统在广泛开展“爱心彩虹齐鲁行”活动,制定出台了《县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功能技术规范》和《县供电企业95598客户服务系统功能规范》,全省统一的县供电企业95598客户服务系统正在加紧建设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全省农电系统深入人心。
“电网坚强、持续发展、管理科学、服务优质、供用和谐”,一个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共进的新农电正向我们走来。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没有现代化的管理 就没有一流的现代化电力企业。多年来,为了把全省的农电企业锻造成“一强三优”的一流现代公司,集团公司不断对农电管理进行全方位探索与创新,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两个转变”的要求,完成了对7个上划县供电企业遗留问题的规范和理顺工作,对济南章丘供电公司实施上划,并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批复。在全省推行供电所专业化改革,召开了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经验交流会,截至2006年12月30日,全省1578个供电所全部实行专业化管理,彻底改变由电工包村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电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
创一流同业对标进一步深化,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综合管理系统,建立<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