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改惠农暖人心――余江供电公司全力助建和谐新农村纪实
2007-01-15 08:50:1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郑雪花
地处赣东北腹地的余江,座座杆塔立村头,条条银线连农家,排排路灯高高挂……处处让人感受一番电力建设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感受到余江县供电公司助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靓丽风景。虽说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却在点滴服务中流露出他们的真情。近两年,该公司被授予“江西省一流县供电企业”、“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电力公司文明单位”、“江西省电力公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鹰潭市文明单位”等称号。一个个荣誉见证着该公司为建设新农村和农民奔小康做好事、办实事的足迹。
网改惠农暖人心
建设新农村,电力要先行。过去农民用电有三“怕”:一怕电压低,二怕电价高,三怕服务差。电压质量差,日光灯管不能启动,刮风下雨经常发生断线停电事故,农民有电不能用;线路差,线损大,电价高,农民有电不敢用;态度差,出了故障爱理不理,农民有电不想用。如今,该公司紧紧围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总体要求,以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谋划,周密部署,努力争当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官”。去年从4月下旬到7月初,该公司投入80万元,组织200多个农电员工,加班加点连续奋战1个多月,赶在农忙、农灌和高温前对全县14个乡(镇、场)2万多户居民线路进行了改造。“现在家里的冰箱、彩电、空调想用就用,再也不用担心停电啦!”锦江镇居民刘清说出了大部分农民的心声。
对于马荃镇塘潮源林场刘家村民毛田邦一家来说,2006年11月28日是一个可喜可贺、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家的电灯亮了!激动的不只毛田邦一家人。该村7户村民也从此告别了不通电的历史。毛田邦家门前的院落里,鼓乐声、掌声、笑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乡亲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庆贺这一难忘的时刻。塘潮源林场党支部书记刘来禄说:“林场近年来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等,村民收入有所增加,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100多元。村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然而没有电,信息闭塞,看不上电视,成为村民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村民们的心愿。可靠的电力保障,不仅为村民送去了光明,也为他们建设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流服务为农民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供电服务!”这是该公司对老百姓永远不变的承诺。该公司以优质、高效、规范、真诚的一流服务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地方经济的腾飞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坞桥乡池源夏家村70多岁的老农夏福传感慨地说:“真要感谢供电师傅,我们村一下子安装了这么多的路灯。”为让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池源夏家村民晚上行路不再难,该公司20多人奋战4天架设路灯,打造了新农村亮化工程。
去年6月,余江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一夜成涝,全县4个乡镇超出警戒水位,其中锦江镇农田大部分面临被淹。该公司立即启动抗洪保电应急预案,组织青年抢险队全天候待命,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6日凌晨1时18分已连续排泄近16个小时的锦江镇洲和村委会排涝泵的专用变压器上突然窜出一束火花,在“轰隆”一声炸响后电泵立即停止了转动。险情出现!青年抢险队来到故障现场察看后立即着手排除故障,电机又迅速转动起来。晚9时左右,团湖、石港两村遭受强风袭击,6个变压器被雷击跳闸,两条10千伏线路相继跳闸,造成1000多户农户停电。抢修人员火速赶到现场,在漆黑的夜晚,任凭狂风肆虐和暴雨侵袭,高举手电筒,奋不顾身进行紧急抢险,以最快速度恢复了送电,在真情服务中赢得群众口碑。
情系群众促和谐
“农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这是该公司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作出的郑重承诺。走进水产场珠琳村,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水泥铺成的村间小路连接到每一个农户的家门口,随处可见停放在农户门前的农用车、摩托车。2006年2月份,该公司和水产场珠琳共建新农村,多次深入村组了解群众用电情况,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对线路进行规划,为该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关注困难群体用好电是该公司助建和谐新农村的又一举措,他们定期对全县五保户、军烈属、敬老院等特殊用户进行特别服务。当邓埠镇双目失明的何清明老人手摸到自家通上电的电饭煲时感激地说:“我瞎老头能用上电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该公司还建立爱心扶贫基金,去年先后捐款捐物近2万元对农村31名贫困学生、孤儿、特困户子女进行了帮扶,鼓励他们为改善家乡面貌立志求学。
“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首歌。”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该公司员工用自己的真情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时代赞歌。他
地处赣东北腹地的余江,座座杆塔立村头,条条银线连农家,排排路灯高高挂……处处让人感受一番电力建设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感受到余江县供电公司助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靓丽风景。虽说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却在点滴服务中流露出他们的真情。近两年,该公司被授予“江西省一流县供电企业”、“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电力公司文明单位”、“江西省电力公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鹰潭市文明单位”等称号。一个个荣誉见证着该公司为建设新农村和农民奔小康做好事、办实事的足迹。
网改惠农暖人心
建设新农村,电力要先行。过去农民用电有三“怕”:一怕电压低,二怕电价高,三怕服务差。电压质量差,日光灯管不能启动,刮风下雨经常发生断线停电事故,农民有电不能用;线路差,线损大,电价高,农民有电不敢用;态度差,出了故障爱理不理,农民有电不想用。如今,该公司紧紧围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总体要求,以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谋划,周密部署,努力争当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官”。去年从4月下旬到7月初,该公司投入80万元,组织200多个农电员工,加班加点连续奋战1个多月,赶在农忙、农灌和高温前对全县14个乡(镇、场)2万多户居民线路进行了改造。“现在家里的冰箱、彩电、空调想用就用,再也不用担心停电啦!”锦江镇居民刘清说出了大部分农民的心声。
对于马荃镇塘潮源林场刘家村民毛田邦一家来说,2006年11月28日是一个可喜可贺、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家的电灯亮了!激动的不只毛田邦一家人。该村7户村民也从此告别了不通电的历史。毛田邦家门前的院落里,鼓乐声、掌声、笑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乡亲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庆贺这一难忘的时刻。塘潮源林场党支部书记刘来禄说:“林场近年来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等,村民收入有所增加,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100多元。村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然而没有电,信息闭塞,看不上电视,成为村民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村民们的心愿。可靠的电力保障,不仅为村民送去了光明,也为他们建设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流服务为农民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供电服务!”这是该公司对老百姓永远不变的承诺。该公司以优质、高效、规范、真诚的一流服务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地方经济的腾飞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坞桥乡池源夏家村70多岁的老农夏福传感慨地说:“真要感谢供电师傅,我们村一下子安装了这么多的路灯。”为让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池源夏家村民晚上行路不再难,该公司20多人奋战4天架设路灯,打造了新农村亮化工程。
去年6月,余江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一夜成涝,全县4个乡镇超出警戒水位,其中锦江镇农田大部分面临被淹。该公司立即启动抗洪保电应急预案,组织青年抢险队全天候待命,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6日凌晨1时18分已连续排泄近16个小时的锦江镇洲和村委会排涝泵的专用变压器上突然窜出一束火花,在“轰隆”一声炸响后电泵立即停止了转动。险情出现!青年抢险队来到故障现场察看后立即着手排除故障,电机又迅速转动起来。晚9时左右,团湖、石港两村遭受强风袭击,6个变压器被雷击跳闸,两条10千伏线路相继跳闸,造成1000多户农户停电。抢修人员火速赶到现场,在漆黑的夜晚,任凭狂风肆虐和暴雨侵袭,高举手电筒,奋不顾身进行紧急抢险,以最快速度恢复了送电,在真情服务中赢得群众口碑。
情系群众促和谐
“农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这是该公司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作出的郑重承诺。走进水产场珠琳村,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水泥铺成的村间小路连接到每一个农户的家门口,随处可见停放在农户门前的农用车、摩托车。2006年2月份,该公司和水产场珠琳共建新农村,多次深入村组了解群众用电情况,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对线路进行规划,为该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关注困难群体用好电是该公司助建和谐新农村的又一举措,他们定期对全县五保户、军烈属、敬老院等特殊用户进行特别服务。当邓埠镇双目失明的何清明老人手摸到自家通上电的电饭煲时感激地说:“我瞎老头能用上电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该公司还建立爱心扶贫基金,去年先后捐款捐物近2万元对农村31名贫困学生、孤儿、特困户子女进行了帮扶,鼓励他们为改善家乡面貌立志求学。
“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首歌。”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该公司员工用自己的真情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时代赞歌。他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