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促和谐――海北供电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2007-01-15 09:15:18 来源:祁连山报
A-
A+
电力18讯: 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雄奇挺拔的祁连山下,在烟波浩淼的青海湖畔,在“水电走廊”大通河两岸,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被亲切地称为“光明的使者”。多年来,他们用真诚的微笑诠释着“奉献清洁电能,服务和谐社会”的内涵,用勤劳的双手筑起了一座文明建设的丰碑。他们就是海北供电人。
健全机制奠定文明创建基石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海北供电公司历届党委班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实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战略,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以班子文明引导队伍文明,以班子能力提升带动队伍素质提高。为提高公司文明建设水平,公司党委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目标,在公司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精神文明创建规划》等,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具体的创建目标及考核标准。为弘扬正气,突出文明建设的作用,公司设立了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奖励基金。并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党政第一责任人的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党支部目标责任考核细则》中,使文明建设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为增强文明创建活动的参与性与广泛性,公司制定并实施了以争创“文明单位(车间)、文明班组、文明宿舍、文明家庭、文明员工”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办法》,真正把文明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
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近几年,该公司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文化理念,坚持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员工、打造和谐团队”活动为载体,通过宣传学习、组织公司先进劳模深入基层单位巡回宣讲等形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每年采取内部集中培训、外派学习等方法,加大了对干部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员工专业和技术水平。组织员工开展了“学知识、练本领、遵章守纪、履行职责”练兵比武活动,使干部员工通过实践打牢了过硬的技术根基。同时挤出资金改善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员工营造了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同时,开展“职工业余兴趣小组”、“锅庄舞文艺晚会”、“‘八荣八耻’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陶冶员工的情操,美化员工的心灵。公司先后有两名职工获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国资委“普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公司送电工区带电班获西北网公司“学习型优秀班组”荣誉称号。2006年在省电力公司举办的“岗位应知应会大赛”中取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员工的进步促进了企业的长足发展,该公司多年来安全生产局面保持稳定,经营形势持续改善,售电量逐年攀升,电网建设稳步驶向“快车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实现了干部员工零违法、零犯罪的综合治理目标,企业管理得到加强。员工与公司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广大农牧民,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优质服务履行职责奉献社会
为做到“以公司的发展实现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这一社会责任目标,该公司坚持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为目标,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主动聘请行风监督员,建立客户监督网,定期召开客户座谈会、恳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虚心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仅2006年,公司领导班子与地方政府、大客户进行了11次交流和沟通,为客户提出用电优化方案16项,提出设备安全整改建议170余项,帮助客户解决安全隐患93项,帮助企业解决用电困难20余次,对客户提出收费网点少等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营销支持系统”在农行和邮政所增加收费网点,为方便农牧区群众交费,各供电营业所又增设了台收。同时不断加强服务窗口建设,积极争取建成“营销支持系统”,为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和完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功能,全面落实24小时故障抢修工作制度,保证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送电。
奉献爱心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多年来,该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发,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积极推进农牧区通电工程建设,致力于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入通电工程建设资金2802.987万元,建设10KV及以上输配电线路496.11公里,安装配电变压122台,解决了13个乡20个无电村共2387户农牧民群众的用电,乡、村、户通电率达到100%、95.97%、82.14%,提高了农牧区文明生活的水平。同时,全体员工以具体行动倡导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爱心凝聚在各民族团结进步中。2004年至今该公司员工为4县69户农牧民送去了价值7.5万余元的安心捐款,为农牧民贫困患者捐款2.6万元。为刚察、门源等受灾地区和祁连扎麻什乡河东小学、刚察完全小学、门源北山小学等贫困学校捐款捐物价值1.43
健全机制奠定文明创建基石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海北供电公司历届党委班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实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战略,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以班子文明引导队伍文明,以班子能力提升带动队伍素质提高。为提高公司文明建设水平,公司党委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目标,在公司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精神文明创建规划》等,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具体的创建目标及考核标准。为弘扬正气,突出文明建设的作用,公司设立了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奖励基金。并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党政第一责任人的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党支部目标责任考核细则》中,使文明建设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为增强文明创建活动的参与性与广泛性,公司制定并实施了以争创“文明单位(车间)、文明班组、文明宿舍、文明家庭、文明员工”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办法》,真正把文明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
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近几年,该公司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文化理念,坚持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员工、打造和谐团队”活动为载体,通过宣传学习、组织公司先进劳模深入基层单位巡回宣讲等形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每年采取内部集中培训、外派学习等方法,加大了对干部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员工专业和技术水平。组织员工开展了“学知识、练本领、遵章守纪、履行职责”练兵比武活动,使干部员工通过实践打牢了过硬的技术根基。同时挤出资金改善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员工营造了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同时,开展“职工业余兴趣小组”、“锅庄舞文艺晚会”、“‘八荣八耻’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陶冶员工的情操,美化员工的心灵。公司先后有两名职工获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国资委“普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公司送电工区带电班获西北网公司“学习型优秀班组”荣誉称号。2006年在省电力公司举办的“岗位应知应会大赛”中取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员工的进步促进了企业的长足发展,该公司多年来安全生产局面保持稳定,经营形势持续改善,售电量逐年攀升,电网建设稳步驶向“快车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实现了干部员工零违法、零犯罪的综合治理目标,企业管理得到加强。员工与公司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广大农牧民,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优质服务履行职责奉献社会
为做到“以公司的发展实现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这一社会责任目标,该公司坚持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为目标,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主动聘请行风监督员,建立客户监督网,定期召开客户座谈会、恳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虚心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仅2006年,公司领导班子与地方政府、大客户进行了11次交流和沟通,为客户提出用电优化方案16项,提出设备安全整改建议170余项,帮助客户解决安全隐患93项,帮助企业解决用电困难20余次,对客户提出收费网点少等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营销支持系统”在农行和邮政所增加收费网点,为方便农牧区群众交费,各供电营业所又增设了台收。同时不断加强服务窗口建设,积极争取建成“营销支持系统”,为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和完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功能,全面落实24小时故障抢修工作制度,保证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送电。
奉献爱心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多年来,该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发,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积极推进农牧区通电工程建设,致力于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入通电工程建设资金2802.987万元,建设10KV及以上输配电线路496.11公里,安装配电变压122台,解决了13个乡20个无电村共2387户农牧民群众的用电,乡、村、户通电率达到100%、95.97%、82.14%,提高了农牧区文明生活的水平。同时,全体员工以具体行动倡导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爱心凝聚在各民族团结进步中。2004年至今该公司员工为4县69户农牧民送去了价值7.5万余元的安心捐款,为农牧民贫困患者捐款2.6万元。为刚察、门源等受灾地区和祁连扎麻什乡河东小学、刚察完全小学、门源北山小学等贫困学校捐款捐物价值1.43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