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助百姓富起来----邳州供电公司服务新农村经济发展侧记
2007-01-22 16:32:4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邳州,北接齐鲁,南蔽江淮,霍连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穿南北。近年来,邳州供电公司助推城乡经济迅猛发展,创造了板材、大蒜、银杏、石膏产业“四个全国第一”,并曾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全国惟一县级“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两个国家级称号,邳州供电人真诚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令人感动。
板材经济增活力
板材加工、大蒜产销等是邳州市的主要支柱产业。1996年以前,该市板材加工主要停留在木材初加工阶段;1996年起,为谋求高附加值,不少企业转而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开始生产中高档板材。目前,全市已拥有板材加工企业3000多家,年产板材700余万立方米,出口量占全国45%以上。
板材加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用电需求。2006年,仅官湖镇的用电量就达到8000万千瓦时。邳州市供电公司抓住新农网建设的契机,大力加强该地区的电网建设。目前,该镇正在兴建第二座35千伏变电站,满足了官湖镇及附近地区板材加工企业的用电需求。对此,官湖镇新华村党委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州天德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业深有感触地说:“在官湖镇,发展经济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电力供应问题。出现用电故障,电话一响,电工马上赶到;电工还会定期帮助企业检修老化线路,天德木业公司成立至今未发生一起因电线老化引发的故障;哪里电压不足,供电企业就会及时给予增容。可以说,电是商品,但是供电企业做到了服务为先。”
目前,邳州人造板市场形成了以质取胜、人人创优、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规模企业全部建立了质量管理、检测检验和执行标准三大技术体系,对产品生产实行全过程监控,实现规范化生产,产品质量合格率、企业获证率和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企业生产许可证申报率已达到100%。
企业产品获得1个江苏省名牌产品、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两个徐州市名牌产品、5个徐州市知名商标,50多家企业计划2007年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和各级名牌产品。
大蒜经济功不可没
如果说板材经济是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的话,那么,该市的大蒜经济也占据着半壁江山的位置。该市宿羊山镇是“中国大蒜第一镇”,素有“大蒜之乡”的美誉,大蒜年交易量超过10万吨。
在宿羊山镇,种植大蒜的农民都知道,大蒜最佳存放温度为零下3摄氏度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发芽、变质。受气温限制,大蒜交易呈现季节性,交易量增长缓慢。有经济头脑的人打算建恒温库储藏,可惜,由于供电半径大、电压低,用电环境无法满足大型冷库的用电需求,因此大蒜只能露天堆放,丧失了蒜农增收的最佳时机。1997年农网改造工程启动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供电质量,建设存放大蒜的大型冷库,如雨后春笋般在宿羊山迅速崛起。2003年,该镇最大的大蒜经销商、徐州清华蒜业有限公司的3000吨大蒜专用冷库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后的清华蒜业冷库容积以每年5000吨的速度扩张,2007年元旦刚过,清华蒜业冷库容积达到2万吨。在冷库一期工程建设之初,宿羊山供电所就主动与该公司总经理谢清华沟通,获悉冷库建设计划后,为其提供了超前的线路架设方案并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2005年8月,该公司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遭受雷击,如不及时修理,冷库内1万多吨大蒜的质量将会受到影响。接到故障报修后,宿羊山供电所连夜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抢修,保证了冷库的正常用电。一位农民欣喜地说:“我们的大蒜经济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供电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周葆亮 陈俊刚)
板材经济增活力
板材加工、大蒜产销等是邳州市的主要支柱产业。1996年以前,该市板材加工主要停留在木材初加工阶段;1996年起,为谋求高附加值,不少企业转而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开始生产中高档板材。目前,全市已拥有板材加工企业3000多家,年产板材700余万立方米,出口量占全国45%以上。
板材加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用电需求。2006年,仅官湖镇的用电量就达到8000万千瓦时。邳州市供电公司抓住新农网建设的契机,大力加强该地区的电网建设。目前,该镇正在兴建第二座35千伏变电站,满足了官湖镇及附近地区板材加工企业的用电需求。对此,官湖镇新华村党委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州天德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业深有感触地说:“在官湖镇,发展经济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电力供应问题。出现用电故障,电话一响,电工马上赶到;电工还会定期帮助企业检修老化线路,天德木业公司成立至今未发生一起因电线老化引发的故障;哪里电压不足,供电企业就会及时给予增容。可以说,电是商品,但是供电企业做到了服务为先。”
目前,邳州人造板市场形成了以质取胜、人人创优、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规模企业全部建立了质量管理、检测检验和执行标准三大技术体系,对产品生产实行全过程监控,实现规范化生产,产品质量合格率、企业获证率和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企业生产许可证申报率已达到100%。
企业产品获得1个江苏省名牌产品、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两个徐州市名牌产品、5个徐州市知名商标,50多家企业计划2007年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和各级名牌产品。
大蒜经济功不可没
如果说板材经济是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的话,那么,该市的大蒜经济也占据着半壁江山的位置。该市宿羊山镇是“中国大蒜第一镇”,素有“大蒜之乡”的美誉,大蒜年交易量超过10万吨。
在宿羊山镇,种植大蒜的农民都知道,大蒜最佳存放温度为零下3摄氏度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发芽、变质。受气温限制,大蒜交易呈现季节性,交易量增长缓慢。有经济头脑的人打算建恒温库储藏,可惜,由于供电半径大、电压低,用电环境无法满足大型冷库的用电需求,因此大蒜只能露天堆放,丧失了蒜农增收的最佳时机。1997年农网改造工程启动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供电质量,建设存放大蒜的大型冷库,如雨后春笋般在宿羊山迅速崛起。2003年,该镇最大的大蒜经销商、徐州清华蒜业有限公司的3000吨大蒜专用冷库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后的清华蒜业冷库容积以每年5000吨的速度扩张,2007年元旦刚过,清华蒜业冷库容积达到2万吨。在冷库一期工程建设之初,宿羊山供电所就主动与该公司总经理谢清华沟通,获悉冷库建设计划后,为其提供了超前的线路架设方案并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2005年8月,该公司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遭受雷击,如不及时修理,冷库内1万多吨大蒜的质量将会受到影响。接到故障报修后,宿羊山供电所连夜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抢修,保证了冷库的正常用电。一位农民欣喜地说:“我们的大蒜经济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供电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周葆亮 陈俊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