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好收成――无棣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纪实
2006-11-17 15:18:50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小 龙 王金华
我们常说,管理出效益。电力企业的效益虽然直接来自于电费回收,但严重的线路损耗、偷窃电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是企业在无形中流失的巨大效益,原本属于企业的“奶酪”,在缺乏精细管理中丢失了。
如何找回或防止“奶酪”的再丢失?山东省无棣供电公司一班人认为,精耕细作方有好收成,企业要想出效益,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事实也证明,无棣供电公司在精耕细作中获得了效益。数字就是最好的诠释:1至10月,该公司完成售电量2.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6%;实现销售收入12297万元,同比增长14.94%;高压综合线损率完成3.12%;低压线损率完成8.6%;电费回收达100%。5月份顺利通过了国家一流企业初验。
制度是决定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好和坏之分,而是事关企业经营的成败
谢金涛曾在滨州供电公司担任过客户服务中心的主任,是“滨州绩效管理模式”的实践者和直接受益者。在这里,从生产到非生产,从大事到小事,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他说:“一个企业最强的不是它的技术,制度才是决定你这个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事关企业经营的成败。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
在这个公司一班人眼中,企业整体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可以无限细分到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动作上的。对他来说,每一个个体细节动作的量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就显得异常重要。今年初,他们制定了新的“经济责任制考评办法”,推行指标化管理,将所有部室、供电所的工作量化细化,基调是从不同岗位的不同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评定职工的工作成果,既有量的标准,又能体现工作的深度。同时,在指标细化上他们将每一项大的指标切割成若干小项,直到不可再量化为止。
量化的目的在于使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在考核方式上,他们实行三级考核,即公司考核部室、车间,部室、车间考核班组,班组考核个人。并严格做到考核到位、奖罚分明,使公司上下所有考核工作环环相扣。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他们成立了“经济责任制考评委员会”。每月在各单位互检、互查的基础上,由监督小组抽查、核实公司考评情况是否真实、准确。然后,由“考评委员会”最终决定考评结果,严格保证奖惩兑现。
他们的考核还体现了应考必考的特点,承担考核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据实考核弄虚作假的,会被其他单位或考评办考核。在该公司10月份经济责任制考核得分统计表上,记者看到,生技部因无功报表数据不准确,被扣了2分;西小王供电所因业扩报装不及时被扣了1分;调度所因楼道有烟头被扣了1分。
在线损管理上,他们从降低低压线损的零点一个百分点做起,明确了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按照完成线损指标多少给予多少奖励,完不成指标给予什么样的处罚,对抄表不到位、抄表不实、错抄、估抄、漏抄、隐瞒电量不报,不认真执行分类电价等如何处理,都作了非常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把指标渗透到“神经末梢”。
今年4月份,无棣供电公司按照“强化专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对供电所进行了专业化管理改革。专业化体现了精细化。在车镇供电所采访时,记者看到,他们工作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如干某项工作,有工作计划单、任务单、故障报告单、故障报修单、完成汇报单、考核表等,环环紧扣,闭环管理。比如他们推行的“现场作业标准卡”,将每一项生产管理工作,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工作的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细化到具体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依据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组合成针对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工作程序,每项工作该如何干、干到什么程度,都一一作了详细规定,让工作人员从开始准备到接受验收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提升了执行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完善规章制度只是做好了文章上篇,落实好了才是文章下篇。无棣供电公司用亲情化的管理让规章制度拥有了执行力,人们都愿意从事建设性和奉献性的工作
“考核严了,职工的心情好了。”车镇供电所所长刘拥军对记者说,“严格的考核奖惩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被扣分心里服气。公司还改革了分配制度,奖金向一线职工倾斜,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现在大家真正实现了快乐工作。”
“我们班子成员都感觉现在工作起来轻松了,过去请示、汇报的多,现在少了,就是汇报,也都有一至两套方案。特别是一有大的工程,每天要调度,促进度、抓质量、送材料,现在根本就不用催。”副经理王金美说,“制度化管理最明显的效果是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线损率是这个公司抓得最严的一个指标。各供电所将每月一次的线损分析会延伸到了专业组,对线损高、用电量变化较大的用电<
我们常说,管理出效益。电力企业的效益虽然直接来自于电费回收,但严重的线路损耗、偷窃电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是企业在无形中流失的巨大效益,原本属于企业的“奶酪”,在缺乏精细管理中丢失了。
如何找回或防止“奶酪”的再丢失?山东省无棣供电公司一班人认为,精耕细作方有好收成,企业要想出效益,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事实也证明,无棣供电公司在精耕细作中获得了效益。数字就是最好的诠释:1至10月,该公司完成售电量2.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6%;实现销售收入12297万元,同比增长14.94%;高压综合线损率完成3.12%;低压线损率完成8.6%;电费回收达100%。5月份顺利通过了国家一流企业初验。
制度是决定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好和坏之分,而是事关企业经营的成败
谢金涛曾在滨州供电公司担任过客户服务中心的主任,是“滨州绩效管理模式”的实践者和直接受益者。在这里,从生产到非生产,从大事到小事,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他说:“一个企业最强的不是它的技术,制度才是决定你这个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事关企业经营的成败。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
在这个公司一班人眼中,企业整体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可以无限细分到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动作上的。对他来说,每一个个体细节动作的量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就显得异常重要。今年初,他们制定了新的“经济责任制考评办法”,推行指标化管理,将所有部室、供电所的工作量化细化,基调是从不同岗位的不同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评定职工的工作成果,既有量的标准,又能体现工作的深度。同时,在指标细化上他们将每一项大的指标切割成若干小项,直到不可再量化为止。
量化的目的在于使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在考核方式上,他们实行三级考核,即公司考核部室、车间,部室、车间考核班组,班组考核个人。并严格做到考核到位、奖罚分明,使公司上下所有考核工作环环相扣。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他们成立了“经济责任制考评委员会”。每月在各单位互检、互查的基础上,由监督小组抽查、核实公司考评情况是否真实、准确。然后,由“考评委员会”最终决定考评结果,严格保证奖惩兑现。
他们的考核还体现了应考必考的特点,承担考核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据实考核弄虚作假的,会被其他单位或考评办考核。在该公司10月份经济责任制考核得分统计表上,记者看到,生技部因无功报表数据不准确,被扣了2分;西小王供电所因业扩报装不及时被扣了1分;调度所因楼道有烟头被扣了1分。
在线损管理上,他们从降低低压线损的零点一个百分点做起,明确了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按照完成线损指标多少给予多少奖励,完不成指标给予什么样的处罚,对抄表不到位、抄表不实、错抄、估抄、漏抄、隐瞒电量不报,不认真执行分类电价等如何处理,都作了非常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把指标渗透到“神经末梢”。
今年4月份,无棣供电公司按照“强化专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对供电所进行了专业化管理改革。专业化体现了精细化。在车镇供电所采访时,记者看到,他们工作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如干某项工作,有工作计划单、任务单、故障报告单、故障报修单、完成汇报单、考核表等,环环紧扣,闭环管理。比如他们推行的“现场作业标准卡”,将每一项生产管理工作,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工作的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细化到具体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依据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组合成针对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工作程序,每项工作该如何干、干到什么程度,都一一作了详细规定,让工作人员从开始准备到接受验收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提升了执行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完善规章制度只是做好了文章上篇,落实好了才是文章下篇。无棣供电公司用亲情化的管理让规章制度拥有了执行力,人们都愿意从事建设性和奉献性的工作
“考核严了,职工的心情好了。”车镇供电所所长刘拥军对记者说,“严格的考核奖惩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被扣分心里服气。公司还改革了分配制度,奖金向一线职工倾斜,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现在大家真正实现了快乐工作。”
“我们班子成员都感觉现在工作起来轻松了,过去请示、汇报的多,现在少了,就是汇报,也都有一至两套方案。特别是一有大的工程,每天要调度,促进度、抓质量、送材料,现在根本就不用催。”副经理王金美说,“制度化管理最明显的效果是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线损率是这个公司抓得最严的一个指标。各供电所将每月一次的线损分析会延伸到了专业组,对线损高、用电量变化较大的用电<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