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创出一片光明前景――乐山电力发展历程回顾
2006-11-22 16:59:23 来源:金融投资报
A-
A+
电力18讯: “八个人、十万元、两间房”,乐电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踏上了坎坷而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
1988年3月8日,根据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府函【1988】字12号文决定批准设立“乐山市地方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分行乐人银管【1988】350号文批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1300万元股票。
1988年9月,“丰都庙35KV输变电工程”获得立项,拉开了公司电网基础建设的序幕。该项目于1990年1月竣工,标志着公司基本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1990年8月,公司投资695万元的罗目110KV变电站竣工,同年10月,总长度67.3公里的大堡―罗目―峨眉铁合金110KV输电线路投运,打造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即“大罗铁精神”,使公司电网初具雏形,电网装机2.1万KW,直供峨眉铁合金2万KW负荷。公司主营业务正式运营。
随后,公司开始了对发电领域的投入。先后投资金粟电站、大堡电厂、沫江火电、犍为火电以及黄丹电站的前期工作。1991年,35KV沫江―竹根滩及110KV马家坪―大堡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实现了公司电网的进一步扩大。
1992年,公司加快了向公开资本市场的进军步伐,开始积极准备股票上市的工作,国家体改委以体改生[1992]88号批准公司为全国第一批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试点企业,这期间公司得到了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1993年2月,“乐山市地方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乐山市政府根据乐府函【1993】86号和91号文件批准,将“洪雅花溪电厂”及“峨眉山市象月电厂”以国有股形式并入公司。
1993年4月26日,公司股票“乐山电力(600644)”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标志着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程,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在资本扩张的同时,公司也加大了电网的扩张。1993年底,通过第一次增资扩股,公司募集资金5700万元人民币,并收购了原夹江县电力公司,扩大了供电区域,使公司电网结构更趋于稳定合理。
1994年4月,槽渔滩电站(装机3×2.5万KW)首台机组并入公司电网;1994年11月,西河电厂(装机2×2万KW)两台机组与公司电网并网。
1996年8月,公司与“沫溪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就开发石麟、天仙桥电站,组建“乐山大岷水电开发公司”达成协议。该项目于1998年5月陆续并网发电,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电网电力不足的矛盾。同年,乐山大沫水电站建成投运,公司与大沫水电有限公司签署并网协议,成功将大沫电站并入公司电网,成为公司电网的骨干电站之一。
1997年8月,公司实施了第二次配股,并通过实物资产配股方式获得乐山市自来水公司2226万元产权;1998年10月,公司出资1500万元全资收购“峨眉山市电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的供区得到了稳步发展。
1999年1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实施了第三次增资配股,募集资金1.16亿元,拥有“乐山市自来水公司”85.75%权益以及“乐山市煤气公司”78.49%的权益。
进入2000年以后,公司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四川地区出现暂时性的电力过剩,供电电价下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然而,在公司上下不懈的努力之下,2000年公司的供电量却达到9.65亿KWH的历史新高。同年,公司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及银行贷款进行农网改造,完成了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4座,110KV输电线路60KM,35KV线路51KM以及低压配电台区766个。整个农网改造项目工作名列全省前列。
2001年,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提出“拓展市场,结构优化,强化管理,多角经营,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确保夹江、峨眉两大供区的稳定发展。但由于电力缺口的加大,也被迫中止了与部分高耗能用户的供用电关系,减少供电负荷40000KW左右。2001年公司经营业绩较上年有所下降。
2002年是公司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一年,经营形势极为严峻,但公司通过对部分存量资产进行剥离盘活,通过利用花溪电厂剩余资产与“重庆国信”组建了四川洪雅花溪电力有限公司出售“成都华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以及采取资产置换方式,减少长期债权投资950多万元。2002年底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20.98万元。
2003年公司提出“拓展市场,优化资源,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方针。2003年3月,公司完成了沫江火电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新增12000KW机组并网发电。同时,公司还积极规划报建沫江火电三期(2×55MW)工程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公司电网的丰枯矛盾,
1988年3月8日,根据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府函【1988】字12号文决定批准设立“乐山市地方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分行乐人银管【1988】350号文批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1300万元股票。
1988年9月,“丰都庙35KV输变电工程”获得立项,拉开了公司电网基础建设的序幕。该项目于1990年1月竣工,标志着公司基本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1990年8月,公司投资695万元的罗目110KV变电站竣工,同年10月,总长度67.3公里的大堡―罗目―峨眉铁合金110KV输电线路投运,打造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即“大罗铁精神”,使公司电网初具雏形,电网装机2.1万KW,直供峨眉铁合金2万KW负荷。公司主营业务正式运营。
随后,公司开始了对发电领域的投入。先后投资金粟电站、大堡电厂、沫江火电、犍为火电以及黄丹电站的前期工作。1991年,35KV沫江―竹根滩及110KV马家坪―大堡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实现了公司电网的进一步扩大。
1992年,公司加快了向公开资本市场的进军步伐,开始积极准备股票上市的工作,国家体改委以体改生[1992]88号批准公司为全国第一批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试点企业,这期间公司得到了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1993年2月,“乐山市地方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乐山市政府根据乐府函【1993】86号和91号文件批准,将“洪雅花溪电厂”及“峨眉山市象月电厂”以国有股形式并入公司。
1993年4月26日,公司股票“乐山电力(600644)”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标志着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程,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在资本扩张的同时,公司也加大了电网的扩张。1993年底,通过第一次增资扩股,公司募集资金5700万元人民币,并收购了原夹江县电力公司,扩大了供电区域,使公司电网结构更趋于稳定合理。
1994年4月,槽渔滩电站(装机3×2.5万KW)首台机组并入公司电网;1994年11月,西河电厂(装机2×2万KW)两台机组与公司电网并网。
1996年8月,公司与“沫溪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就开发石麟、天仙桥电站,组建“乐山大岷水电开发公司”达成协议。该项目于1998年5月陆续并网发电,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电网电力不足的矛盾。同年,乐山大沫水电站建成投运,公司与大沫水电有限公司签署并网协议,成功将大沫电站并入公司电网,成为公司电网的骨干电站之一。
1997年8月,公司实施了第二次配股,并通过实物资产配股方式获得乐山市自来水公司2226万元产权;1998年10月,公司出资1500万元全资收购“峨眉山市电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的供区得到了稳步发展。
1999年1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实施了第三次增资配股,募集资金1.16亿元,拥有“乐山市自来水公司”85.75%权益以及“乐山市煤气公司”78.49%的权益。
进入2000年以后,公司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四川地区出现暂时性的电力过剩,供电电价下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然而,在公司上下不懈的努力之下,2000年公司的供电量却达到9.65亿KWH的历史新高。同年,公司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及银行贷款进行农网改造,完成了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4座,110KV输电线路60KM,35KV线路51KM以及低压配电台区766个。整个农网改造项目工作名列全省前列。
2001年,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提出“拓展市场,结构优化,强化管理,多角经营,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确保夹江、峨眉两大供区的稳定发展。但由于电力缺口的加大,也被迫中止了与部分高耗能用户的供用电关系,减少供电负荷40000KW左右。2001年公司经营业绩较上年有所下降。
2002年是公司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一年,经营形势极为严峻,但公司通过对部分存量资产进行剥离盘活,通过利用花溪电厂剩余资产与“重庆国信”组建了四川洪雅花溪电力有限公司出售“成都华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以及采取资产置换方式,减少长期债权投资950多万元。2002年底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20.98万元。
2003年公司提出“拓展市场,优化资源,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方针。2003年3月,公司完成了沫江火电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新增12000KW机组并网发电。同时,公司还积极规划报建沫江火电三期(2×55MW)工程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公司电网的丰枯矛盾,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