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厚的回报――烟台供电公司实施绩效管理纪实
2006-12-15 14:27:46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王 波 迟荣民 弥红春
11月3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烟台供电公司“全国卓越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全国电力系统惟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单位。
实施绩效管理,在全国企业界具有普遍性,烟台供电公司何以能领先一步,获此殊荣?
坚持“三个结合”
实现五个突破
烟台供电公司把培训和宣传工作贯穿了整个推进工作的始终。在培训过程中,坚持了“三结合”的原则。一是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先后邀请专家讲课6次,开展了8个轮次的内部培训,举办了4次绩效管理知识抽考和学习笔记抽查。二是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相结合。在理论灌输阶段,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授课老师与学员自由辩论,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3月份以来,公司绩效管理推进办公室主动上门,对各部门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点评,将培训课堂设到工作现场,还多次邀请鲁能人力资源发展中心的专家参与走访,使工作少走了弯路。三是全员普及与重点强化相结合。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把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多次聘请集团公司和咨询方的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平均每半月编写一期绩效管理专刊,累计编写了22期,开阔了员工的视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绩效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烟台供电公司特别注重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各部门主动参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改进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了五个突破:
一是将综合计划管理融入到月度绩效计划中,实现网上审核。二是在设计工作日志模块时,充分考虑基层单位实行多系统工作日志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系统的工作日志需求结合到一起,避免了重复劳动。三是将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以及部门、班组制定的考核细则作为对工作日志的考核依据,实现对常规工作的考评。四是在公司KPI指标分解过程中,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主动走到一起,结合各部门制定的考核细则,共同对每项指标的名称、标准进行仔细推敲和斟酌,确保指标体系符合全面平衡和有效支撑的原则。五是广泛调研,优化软件设计。在绩效管理软件设计前,公司结合建立体系文件,反复推敲管理流程,制定切合实际的软件设计方案,避免因为设计的原因导致开发工作的反复。这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进入试运行半年多来,各个模块运行稳定,收效良好。
绩效体系良性循环
管理呈现六大变化
目前,烟台供电公司已初步建立了以战略为导向,着眼于改进的绩效管理体系,整合了现有的管理资源,做到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的良性循环运行,在6个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
企业精神得以充分展现。以前,员工对“努力超越,追求卓越”这一企业精神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实施绩效管理后,强化了企业文化建设,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精神的实质就是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永远追求进步。而构建以“改进提高”为主线的绩效管理体系就是对这一企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精细化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以来,烟台供电公司各部门将绩效管理理念充分融会贯通,运用绩效管理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农电部在与县公司签订业绩考核责任书时,引入绩效管理理念,制定了《烟台供电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业绩考核方案》。确定了7项关键业绩指标,并制定了评价标准,调动了县供电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和谐企业的建设。
战略目标实现落地。以往公司向基层传递战略目标的传统方式主要是通过会议、文件的方式进行,往往信号逐级递减,效果不理想。绩效管理的实施,打通了从战略管理到绩效提升的各种关节。各部门将公司分解下来的指标和内部确定的各项业绩指标细化量化,按关联程度大小分解到相关班组,班组再进一步细分到每个岗位,使各项指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还签订了内部业绩考核责任书,员工个人目标和公司战略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管理更加高质高效。实施绩效管理后,公司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加了沟通的渠道。各级主管不仅仅是考官,而且更是辅导者和公证员,能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帮助员工从过程中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特别是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以来,主管可以通过查看下属每天的工作日志,及时掌握员工工作情况,并进行指导,实现了零距离交流。员工通过编写工作日志、提交绩效计划、接收主管的反馈信息,自我管理与控制变得更有效。绩效管理的实施,也使得部门主管从日常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组织结构更加优化。公司推进绩效管理的切入点是“四定”工作,在设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案中,公司也采用“四定”方案来进行用户角色定位,确保了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的规范化,直接促使部门主管不断关注分工协作,关注部门组织的优化。在对下属进行工作安排时,更加慎重,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梳理,以岗定人,为科学实施考评打下基础。
考评实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绩效的评
11月3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烟台供电公司“全国卓越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全国电力系统惟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单位。
实施绩效管理,在全国企业界具有普遍性,烟台供电公司何以能领先一步,获此殊荣?
坚持“三个结合”
实现五个突破
烟台供电公司把培训和宣传工作贯穿了整个推进工作的始终。在培训过程中,坚持了“三结合”的原则。一是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先后邀请专家讲课6次,开展了8个轮次的内部培训,举办了4次绩效管理知识抽考和学习笔记抽查。二是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相结合。在理论灌输阶段,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授课老师与学员自由辩论,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3月份以来,公司绩效管理推进办公室主动上门,对各部门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点评,将培训课堂设到工作现场,还多次邀请鲁能人力资源发展中心的专家参与走访,使工作少走了弯路。三是全员普及与重点强化相结合。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把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多次聘请集团公司和咨询方的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平均每半月编写一期绩效管理专刊,累计编写了22期,开阔了员工的视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绩效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烟台供电公司特别注重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各部门主动参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改进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了五个突破:
一是将综合计划管理融入到月度绩效计划中,实现网上审核。二是在设计工作日志模块时,充分考虑基层单位实行多系统工作日志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系统的工作日志需求结合到一起,避免了重复劳动。三是将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以及部门、班组制定的考核细则作为对工作日志的考核依据,实现对常规工作的考评。四是在公司KPI指标分解过程中,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主动走到一起,结合各部门制定的考核细则,共同对每项指标的名称、标准进行仔细推敲和斟酌,确保指标体系符合全面平衡和有效支撑的原则。五是广泛调研,优化软件设计。在绩效管理软件设计前,公司结合建立体系文件,反复推敲管理流程,制定切合实际的软件设计方案,避免因为设计的原因导致开发工作的反复。这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进入试运行半年多来,各个模块运行稳定,收效良好。
绩效体系良性循环
管理呈现六大变化
目前,烟台供电公司已初步建立了以战略为导向,着眼于改进的绩效管理体系,整合了现有的管理资源,做到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的良性循环运行,在6个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
企业精神得以充分展现。以前,员工对“努力超越,追求卓越”这一企业精神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实施绩效管理后,强化了企业文化建设,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精神的实质就是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永远追求进步。而构建以“改进提高”为主线的绩效管理体系就是对这一企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精细化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以来,烟台供电公司各部门将绩效管理理念充分融会贯通,运用绩效管理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农电部在与县公司签订业绩考核责任书时,引入绩效管理理念,制定了《烟台供电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业绩考核方案》。确定了7项关键业绩指标,并制定了评价标准,调动了县供电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和谐企业的建设。
战略目标实现落地。以往公司向基层传递战略目标的传统方式主要是通过会议、文件的方式进行,往往信号逐级递减,效果不理想。绩效管理的实施,打通了从战略管理到绩效提升的各种关节。各部门将公司分解下来的指标和内部确定的各项业绩指标细化量化,按关联程度大小分解到相关班组,班组再进一步细分到每个岗位,使各项指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还签订了内部业绩考核责任书,员工个人目标和公司战略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管理更加高质高效。实施绩效管理后,公司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加了沟通的渠道。各级主管不仅仅是考官,而且更是辅导者和公证员,能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帮助员工从过程中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特别是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以来,主管可以通过查看下属每天的工作日志,及时掌握员工工作情况,并进行指导,实现了零距离交流。员工通过编写工作日志、提交绩效计划、接收主管的反馈信息,自我管理与控制变得更有效。绩效管理的实施,也使得部门主管从日常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组织结构更加优化。公司推进绩效管理的切入点是“四定”工作,在设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案中,公司也采用“四定”方案来进行用户角色定位,确保了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的规范化,直接促使部门主管不断关注分工协作,关注部门组织的优化。在对下属进行工作安排时,更加慎重,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梳理,以岗定人,为科学实施考评打下基础。
考评实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绩效的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