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供电公司:农电爱心奏出和谐曲
2006-11-03 09:52:3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在今年国网公司开展的“爱心活动、平安工程”工作中,六安所属的各个县公司积极行动,以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建设为契机,把工作焦点放在“以爱心营造和谐氛围,以平安谋求企业发展”上,通过以“户户通电工程走进大别山”、“农电安全大宣讲”、“手拉手心连心”、“农电员工队伍建设”等工作为载体,谱写出一曲“和谐发展”的乐章。
情系“户户通电” 光明与爱同在
金寨县油坊店乡的特困户苏仁礼和张善余家,是六安市金寨县供电公司在“户户通电”工程开展后较早进行的改造户,经过数日的勘察、运料、安装调试,这两家终于可以摆脱多年因贫困和偏僻导致的没能用上电的现状了。苏、张两家住得极偏僻,仅有的一条路(如果还能算作路)别说汽车开不进去,就连板车要想拉进去、自行车骑进去,也得冒着地上的碎石和绊脚的藤条,费个九牛二虎的力气。5月中旬以来,供电所为了把架设线路用的32根电杆运进去,先后设了4套方案,最后择定的一套方案是:改走陆路为水路,从龚冲村坐船沿水路绕着大山拐个40里的弯,这样一来,解决了陆路不畅、材料难以运输的问题,只是电工师傅们要起早摸黑地多跑几天了。对于这,油坊店所的所长指着墙上一面写着“送光明照亮山村,鱼水情电农一家”的锦旗说:我们的电工每天出勤有17个小时,兢兢业业、不图报酬,老乡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苏仁礼和张善余5个人在通电的第二天就送来了这副锦旗,还要把家里唯一一只报晓的公鸡杀给我们,我们说啥也没收。
家住金寨县油坊店乡东风村的陈绍甫,是一位80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由于家住深山里,交通不便,远离电源点,一直没能用上电,看到别的家庭都点上电灯,屋内亮堂堂的非常羡慕。当他得知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将解决无电户用电问题时,期盼着他家在什么时候也能用上电。很快,令他没有想到他的愿望实现了,油坊店供电所“户户通电”施工队就为他家通电而忙碌了整整3天,架设了1.5公里的线路,立电杆13根,端午节前,陈绍甫一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屋里亮起了一片灯光。
像苏仁礼、张善余、陈绍甫一样,在“户户通电”中得到了实惠的还有321户,在绵亘千里的大别山北犹如寥落星辰,分散、偏僻、贫困、险要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从4月份全面启动“户户通电”工程以来,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六安市、金寨县供电公司就组织人员对全县21个乡镇供电所辖区内无电户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归纳,为每户设立了专门“档案”。根据电网布局和地理环境,分门别类确定了“户户通电”的供电方式、建设方式和时间进度。市县公司快速行动,均成立了“户户通电”工程领导小组。
为筹集资金,市县公司职工在上级支持的基础上纷纷主动捐款,奉献爱心。4月14日上午,在公司领导的率领下,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走向捐款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关爱社会、反哺社会、爱心永恒的篇章。公司689名职工共捐款41210元,与此同时,金寨县公司干部职工也进行了爱心捐款活动,筹集资金1.2万元。市、县公司员工这些满怀着深情厚意的捐款,为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从工程全面启动到结束的60多天时间里,六安市金寨县户户通电工程共架设高低压线路190余公里,立杆2980余根,安装变压器3台,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施工人员吃住在临时租赁的工棚,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像油坊店乡电工一样的肩挑背扛、船载车拉的方式运送电力器材。这一举动也感动了不少当地群众,他们主动帮助挖坑放线,和供电部门一起投入到施工工作中。
沉下身子“宣讲” 爱心平安“下乡”
“赵书记和张总要为我们农电工面对面地上课啦!”安全月期间,从霍邱县到叶集区、从霍山县到金寨县,各个县供电公司乡镇供电所农电工之间传递着这样一条讯息。原来,为了把“爱心活动、平安工程” “直达”最基层,贴近、贴紧农电工作实际、维护农电员工利益,六安供电公司开展了主要分管领导为各个县公司的乡镇农电工面对面讲“安全课”的宣讲活动,以此来使农电系统职工更加熟悉和关注安全生产,吸取近期省内有关事故教训,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增强制度的刚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把爱心和平安送到最基层一线。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的一天,叶集供电公司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该公司所辖的4个供电所70多名农电工和机关管理人员在这里听取市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和平为他们宣讲农电安全生产知识。书记一落座,便首先带领大家学习国内、省内有关电力生产事故及处理情况。语重心长地指出,事故的发生,为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了醒,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并结合自身查找原因。书记还结合日前国家电网公
情系“户户通电” 光明与爱同在
金寨县油坊店乡的特困户苏仁礼和张善余家,是六安市金寨县供电公司在“户户通电”工程开展后较早进行的改造户,经过数日的勘察、运料、安装调试,这两家终于可以摆脱多年因贫困和偏僻导致的没能用上电的现状了。苏、张两家住得极偏僻,仅有的一条路(如果还能算作路)别说汽车开不进去,就连板车要想拉进去、自行车骑进去,也得冒着地上的碎石和绊脚的藤条,费个九牛二虎的力气。5月中旬以来,供电所为了把架设线路用的32根电杆运进去,先后设了4套方案,最后择定的一套方案是:改走陆路为水路,从龚冲村坐船沿水路绕着大山拐个40里的弯,这样一来,解决了陆路不畅、材料难以运输的问题,只是电工师傅们要起早摸黑地多跑几天了。对于这,油坊店所的所长指着墙上一面写着“送光明照亮山村,鱼水情电农一家”的锦旗说:我们的电工每天出勤有17个小时,兢兢业业、不图报酬,老乡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苏仁礼和张善余5个人在通电的第二天就送来了这副锦旗,还要把家里唯一一只报晓的公鸡杀给我们,我们说啥也没收。
家住金寨县油坊店乡东风村的陈绍甫,是一位80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由于家住深山里,交通不便,远离电源点,一直没能用上电,看到别的家庭都点上电灯,屋内亮堂堂的非常羡慕。当他得知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将解决无电户用电问题时,期盼着他家在什么时候也能用上电。很快,令他没有想到他的愿望实现了,油坊店供电所“户户通电”施工队就为他家通电而忙碌了整整3天,架设了1.5公里的线路,立电杆13根,端午节前,陈绍甫一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屋里亮起了一片灯光。
像苏仁礼、张善余、陈绍甫一样,在“户户通电”中得到了实惠的还有321户,在绵亘千里的大别山北犹如寥落星辰,分散、偏僻、贫困、险要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从4月份全面启动“户户通电”工程以来,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六安市、金寨县供电公司就组织人员对全县21个乡镇供电所辖区内无电户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归纳,为每户设立了专门“档案”。根据电网布局和地理环境,分门别类确定了“户户通电”的供电方式、建设方式和时间进度。市县公司快速行动,均成立了“户户通电”工程领导小组。
为筹集资金,市县公司职工在上级支持的基础上纷纷主动捐款,奉献爱心。4月14日上午,在公司领导的率领下,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走向捐款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关爱社会、反哺社会、爱心永恒的篇章。公司689名职工共捐款41210元,与此同时,金寨县公司干部职工也进行了爱心捐款活动,筹集资金1.2万元。市、县公司员工这些满怀着深情厚意的捐款,为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从工程全面启动到结束的60多天时间里,六安市金寨县户户通电工程共架设高低压线路190余公里,立杆2980余根,安装变压器3台,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施工人员吃住在临时租赁的工棚,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像油坊店乡电工一样的肩挑背扛、船载车拉的方式运送电力器材。这一举动也感动了不少当地群众,他们主动帮助挖坑放线,和供电部门一起投入到施工工作中。
沉下身子“宣讲” 爱心平安“下乡”
“赵书记和张总要为我们农电工面对面地上课啦!”安全月期间,从霍邱县到叶集区、从霍山县到金寨县,各个县供电公司乡镇供电所农电工之间传递着这样一条讯息。原来,为了把“爱心活动、平安工程” “直达”最基层,贴近、贴紧农电工作实际、维护农电员工利益,六安供电公司开展了主要分管领导为各个县公司的乡镇农电工面对面讲“安全课”的宣讲活动,以此来使农电系统职工更加熟悉和关注安全生产,吸取近期省内有关事故教训,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增强制度的刚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把爱心和平安送到最基层一线。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的一天,叶集供电公司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该公司所辖的4个供电所70多名农电工和机关管理人员在这里听取市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和平为他们宣讲农电安全生产知识。书记一落座,便首先带领大家学习国内、省内有关电力生产事故及处理情况。语重心长地指出,事故的发生,为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了醒,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并结合自身查找原因。书记还结合日前国家电网公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