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浓情处处家――四平供电公司构建和谐供电企业侧记
2006-11-07 15:29:00 来源:吉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常雨明 孙丽丽
走进吉林省四平供电公司机关及基层各单位,浓厚的和谐氛围无处不见,整洁明亮的办公室内,员工文明服务,热情接待客户,在社区,员工细心地为客户解答各类用电难题,在田间地头,工作人员亲切地同农民交谈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难题……
一年来,四平供电公司以创建“一强三优”现代化企业为战略目标,以服务客户为重点,构建了一个稳定、文明、互爱、向上的和谐供电企业,该公司员工们自豪地说,生活在这个充满关爱和相互尊重的企业里,是我们的骄傲。
阳光关爱 和谐共处
走进四平供电公司员工餐厅,这里便是员工常说的“温馨的家”。餐厅建筑采用钢架结构和玻璃采光屋顶,身临其中感觉宽敞明亮,阳光透过屋顶沐浴着每一名就餐的员工,这里有一个亲切、温暖的名字――阳光餐厅。健身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健身室、淋浴室。健身室内配备了跑步机、椭圆机、健身车、划船器、踏步机、按摩机等19套健身设备,可容纳23人同时健身。这个名字秉承了公司两年来实施“阳光工程”、开辟人文关怀工作环境的企业文化理念。
几年来该公司始终实行“阳光办公”。凡属事关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司实施多经企业改制,成立了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投资的股份制企业――四平电力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为员工增加收入开辟了渠道;该分司还积极改善基层单位办公环境,建设职工小家,增强了员工的优越感和企业凝聚力。
温情服务 满足需求
四平供电公司始终将“温情服务、满足需求”作为工作准则,在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同时,还将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弱势群体上,他们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老年人多、孤寡老人多、残疾人多,下岗职工多”的现状,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满足不同客户在用电方面的不同需求。
生活在四平市铁西区的赵大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老伴早逝,儿子残疾,儿媳妇改嫁,留下一个10岁的孙子。三个人相依为命,仅靠每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度日。为了节约开支,老人已经两年没有用电了。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该公司立即组成服务队,为赵大爷家解决难题,并无偿为其提供导线、开关等用电设备。9月27日服务队来到了老人家。拆线的拆线,装表的装表,接线的接线,一直忙到中午一点多。线路接通了,电灯亮了。
10月18日,在四平城郊分公司辖区内的北山部队汽车营附近的5户居民聚在一起,他们一脸的喜气,一张炕桌放在土炕上,热乎乎的炕头围坐着5个人。桌子上放着一张大红纸,刘志文半趴在桌子上,手里的那管毛笔正抖个不停,墨水就要滴落到纸上了,脸憋得通红,就是写不出一个字。笑着说:“大伙快说说,这表扬信到底咋写。”原来,这5户人家就住在汽车营旁边,一直在汽车营用电。就在前几天,部队由于在四平市区的师部搬迁到北山部队,有的营房要重建,老营房要废弃,部队为5户居民供电的线路由于老化也废弃了。这样一来,这5户居民的用电就成了问题。分公司得知这一情况以后,权衡出这是关系和谐的大问题,就在10月17日一早来到现场,进行现场办公。现场勘查完以后,立即进行挖坑、架线。一上午的时间就办完了电,灯亮了。5户人家又乐融融了,自然把感激之情都记到了电业职工身上。
温馨问候 互送真情
创建和谐企业不仅仅体现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创建文明和谐办公环境上,更应该在员工内部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关爱,温馨问候,互送真情良好氛围上。在创建外部和谐环境上,四平供电公司每年都投入资金,印制几十份宣传单,定期进社区、企业、乡村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四平地区各市、县,沿街随处可见永久性安全用电宣传板,这正是该公司创建和谐企业,共创美好家园的最好诠释。在创建内部和谐环境上,他们以“温馨提示、互送真情、共保平安”为主线,为员工生产、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该公司调度所网页上网名“爱心大使”的所长也在寄语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本周工作繁忙,大家注意安全工作!祝同志们每天工作顺利,平安归来!!!”网名“平安使者”的书记也随后跟贴:“楼主的关爱真挚可见,不愧是爱心大使。这里我也祝我们的员工们安安全全工作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像这样提示安全、关爱生命的帖子还有很多很多。在伊通农电有限公司基层供电所、电工组设立的安全墙上也写安全亲情提示语。
在四平供电公司,走到哪里都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和谐氛围,四平供电公司正努力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尽早实现创建“一强三优”现代化企业的目标。
走进吉林省四平供电公司机关及基层各单位,浓厚的和谐氛围无处不见,整洁明亮的办公室内,员工文明服务,热情接待客户,在社区,员工细心地为客户解答各类用电难题,在田间地头,工作人员亲切地同农民交谈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难题……
一年来,四平供电公司以创建“一强三优”现代化企业为战略目标,以服务客户为重点,构建了一个稳定、文明、互爱、向上的和谐供电企业,该公司员工们自豪地说,生活在这个充满关爱和相互尊重的企业里,是我们的骄傲。
阳光关爱 和谐共处
走进四平供电公司员工餐厅,这里便是员工常说的“温馨的家”。餐厅建筑采用钢架结构和玻璃采光屋顶,身临其中感觉宽敞明亮,阳光透过屋顶沐浴着每一名就餐的员工,这里有一个亲切、温暖的名字――阳光餐厅。健身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健身室、淋浴室。健身室内配备了跑步机、椭圆机、健身车、划船器、踏步机、按摩机等19套健身设备,可容纳23人同时健身。这个名字秉承了公司两年来实施“阳光工程”、开辟人文关怀工作环境的企业文化理念。
几年来该公司始终实行“阳光办公”。凡属事关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司实施多经企业改制,成立了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投资的股份制企业――四平电力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为员工增加收入开辟了渠道;该分司还积极改善基层单位办公环境,建设职工小家,增强了员工的优越感和企业凝聚力。
温情服务 满足需求
四平供电公司始终将“温情服务、满足需求”作为工作准则,在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同时,还将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弱势群体上,他们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老年人多、孤寡老人多、残疾人多,下岗职工多”的现状,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满足不同客户在用电方面的不同需求。
生活在四平市铁西区的赵大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老伴早逝,儿子残疾,儿媳妇改嫁,留下一个10岁的孙子。三个人相依为命,仅靠每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度日。为了节约开支,老人已经两年没有用电了。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该公司立即组成服务队,为赵大爷家解决难题,并无偿为其提供导线、开关等用电设备。9月27日服务队来到了老人家。拆线的拆线,装表的装表,接线的接线,一直忙到中午一点多。线路接通了,电灯亮了。
10月18日,在四平城郊分公司辖区内的北山部队汽车营附近的5户居民聚在一起,他们一脸的喜气,一张炕桌放在土炕上,热乎乎的炕头围坐着5个人。桌子上放着一张大红纸,刘志文半趴在桌子上,手里的那管毛笔正抖个不停,墨水就要滴落到纸上了,脸憋得通红,就是写不出一个字。笑着说:“大伙快说说,这表扬信到底咋写。”原来,这5户人家就住在汽车营旁边,一直在汽车营用电。就在前几天,部队由于在四平市区的师部搬迁到北山部队,有的营房要重建,老营房要废弃,部队为5户居民供电的线路由于老化也废弃了。这样一来,这5户居民的用电就成了问题。分公司得知这一情况以后,权衡出这是关系和谐的大问题,就在10月17日一早来到现场,进行现场办公。现场勘查完以后,立即进行挖坑、架线。一上午的时间就办完了电,灯亮了。5户人家又乐融融了,自然把感激之情都记到了电业职工身上。
温馨问候 互送真情
创建和谐企业不仅仅体现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创建文明和谐办公环境上,更应该在员工内部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关爱,温馨问候,互送真情良好氛围上。在创建外部和谐环境上,四平供电公司每年都投入资金,印制几十份宣传单,定期进社区、企业、乡村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四平地区各市、县,沿街随处可见永久性安全用电宣传板,这正是该公司创建和谐企业,共创美好家园的最好诠释。在创建内部和谐环境上,他们以“温馨提示、互送真情、共保平安”为主线,为员工生产、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该公司调度所网页上网名“爱心大使”的所长也在寄语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本周工作繁忙,大家注意安全工作!祝同志们每天工作顺利,平安归来!!!”网名“平安使者”的书记也随后跟贴:“楼主的关爱真挚可见,不愧是爱心大使。这里我也祝我们的员工们安安全全工作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像这样提示安全、关爱生命的帖子还有很多很多。在伊通农电有限公司基层供电所、电工组设立的安全墙上也写安全亲情提示语。
在四平供电公司,走到哪里都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和谐氛围,四平供电公司正努力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尽早实现创建“一强三优”现代化企业的目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