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上“细”字最传神――日照供电公司实现新发展纪实二
2006-11-15 08:29:15 来源:日照日报
A-
A+
电力18讯: 本报记者 张兴杰 通讯员 李萍 李申伟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之所以畅销全球,受到亿万读者的青睐,关键是用一个个传神的细节,向人们道出了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奥秘。
截至今年11月8日,日照供电公司已经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625天。写下数千名员工同走安全生产这根“钢丝”2625天的传神之笔,同样是源于两个字:细节。
走“钢丝”关键在于保持身体各个肢体的平衡。日照供电公司数千名员工之所以在安全生产这根“钢丝”上走过2625天,就是他们在走“钢丝”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着各个“肢体”,使其时时处于平衡状态,并在不断地调整中奏响了一曲清新动人的“在调整中创造和谐,在和谐中安全生产”交响乐。
面对两千多个走“钢丝”的日子,在“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公司决策层在总结去年“培育合格的员工、创建合格的环境、健全合格的工序”这一成功经验时认为,如果说供电系统是一部高速运行的机器,各个环节就是一个齿齿啮合的齿轮,这些齿轮仅仅合格是转不长久的,只有进一步在“细”字上下功夫、动脑筋,把标准定在“培育优秀的员工、创建优良的环境、健全优质的工序”上,才能使安全生产成为新起点的新亮点。
对此,公司总经理孙国宇在四届七次职工大会上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地说,新起点上的安全生产,关键是“细”:“细节决定安全”、“细节决定形象”、“细节决定品质”,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百无一疏,万无一失,供电系统这部“大机器”就能一直沿着科学的轨道高速运行;千百个细节都能丝丝入扣、环环相接,数千名员工就必定能在安全生产这根“钢丝”上,凝心聚神奏出一曲“安全带动和谐,和谐带动生产”的大合唱。
随之围绕“细”字,日照供电公司拉开了“精细化管理”的帷幕:
精雕细刻――培育优秀员工。公司一名员工因在施工中安全帽帽带系得不规范,被安全管理人员查出,个人罚款、下岗一周补习安全规程、上“曝光栏”,全班还都跟着重考了一次安规。一生产单位的“小立法”记录本上,清清楚楚地记着因值日人员没按要求将卫生工具放回原处、安全活动记录字迹不工整,被责成在周五安全活动会上检查等司空见惯的小事, 以及被查人的认可签字……通过对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成为每一名员工的自觉行动。
精耕细作--创建优良环境。220KV兴海变电站的户外设备区外,标志明晰、规范的安全遮栏,时时在提醒着人们注意安全。规程并没有要求户外设备区设置安全遮栏,而是该站在全国各地各类电力事故通报中受到启示,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的一项创新。安全遮栏这么一个小细节,可以有效地避免检修或操作人员走错间隔,也杜绝了横穿设备区等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同时他们去掉了所有杆塔上的梯子。有梯子在,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蹬。锯掉所有梯子,一旦有事,梯子自带,关键是监护人也要同时到位,安全系数更高;像在生产现场较低的楼梯扶手上加装安全遮栏,防止施工人员倚靠时失重摔伤;在电缆沟上装设交通安全地面警示装置,有效地杜绝了车辆轧坏电缆沟现象的发生,等等,通过这些细枝末节的精耕细作,为安全生产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精心细致--健全优质的工序。110KV十里变电站安装前的半个多月,检修分公司变电队和输变电公司专门抽出5名职工编制设备安装工序册,将即要进行的设备安装的每一个步骤,要做的每一项安全措施,一项不落地全部在纸上列出来,经审查达到优质标准后,以此作为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教材和施工依据,这项工作由5个人整整干了5天,密密麻麻100多页纸。220KV莒州变电站扩建施工现场,多支队伍同时施工,周围还有带电设备,也是有了精心细致的施工秩序,才使整个施工现场忙而不乱。今年的"1341"工程,每项的工序都做得精心细致,从而使多数工程提前了工期。
如果说"精细化管理"绘成的是一幅绝妙的"安全生产图",那么,"爱心・平安"活动就是一支神来之笔,使"安全生产图"活了起来:
"爱心・平安进岗位"。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造就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细节决定形象"、"细节提升品质"工程,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岗位,比爱心、比平安、比干劲、比技能、比奉献,干事创业、勤奋精业、诚信兴业,争做"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岗位能手和业务尖子。
"爱心・平安进班组"。积极开展创建无违章班组活动,在7个主要车间和38个主要生产班组,制作了"保护人的生命,杜绝责任事故"主题宣<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之所以畅销全球,受到亿万读者的青睐,关键是用一个个传神的细节,向人们道出了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奥秘。
截至今年11月8日,日照供电公司已经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625天。写下数千名员工同走安全生产这根“钢丝”2625天的传神之笔,同样是源于两个字:细节。
走“钢丝”关键在于保持身体各个肢体的平衡。日照供电公司数千名员工之所以在安全生产这根“钢丝”上走过2625天,就是他们在走“钢丝”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着各个“肢体”,使其时时处于平衡状态,并在不断地调整中奏响了一曲清新动人的“在调整中创造和谐,在和谐中安全生产”交响乐。
面对两千多个走“钢丝”的日子,在“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公司决策层在总结去年“培育合格的员工、创建合格的环境、健全合格的工序”这一成功经验时认为,如果说供电系统是一部高速运行的机器,各个环节就是一个齿齿啮合的齿轮,这些齿轮仅仅合格是转不长久的,只有进一步在“细”字上下功夫、动脑筋,把标准定在“培育优秀的员工、创建优良的环境、健全优质的工序”上,才能使安全生产成为新起点的新亮点。
对此,公司总经理孙国宇在四届七次职工大会上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地说,新起点上的安全生产,关键是“细”:“细节决定安全”、“细节决定形象”、“细节决定品质”,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百无一疏,万无一失,供电系统这部“大机器”就能一直沿着科学的轨道高速运行;千百个细节都能丝丝入扣、环环相接,数千名员工就必定能在安全生产这根“钢丝”上,凝心聚神奏出一曲“安全带动和谐,和谐带动生产”的大合唱。
随之围绕“细”字,日照供电公司拉开了“精细化管理”的帷幕:
精雕细刻――培育优秀员工。公司一名员工因在施工中安全帽帽带系得不规范,被安全管理人员查出,个人罚款、下岗一周补习安全规程、上“曝光栏”,全班还都跟着重考了一次安规。一生产单位的“小立法”记录本上,清清楚楚地记着因值日人员没按要求将卫生工具放回原处、安全活动记录字迹不工整,被责成在周五安全活动会上检查等司空见惯的小事, 以及被查人的认可签字……通过对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成为每一名员工的自觉行动。
精耕细作--创建优良环境。220KV兴海变电站的户外设备区外,标志明晰、规范的安全遮栏,时时在提醒着人们注意安全。规程并没有要求户外设备区设置安全遮栏,而是该站在全国各地各类电力事故通报中受到启示,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的一项创新。安全遮栏这么一个小细节,可以有效地避免检修或操作人员走错间隔,也杜绝了横穿设备区等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同时他们去掉了所有杆塔上的梯子。有梯子在,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蹬。锯掉所有梯子,一旦有事,梯子自带,关键是监护人也要同时到位,安全系数更高;像在生产现场较低的楼梯扶手上加装安全遮栏,防止施工人员倚靠时失重摔伤;在电缆沟上装设交通安全地面警示装置,有效地杜绝了车辆轧坏电缆沟现象的发生,等等,通过这些细枝末节的精耕细作,为安全生产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精心细致--健全优质的工序。110KV十里变电站安装前的半个多月,检修分公司变电队和输变电公司专门抽出5名职工编制设备安装工序册,将即要进行的设备安装的每一个步骤,要做的每一项安全措施,一项不落地全部在纸上列出来,经审查达到优质标准后,以此作为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教材和施工依据,这项工作由5个人整整干了5天,密密麻麻100多页纸。220KV莒州变电站扩建施工现场,多支队伍同时施工,周围还有带电设备,也是有了精心细致的施工秩序,才使整个施工现场忙而不乱。今年的"1341"工程,每项的工序都做得精心细致,从而使多数工程提前了工期。
如果说"精细化管理"绘成的是一幅绝妙的"安全生产图",那么,"爱心・平安"活动就是一支神来之笔,使"安全生产图"活了起来:
"爱心・平安进岗位"。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造就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细节决定形象"、"细节提升品质"工程,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岗位,比爱心、比平安、比干劲、比技能、比奉献,干事创业、勤奋精业、诚信兴业,争做"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岗位能手和业务尖子。
"爱心・平安进班组"。积极开展创建无违章班组活动,在7个主要车间和38个主要生产班组,制作了"保护人的生命,杜绝责任事故"主题宣<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