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帮扶 苗乡处处春潮涌----安龙县局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纪实
2006-09-28 10:55:3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魏永杰
作为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贵州省安龙县,在电力的帮扶下,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全县42万人民,沐浴着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正昂首阔步奔向小康。
安龙县供电局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利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正积极主动、身体力行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突出重点 完善电网
安龙县供电局在农网改造工程中,严格按照省计委、省电网公司有关农网改造技术要求及标准,严把安全关、质量关、技术关,工程于1999年9月正式开工,于2003年10月全部竣工,经过4年零1个月的艰辛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安龙县第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任务,为促进该县各民族大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改造,全县村通电率100%,组通电率97.01%。合计总投资7206万元,实现“一户一表”改造率达80.2%。第一、二期农网改造结束后,安龙县35kv输配电网络主骨架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35kv输电线路达185.5公里,10kv线路达953公里,400v及以下线路达2600公里,35kv线路形成环网供电,变电站达12座,总容量65800KVA,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有10kv线路相互联络,作为备用电源,10kv线路已覆盖全县287个行政村,确保了电压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真心服务“三农”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提升优质、规范、方便、快捷的服务,减少用户办理用电手续及交纳电费的往返费用,安龙县供电局先后成立了龙广、德卧、新安、兴隆等8个供电所,分别对全县的供电进行管理,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各自为政的供电局面,供电网络得到了全面统一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高了供电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为了方便用户交费,该局又有针对性地设立了相应的移动收费站。
随着农网改造的结束,按照省公司的统一布置和安排,全省同网同价工作于2003年6月1日起执行,已实行一户一表改造的农村到户电价与城镇居民照明到户电价统一为0.45元/度,安龙县供电局严格执行了该同网同价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实行同网同价后,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400余万元 。这对于边远山区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为了做到真心服务好“三农”,确保供电万无一失,该局在抓好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大用户,召开大用户座谈会,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优质服务和加强行风建设;聘请了16个乡镇的纪委书记、人大主席为行风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倾听基层意见和呼声,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优质服务水,并结合行业特点,将老百姓关心、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电费、电价、用电安装等收费标准与办事程序进行上墙公开,严禁以电谋私;在各乡镇设置了12只举报箱,设置了专门的政务公开栏,开通95598服务热线电话,将停电公告以短消息的形势提前告知用户等;开展了大规模的用电营业普查,多渠道、多措施地帮助用电客户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类客户对电力的需求,用电客户好评如潮。
电力使村民奔向小康路
第一、二期农网改造结束后,农村负荷增长较快,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小型动力加工迅速推广,家用电器逐步普及,电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饭锅、小钢磨、卡拉OK等逐步走入农家,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提高。全县供电量2005年达到1.27亿千瓦时,与1999年的3415万千瓦时相比,供电量翻了近四倍。改造后的农村电网,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片赞誉:
在安龙县龙广镇狮子山,该村村长赵大霖感叹地说:“有了充足的电能后,发展就是不一样啊!通过开办远程教育,我们村大部分村民从中学习并掌握到了许多有用的科技知识。规模性地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是农网改造前的4倍多,全体村民对电的依赖感是越来越强烈。可以这么说,没有质优价廉的电能,我们村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个样子。”
走进安龙县钱相乡打凼布依民族风情旅游村,当提及农网改造给村民带来哪些好处时,一大群布依青年男女围
作为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贵州省安龙县,在电力的帮扶下,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全县42万人民,沐浴着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正昂首阔步奔向小康。
安龙县供电局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利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正积极主动、身体力行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突出重点 完善电网
安龙县供电局在农网改造工程中,严格按照省计委、省电网公司有关农网改造技术要求及标准,严把安全关、质量关、技术关,工程于1999年9月正式开工,于2003年10月全部竣工,经过4年零1个月的艰辛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安龙县第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任务,为促进该县各民族大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改造,全县村通电率100%,组通电率97.01%。合计总投资7206万元,实现“一户一表”改造率达80.2%。第一、二期农网改造结束后,安龙县35kv输配电网络主骨架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35kv输电线路达185.5公里,10kv线路达953公里,400v及以下线路达2600公里,35kv线路形成环网供电,变电站达12座,总容量65800KVA,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有10kv线路相互联络,作为备用电源,10kv线路已覆盖全县287个行政村,确保了电压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真心服务“三农”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提升优质、规范、方便、快捷的服务,减少用户办理用电手续及交纳电费的往返费用,安龙县供电局先后成立了龙广、德卧、新安、兴隆等8个供电所,分别对全县的供电进行管理,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各自为政的供电局面,供电网络得到了全面统一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高了供电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为了方便用户交费,该局又有针对性地设立了相应的移动收费站。
随着农网改造的结束,按照省公司的统一布置和安排,全省同网同价工作于2003年6月1日起执行,已实行一户一表改造的农村到户电价与城镇居民照明到户电价统一为0.45元/度,安龙县供电局严格执行了该同网同价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实行同网同价后,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400余万元 。这对于边远山区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为了做到真心服务好“三农”,确保供电万无一失,该局在抓好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大用户,召开大用户座谈会,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优质服务和加强行风建设;聘请了16个乡镇的纪委书记、人大主席为行风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倾听基层意见和呼声,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优质服务水,并结合行业特点,将老百姓关心、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电费、电价、用电安装等收费标准与办事程序进行上墙公开,严禁以电谋私;在各乡镇设置了12只举报箱,设置了专门的政务公开栏,开通95598服务热线电话,将停电公告以短消息的形势提前告知用户等;开展了大规模的用电营业普查,多渠道、多措施地帮助用电客户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类客户对电力的需求,用电客户好评如潮。
电力使村民奔向小康路
第一、二期农网改造结束后,农村负荷增长较快,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小型动力加工迅速推广,家用电器逐步普及,电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饭锅、小钢磨、卡拉OK等逐步走入农家,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提高。全县供电量2005年达到1.27亿千瓦时,与1999年的3415万千瓦时相比,供电量翻了近四倍。改造后的农村电网,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片赞誉:
在安龙县龙广镇狮子山,该村村长赵大霖感叹地说:“有了充足的电能后,发展就是不一样啊!通过开办远程教育,我们村大部分村民从中学习并掌握到了许多有用的科技知识。规模性地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是农网改造前的4倍多,全体村民对电的依赖感是越来越强烈。可以这么说,没有质优价廉的电能,我们村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个样子。”
走进安龙县钱相乡打凼布依民族风情旅游村,当提及农网改造给村民带来哪些好处时,一大群布依青年男女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