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魅力漯河供电公司以创新助推企业发展
2006-08-04 11:29:48 来源:河南电力新闻中心
A-
A+
电力18讯: 7月30日,家住漯河市新北环路的邱老汉正在电力杆塔下的玉米田里锄草。他告诉记者,以往田里到处都是电线杆的拉线,不方便耕种和收割不说,还经常绊伤人。现在的电线杆没了拉线,占地也少,在田里干活放心多了。
漯河供电公司研制开发的输电线路无拉线杆塔除了占地少、无拉线外,还具有加快施工进度、降低输电线路架设成本等优点,在一些地方工程建设中已得到推广应用。这仅仅是漯河供电公司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范例。
动力源于认识
2003年,一名叫栗振海的普通职工搞技术革新的事迹在漯河电力系统广为流传。栗振海是漯河供电公司电缆班职工,看到使用的电缆故障定点仪经常出现运行时间短等问题后,他开始尝试改进,制造出了具有方便耐久、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的故障定点仪,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此成果在省电力公司第五届青年科技技能创新创效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既然职工中蕴藏着高涨的创新热情,且创新能给企业带来如此显著的效益,那为什么不大力引导和支持呢?该公司领导班子经过论证,明确了“向创新要效益,向创新要和谐”的工作思路,并要求把对日常事务的细节管理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以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管理创新见效
漯河供电公司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对166个管理标准、38类技术规程、322个岗位工作标准和377个岗位培训标准重新进行整理、修订和完善,增强了可操作性。
加速管理创新,改过去的定性考核为定量考核,建立有效的正向、负向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注重管理和使用层面上的软件开发,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信息互联系统,提高管理效率。率先将变电站通信、自动化设备及电源纳入变电运行管理,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今年4月,该公司从变革变电站巡视方式入手,率先推广变电站巡视管理系统,最大限度降低了缺陷遗漏率。同时,通过缺陷的预设、上传,避免了巡视的盲目性,为状态检修创造了条件。
职工才是主体
3月10日,该公司输变电修试工区职工李秋军等人在检修英章220千伏变电站设备过程中,大胆采用负压更换新技术,不仅缩短维修工时48小时,节约资金5万元,还解决了变压器主变波纹管渗油难题。
“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怎样才能形成一种常态的自觉的创新局面呢?关键要发挥群众的力量,给职工以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唱主角!”漯河供电公司经理张明如是说。
为此,该公司鼓励职工时刻保有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和思维,用关注细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来进行创新的实践,并千方百计做好保障工作。
记者在金盆赵变电站10千伏综合自动化改造现场看到,技术人员采用了比以往更加高效可靠的施工方法,先把全站所有二次电缆、更换设备统一安装就位,调试完毕后再按照停电计划将旧设备一一拆除,既可缩短工期,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又有效解决了以往施工中改造设备无法供电的问题。
努力赢得效益
坚持不懈的革新和创造使漯河供电公司获得显著效益。该公司的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220千伏输电线路无拉线杆塔两个项目代表省公司参展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并广受青睐,QC成果220千伏漯河变电站LW31-252断路器气动机构的改造获省公司二等奖。同时,部分成果已转化成实用技术得以推广,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公司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城区全部变电站的遥视系统,不仅实现了无人值班总站的远方监视,而且站内运行维护工作也实行了远程监控。建立电网工况实时系统,使公司每个管理、运行、维护人员随时可以调阅、分析电网运行状况。7月上旬开始进入应用阶段的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公司所有现有及新安装杆塔、线路、开关、刀闸、保险、公专用变压器和公专用配电房等的海量信息进行集成和控制,使用者能快速直观的查找各种设备信息,并在微机上对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现有配电网设备运行和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
漯河供电公司研制开发的输电线路无拉线杆塔除了占地少、无拉线外,还具有加快施工进度、降低输电线路架设成本等优点,在一些地方工程建设中已得到推广应用。这仅仅是漯河供电公司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范例。
动力源于认识
2003年,一名叫栗振海的普通职工搞技术革新的事迹在漯河电力系统广为流传。栗振海是漯河供电公司电缆班职工,看到使用的电缆故障定点仪经常出现运行时间短等问题后,他开始尝试改进,制造出了具有方便耐久、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的故障定点仪,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此成果在省电力公司第五届青年科技技能创新创效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既然职工中蕴藏着高涨的创新热情,且创新能给企业带来如此显著的效益,那为什么不大力引导和支持呢?该公司领导班子经过论证,明确了“向创新要效益,向创新要和谐”的工作思路,并要求把对日常事务的细节管理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以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管理创新见效
漯河供电公司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对166个管理标准、38类技术规程、322个岗位工作标准和377个岗位培训标准重新进行整理、修订和完善,增强了可操作性。
加速管理创新,改过去的定性考核为定量考核,建立有效的正向、负向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注重管理和使用层面上的软件开发,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信息互联系统,提高管理效率。率先将变电站通信、自动化设备及电源纳入变电运行管理,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今年4月,该公司从变革变电站巡视方式入手,率先推广变电站巡视管理系统,最大限度降低了缺陷遗漏率。同时,通过缺陷的预设、上传,避免了巡视的盲目性,为状态检修创造了条件。
职工才是主体
3月10日,该公司输变电修试工区职工李秋军等人在检修英章220千伏变电站设备过程中,大胆采用负压更换新技术,不仅缩短维修工时48小时,节约资金5万元,还解决了变压器主变波纹管渗油难题。
“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怎样才能形成一种常态的自觉的创新局面呢?关键要发挥群众的力量,给职工以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唱主角!”漯河供电公司经理张明如是说。
为此,该公司鼓励职工时刻保有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和思维,用关注细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来进行创新的实践,并千方百计做好保障工作。
记者在金盆赵变电站10千伏综合自动化改造现场看到,技术人员采用了比以往更加高效可靠的施工方法,先把全站所有二次电缆、更换设备统一安装就位,调试完毕后再按照停电计划将旧设备一一拆除,既可缩短工期,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又有效解决了以往施工中改造设备无法供电的问题。
努力赢得效益
坚持不懈的革新和创造使漯河供电公司获得显著效益。该公司的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220千伏输电线路无拉线杆塔两个项目代表省公司参展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并广受青睐,QC成果220千伏漯河变电站LW31-252断路器气动机构的改造获省公司二等奖。同时,部分成果已转化成实用技术得以推广,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公司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城区全部变电站的遥视系统,不仅实现了无人值班总站的远方监视,而且站内运行维护工作也实行了远程监控。建立电网工况实时系统,使公司每个管理、运行、维护人员随时可以调阅、分析电网运行状况。7月上旬开始进入应用阶段的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公司所有现有及新安装杆塔、线路、开关、刀闸、保险、公专用变压器和公专用配电房等的海量信息进行集成和控制,使用者能快速直观的查找各种设备信息,并在微机上对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现有配电网设备运行和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