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突破大潮涌――山东电力服务烟台突破发展纪实
2006-06-22 09:25:27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陈儒群 王波 高立联 迟荣民
自1996年以来,烟台连续10年没有出现拉路限电的情况,在全国部分城市饱受缺电之苦的形势下,烟台的电力做到了供求基本平衡,这是山东电力的光荣,也是烟台市的骄傲。在今年春季烟台市对外招商会上,市长孙永春这样对外商介绍。
请看下列一组数字:烟台市国内生产总值继2002年突破1000亿元后,2005年又迈上2000亿台阶,达到2012.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899元,年均增长15.4%;近年来,烟台市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内和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位次不断前移,名列全国综合实力50强;先后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一串串精彩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电力对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
电力先行支撑烟台突破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1984年,烟台就在全国率先搞起了“集资办电”,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中央与地方集资的电厂――百年电力(原龙口电厂)。多年来,烟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高度认识和敢于创新突破的行为。
进入新世纪,为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东部突破烟台、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
东部突破烟台,电力必须提供强力支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烟台电网建设上高度重视,“十五”期间,先后投资29亿元,建成了500千伏莱阳输变电工程,新建、扩建了汤邱、竹林、桃村等8座22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达到442万千伏安,增幅名列全省前茅。在此基础上,又实施了城农网和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使烟台电网结构日趋合理,运行管理规范高效,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在加快主网建设的同时,烟台供电公司积极配合市政建设,在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道路拓宽、居民小区配套、直供区等城网建设方面改造86项,先后完成了9条主要道路的电缆入地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区电网的运行环境。目前,烟台供电公司所属220千伏及以上电网线路主保护已全部实现微机化,全市城区内变电站实现双电源双主变运行,110千伏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有了可靠电网的强力支撑,烟台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绘出大手笔。他们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来抓,坚持在调控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围绕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打造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集中膨胀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突出抓好汽车、电脑、手机三大产品集群,形成了具有烟台特色的产业格局。2005年,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008.7亿元、利税210.6亿元、利润152.6亿元,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在东部突破取得可喜进展的同时,全市社会用电量也屡创历史新高,2005年,全市社会用电量达到161亿千瓦时,电网最大供电负荷达到212.5万千瓦,但烟台电网始终未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特色服务扮靓魅力城市
“魅力烟台”,这是烟台人民精心打造的城市名片。“投资烟台,留在烟台”则是叫得最响的一句口号。一流的投资居住环境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前不久,一位在烟台投资建厂的韩国客商这样说,之所以选择烟台,是因为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有一流的供电环境和“招之即来,来之能供,供之则优”的电力服务。
说起烟台的供电服务,客户最赞赏的是供电公司实施的一系列人性化、亲情化便民服务举措。他们除了在服务中坚持开展优质服务“零距离、零缺陷、零违纪”活动外,还健全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客户代表制”等服务措施,实行“无公休日工作制”、抢修中心24小时值班,全天候受理用电业务和投诉举报。今年初还在胶东在线网站开通了“网上服务、网上举报、网上宣传”的网上办公平台,信息时代的现代化节奏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为了配合政府招商引资政策,他们还在政府网站上建立网页,以“市民对话”的形式解答客户的提问和咨询,努力适应和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为了规范职工的行为,烟台供电公司对服务环境、服务言行,以及报装、维修等便民服务,实行了规范化的管理。全市电业系统推广优质服务“四个一”制度,即:一张明白纸、一副套脚袋、一把小扫帚、一张监督卡。他们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如今,“人人代表电业形象,处处都是服务窗口”已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供电特色服务不仅成为“魅力烟台”的亮点之一,也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有力配合了政府坚持引进外资与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相结合,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产品集群招商,集中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大项目、好项目的政策。仅2005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65亿美元,同比增长54.
自1996年以来,烟台连续10年没有出现拉路限电的情况,在全国部分城市饱受缺电之苦的形势下,烟台的电力做到了供求基本平衡,这是山东电力的光荣,也是烟台市的骄傲。在今年春季烟台市对外招商会上,市长孙永春这样对外商介绍。
请看下列一组数字:烟台市国内生产总值继2002年突破1000亿元后,2005年又迈上2000亿台阶,达到2012.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899元,年均增长15.4%;近年来,烟台市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内和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位次不断前移,名列全国综合实力50强;先后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一串串精彩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电力对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
电力先行支撑烟台突破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1984年,烟台就在全国率先搞起了“集资办电”,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中央与地方集资的电厂――百年电力(原龙口电厂)。多年来,烟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高度认识和敢于创新突破的行为。
进入新世纪,为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东部突破烟台、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
东部突破烟台,电力必须提供强力支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烟台电网建设上高度重视,“十五”期间,先后投资29亿元,建成了500千伏莱阳输变电工程,新建、扩建了汤邱、竹林、桃村等8座22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达到442万千伏安,增幅名列全省前茅。在此基础上,又实施了城农网和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使烟台电网结构日趋合理,运行管理规范高效,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在加快主网建设的同时,烟台供电公司积极配合市政建设,在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道路拓宽、居民小区配套、直供区等城网建设方面改造86项,先后完成了9条主要道路的电缆入地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区电网的运行环境。目前,烟台供电公司所属220千伏及以上电网线路主保护已全部实现微机化,全市城区内变电站实现双电源双主变运行,110千伏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有了可靠电网的强力支撑,烟台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绘出大手笔。他们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来抓,坚持在调控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围绕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打造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集中膨胀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突出抓好汽车、电脑、手机三大产品集群,形成了具有烟台特色的产业格局。2005年,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008.7亿元、利税210.6亿元、利润152.6亿元,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在东部突破取得可喜进展的同时,全市社会用电量也屡创历史新高,2005年,全市社会用电量达到161亿千瓦时,电网最大供电负荷达到212.5万千瓦,但烟台电网始终未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特色服务扮靓魅力城市
“魅力烟台”,这是烟台人民精心打造的城市名片。“投资烟台,留在烟台”则是叫得最响的一句口号。一流的投资居住环境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前不久,一位在烟台投资建厂的韩国客商这样说,之所以选择烟台,是因为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有一流的供电环境和“招之即来,来之能供,供之则优”的电力服务。
说起烟台的供电服务,客户最赞赏的是供电公司实施的一系列人性化、亲情化便民服务举措。他们除了在服务中坚持开展优质服务“零距离、零缺陷、零违纪”活动外,还健全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客户代表制”等服务措施,实行“无公休日工作制”、抢修中心24小时值班,全天候受理用电业务和投诉举报。今年初还在胶东在线网站开通了“网上服务、网上举报、网上宣传”的网上办公平台,信息时代的现代化节奏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为了配合政府招商引资政策,他们还在政府网站上建立网页,以“市民对话”的形式解答客户的提问和咨询,努力适应和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为了规范职工的行为,烟台供电公司对服务环境、服务言行,以及报装、维修等便民服务,实行了规范化的管理。全市电业系统推广优质服务“四个一”制度,即:一张明白纸、一副套脚袋、一把小扫帚、一张监督卡。他们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如今,“人人代表电业形象,处处都是服务窗口”已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供电特色服务不仅成为“魅力烟台”的亮点之一,也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有力配合了政府坚持引进外资与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相结合,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产品集群招商,集中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大项目、好项目的政策。仅2005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65亿美元,同比增长54.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