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向国家供电一流企业――赤壁市供电公司见闻
2006-07-14 13:00:40 来源:湖北日报
A-
A+
电力18讯: 策划:曾祥惠 张兴旺 胡和平
文:曾祥惠 张兴旺 邱铁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赤壁,就坐落在这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南。
遥想当年,三国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江之上,一战击溃拥兵自傲的曹阿瞒。巧借东风、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使这里千百年间引人瞩目。
今日赤壁,更占尽天下风流。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从北向南,如骏马飞驰过境;万里长江自西而东,似长龙腾跃在此;这里,北距我国华中重镇武汉,南抵湘北门户岳阳,都在一多小时车程之内,交通、区位奇优,令人生出无限向往。
驭改革发展强劲东风,赤壁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鄂南经济发展副中心加速形成。赤壁市委书记龙良文介绍:在装扮赤壁今日发展胜境的诸路英雄豪杰中,赤壁供电公司跃马扬鞭,奋力争先,创下一系列骄人的业绩:先后获取“国家县级供电一流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最佳文明单位”、“农电改造先进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去年,完成售电量2.82亿千瓦时(不含咸宁供电公司大户局抄走的2千瓦时电量),同比增长3.35%,1.48亿元电费一一收满,历欠电费全部结清。
作为赤壁供电公司总经理,邓少雄与领导班子的同事们,对倾注着心血和汗水的这个英雄集体,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与他们一道并肩战斗、开拓奋进的员工们,有着发自内心的感激。他说:“正是得益于咸宁供电公司刘宏新总经理一班人的正确领导,正是因为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我们才把‘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科学调度电力、严格经营管理’三项奋斗目标,书写在赤壁大地。”电话一叫电工就到江南六月,赤壁林木葱茏,陆水一湖碧绿,鄂南生机勃勃。
在赤壁,我们进工厂、走农村,诉诸眼帘的是,一处处排列有序的输电线路,正将强大的电流,源源注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健康肌体;与此同时,供电员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的不懈追求,在我们心头烙下难忘的印记。
在湘鄂交界的赵李桥镇,供电所顾客盈门。我们与正来交纳电费的镇党委委员汤美琳不期而遇。这个被聘为农电监督员的乡镇领导干部,谈起供电所如何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如数家珍。
前几天,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空,行走在外的人,汗珠子沁出脑门。这时,赵李桥镇一家骨干企业告急:负荷小的变压器,满足不了生产急需。镇供电所闻讯,当即组织人员更换变压器。
当时汤美琳检查有关工作从旁边经过,眼前是一幅供电员工挥汗如雨战高温的动人画面。直到晚上九点钟,连续十多个小时的抢修方才结束。一直关注此事的汤美琳,得知供电员工在高温下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自备盒饭。一时,她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汤美琳记得,地处湘鄂交界幕阜山深处的柘坪村,群众曾不止一次地同她谈起,他们一辈子不会忘记,大年三十冰天地里,为他们能看上央视春晚而抢修线路的赵李桥镇供电所的员工。
瑞纷飞,人间玉宇。正是万家团圆庆新春的时候,离赵李桥镇10多公里的边远村柘坪,输电线路被冰冻压断。接到群众焦急的求援电话,镇供电所立即调派10名技术熟练的员工,赶赴现场。
阻进山路,车不能行,供电所员工徒步急行军。来到电线冻断处,他们立即投入抢修。结冰的电线与结冰的竹枝纠结在一起,怎么敲打也分不开。急中生智,他们围成一圈,艰难地生起一堆火,终于慢慢烤化冰块。
立杆、接线、检测、通电……五个多小时过去,山野夜色笼罩,抢修方才完毕。北风凛冽,寒意袭人。望着山间一处处农舍透出明亮的电灯光,家家响起欢乐的声音,饥寒交集的电力员工轻松地笑了,动身返程。
结束讲述时,汤美琳提出一个建议:“请你们到十几里外的羊楼洞看看,那里还有供电所一个电工组。”
地处湘鄂交接处的羊楼洞,曾是清代一个繁华的茶叶集散地。在不久前的乡镇改革中,独立建制的羊楼洞镇并入赵李桥镇,原设立的镇直部门,纷纷撤离。唯独供电所继续坚守,留下一个就近为农民服务的电工组,一道“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靓丽风景。
这一留,十里八乡的4000多个农户,供电故障随时可以排除。“电话一叫,电工就到”,成了农民群众的口头禅。
刚刚到附近一个村检修过线路的电工组长何航,坦然地告诉我们,因为服务及时,撤镇一年来,原羊楼洞管辖范围农村,用电上升到600多万千瓦时,增长50%。
荣获全省电力系统“一流班组”称号的赵李桥供电所,只是赤壁10多个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的供电部门,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近两年,全市农村供电量持续增长,电力部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齐头并进,双赢双荣,令人欣喜。智慧纷呈创意迭出最是处处景好日,看尽万千人间秀。
一个县级供电部门,最关键或者说最主要的管理部位在哪里?在调度中心。采访赤壁供电公司,我们对此有了深刻认识。
在赤壁人眼里,有着十多层高的
文:曾祥惠 张兴旺 邱铁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赤壁,就坐落在这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南。
遥想当年,三国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江之上,一战击溃拥兵自傲的曹阿瞒。巧借东风、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使这里千百年间引人瞩目。
今日赤壁,更占尽天下风流。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从北向南,如骏马飞驰过境;万里长江自西而东,似长龙腾跃在此;这里,北距我国华中重镇武汉,南抵湘北门户岳阳,都在一多小时车程之内,交通、区位奇优,令人生出无限向往。
驭改革发展强劲东风,赤壁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鄂南经济发展副中心加速形成。赤壁市委书记龙良文介绍:在装扮赤壁今日发展胜境的诸路英雄豪杰中,赤壁供电公司跃马扬鞭,奋力争先,创下一系列骄人的业绩:先后获取“国家县级供电一流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最佳文明单位”、“农电改造先进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去年,完成售电量2.82亿千瓦时(不含咸宁供电公司大户局抄走的2千瓦时电量),同比增长3.35%,1.48亿元电费一一收满,历欠电费全部结清。
作为赤壁供电公司总经理,邓少雄与领导班子的同事们,对倾注着心血和汗水的这个英雄集体,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与他们一道并肩战斗、开拓奋进的员工们,有着发自内心的感激。他说:“正是得益于咸宁供电公司刘宏新总经理一班人的正确领导,正是因为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我们才把‘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科学调度电力、严格经营管理’三项奋斗目标,书写在赤壁大地。”电话一叫电工就到江南六月,赤壁林木葱茏,陆水一湖碧绿,鄂南生机勃勃。
在赤壁,我们进工厂、走农村,诉诸眼帘的是,一处处排列有序的输电线路,正将强大的电流,源源注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健康肌体;与此同时,供电员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的不懈追求,在我们心头烙下难忘的印记。
在湘鄂交界的赵李桥镇,供电所顾客盈门。我们与正来交纳电费的镇党委委员汤美琳不期而遇。这个被聘为农电监督员的乡镇领导干部,谈起供电所如何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如数家珍。
前几天,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空,行走在外的人,汗珠子沁出脑门。这时,赵李桥镇一家骨干企业告急:负荷小的变压器,满足不了生产急需。镇供电所闻讯,当即组织人员更换变压器。
当时汤美琳检查有关工作从旁边经过,眼前是一幅供电员工挥汗如雨战高温的动人画面。直到晚上九点钟,连续十多个小时的抢修方才结束。一直关注此事的汤美琳,得知供电员工在高温下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自备盒饭。一时,她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汤美琳记得,地处湘鄂交界幕阜山深处的柘坪村,群众曾不止一次地同她谈起,他们一辈子不会忘记,大年三十冰天地里,为他们能看上央视春晚而抢修线路的赵李桥镇供电所的员工。
瑞纷飞,人间玉宇。正是万家团圆庆新春的时候,离赵李桥镇10多公里的边远村柘坪,输电线路被冰冻压断。接到群众焦急的求援电话,镇供电所立即调派10名技术熟练的员工,赶赴现场。
阻进山路,车不能行,供电所员工徒步急行军。来到电线冻断处,他们立即投入抢修。结冰的电线与结冰的竹枝纠结在一起,怎么敲打也分不开。急中生智,他们围成一圈,艰难地生起一堆火,终于慢慢烤化冰块。
立杆、接线、检测、通电……五个多小时过去,山野夜色笼罩,抢修方才完毕。北风凛冽,寒意袭人。望着山间一处处农舍透出明亮的电灯光,家家响起欢乐的声音,饥寒交集的电力员工轻松地笑了,动身返程。
结束讲述时,汤美琳提出一个建议:“请你们到十几里外的羊楼洞看看,那里还有供电所一个电工组。”
地处湘鄂交接处的羊楼洞,曾是清代一个繁华的茶叶集散地。在不久前的乡镇改革中,独立建制的羊楼洞镇并入赵李桥镇,原设立的镇直部门,纷纷撤离。唯独供电所继续坚守,留下一个就近为农民服务的电工组,一道“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靓丽风景。
这一留,十里八乡的4000多个农户,供电故障随时可以排除。“电话一叫,电工就到”,成了农民群众的口头禅。
刚刚到附近一个村检修过线路的电工组长何航,坦然地告诉我们,因为服务及时,撤镇一年来,原羊楼洞管辖范围农村,用电上升到600多万千瓦时,增长50%。
荣获全省电力系统“一流班组”称号的赵李桥供电所,只是赤壁10多个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的供电部门,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近两年,全市农村供电量持续增长,电力部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齐头并进,双赢双荣,令人欣喜。智慧纷呈创意迭出最是处处景好日,看尽万千人间秀。
一个县级供电部门,最关键或者说最主要的管理部位在哪里?在调度中心。采访赤壁供电公司,我们对此有了深刻认识。
在赤壁人眼里,有着十多层高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