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盱眙:江苏省村村通电十周年
2006-05-23 17:35:13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5月21日上午,江苏盱眙县古桑乡季安村。来自新华社、经济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淮安日报等中央驻宁与江苏省、市媒体的20多名记者,再次聚焦这里。
10年前的1996年5月27日,江苏省扶贫通电“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全部告竣,时任常务副省长季允石亲手为季安村合闸送电!
众记者与当地干群一道,忆往昔,话发展,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电,这一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在盱眙有了长足发展,而且闪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彰显着基础与支撑作用。
(一)
点可以看作是面的缩影,也可以折射面上情况。
当初,“村村通”剪彩仪式选定在盱眙,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全省339个无电村中,淮安有319个,占全省总数的94.1%,而盱眙62个无电村又分别占省、市无电村总数的18.8%、19.4%。更为特殊的是,盱眙集平原、丘陵、河网、湖泊于一体,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着施工异常艰巨,然而,盱眙 “三统一、两同步、一优先”的扶贫通电经验,却走进了全省扶贫通电表彰大会的现场。
“村村通”之后,时隔一年,也是5月21日,盱眙却跻身全国农村电气化县的行列。
一时间媒体“不解”:一个省级贫困县何以领先于全国诸多县份,走出一条成功的农村电气化县创建之路?1988年,盱电人自马坝镇建成第一个用电标准镇起,即确立“迈小步、不停电、不走回头路”的创建方针,与乡村两级组织一起量力而行,年年推进用电标准化建设。仅盱电人或争取多方支持,或紧缩内部银根,累计投资就达4千多万元。实施扶贫通电,盱电人更是视为一次难得的契机:统一勘察设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材料供应;扶贫通电与用电标准化建设同步,与加强农电管理同步;自筹资金及时到位的,优先安排施工―― “三统一、两同步、一优先”的扶贫通电总方案,既调动了群众的办电积极性,又保证了每一个无电村施工经济高效,一步达到农村用电标准化。
盱电人把握政策契机与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最佳结合。
自1998年起,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的政策福音又一次惠顾盱眙,工程历时3年,总计投资达1.8亿元,创下两项历史记录:既相当于相邻两个县份之和,又超过了过去通电40年的电力建设总投入。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了2005年,再看盱眙何以由当初的“无电”到自豪!在县人代会和县委扩大会上,县领导两次宣布:盱眙的电力保障环境在苏北最优。的确,盱眙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所分别达2座、5座和12座,电力资产总量在苏北各县(市)名列前茅。
2003年,盱眙供电公司跨入全国一流县供电企业的队列之中。盱电人逐渐圆梦县级坚强电网,不仅仅受惠于一次次政策机遇――
(二)
如果说,当初,盱眙以贫困而成为“村村通”剪彩仪式的惠顾者;那么,今日盱眙,却是苏北地区一个颇具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代名词。到2005年底,盱眙的几张金字名片名扬四方: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吸引力的20个县(市)之一;中国龙虾节名列全国十大知名节庆之列;全国生态示范县;苏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山水旅游城市……
现实割不断与历史的内在联系,发展离不开原始的物质积累;而发展又与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电力发展概莫能外。
从来,“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就被盱电人生动书写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火热实践之中。
五届中国龙虾节,供电人的追求是:严肃纪律保供电、不折不扣保供电,提升形象保供电。由此,供电人连年收获 “服务中国龙虾节特殊贡献奖”。
自2002年起,每年,盱眙工业开发区总迎来市、县、乡三级干部千人观摩团的观摩。2002年3月以来,供电服务也逐年升级:率先于全县各单位,设立开发区供电服务部;率先于全县各单位,实行行政领导每周三到开发区轮流办公制;率先于全县各单位,推出供电施工服务部,提供近距离的供电施工服务……
优化的投资环境折射的是投资吸引力。目前,该县工业开发区已由当初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17平方公里。开发区累计引进投资40多亿元。
供电服务离不开硬件投入。难忘2003年5月18日!投资达9200万元的220千伏都梁变,迎来最后竣工验收的日子。其时,非典尚未平息,所有验收人员人人一副洁白的口罩,在别样的壮观中,也充分显现经济建设对电力的需求时不我待。这一变电所保障了工业开发区这一新兴负荷中心供电无虞。
2003年2月,江苏城乡各类电
10年前的1996年5月27日,江苏省扶贫通电“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全部告竣,时任常务副省长季允石亲手为季安村合闸送电!
众记者与当地干群一道,忆往昔,话发展,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电,这一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在盱眙有了长足发展,而且闪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彰显着基础与支撑作用。
(一)
点可以看作是面的缩影,也可以折射面上情况。
当初,“村村通”剪彩仪式选定在盱眙,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全省339个无电村中,淮安有319个,占全省总数的94.1%,而盱眙62个无电村又分别占省、市无电村总数的18.8%、19.4%。更为特殊的是,盱眙集平原、丘陵、河网、湖泊于一体,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着施工异常艰巨,然而,盱眙 “三统一、两同步、一优先”的扶贫通电经验,却走进了全省扶贫通电表彰大会的现场。
“村村通”之后,时隔一年,也是5月21日,盱眙却跻身全国农村电气化县的行列。
一时间媒体“不解”:一个省级贫困县何以领先于全国诸多县份,走出一条成功的农村电气化县创建之路?1988年,盱电人自马坝镇建成第一个用电标准镇起,即确立“迈小步、不停电、不走回头路”的创建方针,与乡村两级组织一起量力而行,年年推进用电标准化建设。仅盱电人或争取多方支持,或紧缩内部银根,累计投资就达4千多万元。实施扶贫通电,盱电人更是视为一次难得的契机:统一勘察设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材料供应;扶贫通电与用电标准化建设同步,与加强农电管理同步;自筹资金及时到位的,优先安排施工―― “三统一、两同步、一优先”的扶贫通电总方案,既调动了群众的办电积极性,又保证了每一个无电村施工经济高效,一步达到农村用电标准化。
盱电人把握政策契机与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最佳结合。
自1998年起,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的政策福音又一次惠顾盱眙,工程历时3年,总计投资达1.8亿元,创下两项历史记录:既相当于相邻两个县份之和,又超过了过去通电40年的电力建设总投入。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了2005年,再看盱眙何以由当初的“无电”到自豪!在县人代会和县委扩大会上,县领导两次宣布:盱眙的电力保障环境在苏北最优。的确,盱眙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所分别达2座、5座和12座,电力资产总量在苏北各县(市)名列前茅。
2003年,盱眙供电公司跨入全国一流县供电企业的队列之中。盱电人逐渐圆梦县级坚强电网,不仅仅受惠于一次次政策机遇――
(二)
如果说,当初,盱眙以贫困而成为“村村通”剪彩仪式的惠顾者;那么,今日盱眙,却是苏北地区一个颇具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代名词。到2005年底,盱眙的几张金字名片名扬四方: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吸引力的20个县(市)之一;中国龙虾节名列全国十大知名节庆之列;全国生态示范县;苏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山水旅游城市……
现实割不断与历史的内在联系,发展离不开原始的物质积累;而发展又与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电力发展概莫能外。
从来,“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就被盱电人生动书写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火热实践之中。
五届中国龙虾节,供电人的追求是:严肃纪律保供电、不折不扣保供电,提升形象保供电。由此,供电人连年收获 “服务中国龙虾节特殊贡献奖”。
自2002年起,每年,盱眙工业开发区总迎来市、县、乡三级干部千人观摩团的观摩。2002年3月以来,供电服务也逐年升级:率先于全县各单位,设立开发区供电服务部;率先于全县各单位,实行行政领导每周三到开发区轮流办公制;率先于全县各单位,推出供电施工服务部,提供近距离的供电施工服务……
优化的投资环境折射的是投资吸引力。目前,该县工业开发区已由当初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17平方公里。开发区累计引进投资40多亿元。
供电服务离不开硬件投入。难忘2003年5月18日!投资达9200万元的220千伏都梁变,迎来最后竣工验收的日子。其时,非典尚未平息,所有验收人员人人一副洁白的口罩,在别样的壮观中,也充分显现经济建设对电力的需求时不我待。这一变电所保障了工业开发区这一新兴负荷中心供电无虞。
2003年2月,江苏城乡各类电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