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胜在科技
2006-05-23 18:09:16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2004年,综合实力处于湖北省电力公司直管县前列的赤壁市供电公司,再一次主动迎战,申报成为国家电网公司14家“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之一,其试点目标是“建设完善、稳固和运行灵活、可靠的输、变电网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生产、经营管理保障体系;整合和完善计算机应用系统,实现全局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实现数字化管理;城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9%,农村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4%,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6%,高压线损率不高于6%,低压线损率不大于11%”。这对于一个县级供电企业而言,难度不言而喻。
三年战役,时已过半。赤壁市供电公司的电能指标、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电网之胜
一种“强身健脑”的锻炼
在试点县建设中,完善电网结构,建设一个框架坚固、运行灵活、供电可靠的输变电网络是核心内容。
2004~2006年,赤壁市供电公司根据科技示范县电网建设规划,陆续完成了110千伏荆泉变电站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电网项目,供电范围内35千伏及35千伏以上输电网络实现环网运行,开关无油化率逐步提升。完成改造10千伏线路110千米,配变151台,容量达31900千伏安,低压配电网络备用容量充裕,供电更加可靠。新增无功补偿装置57套13700千乏,实现了无功就地平衡、分层平衡,提高了电压质量,降低了线损,实现了电网的经济运行。投资47万元建设远程抄表系统,覆盖客户1700余户,实现了对相关台区的实时抄表、核算。
电网坚强不仅在于“肢体”,更在于“头脑”。该公司在为电网强身的同时,不断采用新的自动化技术,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数据库、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数据操作、监控等功能,2005年11月通过实用化复查验收;2005年,采用无功电压优化系统,对全网无功补偿设备进行在线管理,实现了主变分接开关调节次数最少、电压合格率最高、输电网损率最小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13座变电站和调度主站均配置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系统,确保继电保护电源和事故照明。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尽在掌握之中,先进技术的应用,让一切可控、在控、能控。
员工之胜
一段痛并快乐的成长
2004年,赤壁市供电公司提出了建设“一流(创一流)、二化(主业现代化、多种经营市场化)、三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四优(资源配置优化、条件优越、作风优良、服务优质)创新型企业”的目标。目前,赤壁市供电公司自动化体系中有生产管理系统、电网线损计算系统、营销系统、95598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及劳动保护系统等软件。随着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他们又增加了员工试题库系统,随机出题考试,不断提升员工的学习力,不让一名员工掉队。
这也是一次痛并快乐着的“洗脑”过程,思想观念在创新中更新,工作作风在工作中锤炼。如营销管理系统要求客户资料全部输入微机,就是一项工作量很大、要求极为细致、严格的基础工作,客户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上百万条信息需要采集,一条也不能少,一条也不能错。
赤壁市供电公司没有把创新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向管理延伸。在莼川供电营业所,所长吴于南告诉我们,他们负责12条10千伏线路上15000余客户的供电服务。两年来,他们进行了部分户表改造工作,用户也增加了6000户,在精细化的管理之下,线损率不断下降。2005年线损率5.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服务之胜
一次内涵外延的扩展
有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该公司的营销服务工作突破“玻璃墙”,实现了一个新跨越。
2005年7月,赤壁市水利局院内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突然烧毁。当时气温很高,暑气蒸人,200余户居民苦盼电来。抢修电话打通后的3个小时里,查询客户资料,搜索备品,入库领取备用变压器,运输,安装,调试,一一完成。电送上了,水利局职工在空调习习的凉风下,还有点不相信似地说:“这么快?这就好了?”
赤马港办事处的银能机械公司主营机械加工,月用电量10万千瓦时左右。通过线损计算系统的测算,他们需要进行适当的低压无功补偿。补偿设备投运后,该厂的平均电价每千瓦时下降了0.25元,一个月就节省电费5000余元。
线损计算系统能为客户省钱,营销管理系统却能明察秋毫。今年3月底,赤壁市供电公司从客户用电曲线上看到某化纤厂的用电量常常超出他们配变的额定值,有时超过15%左右,而配变运行依然正常。3月24日,他们请来咸宁供电公司稽查大队,对该公司配变容量进行实测,发现该公司为逃避基本电费,使用了一个假铭牌。“套牌”被查,“精明”的厂商无话可说,心服口服地补缴了电费
三年战役,时已过半。赤壁市供电公司的电能指标、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电网之胜
一种“强身健脑”的锻炼
在试点县建设中,完善电网结构,建设一个框架坚固、运行灵活、供电可靠的输变电网络是核心内容。
2004~2006年,赤壁市供电公司根据科技示范县电网建设规划,陆续完成了110千伏荆泉变电站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电网项目,供电范围内35千伏及35千伏以上输电网络实现环网运行,开关无油化率逐步提升。完成改造10千伏线路110千米,配变151台,容量达31900千伏安,低压配电网络备用容量充裕,供电更加可靠。新增无功补偿装置57套13700千乏,实现了无功就地平衡、分层平衡,提高了电压质量,降低了线损,实现了电网的经济运行。投资47万元建设远程抄表系统,覆盖客户1700余户,实现了对相关台区的实时抄表、核算。
电网坚强不仅在于“肢体”,更在于“头脑”。该公司在为电网强身的同时,不断采用新的自动化技术,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数据库、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数据操作、监控等功能,2005年11月通过实用化复查验收;2005年,采用无功电压优化系统,对全网无功补偿设备进行在线管理,实现了主变分接开关调节次数最少、电压合格率最高、输电网损率最小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13座变电站和调度主站均配置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系统,确保继电保护电源和事故照明。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尽在掌握之中,先进技术的应用,让一切可控、在控、能控。
员工之胜
一段痛并快乐的成长
2004年,赤壁市供电公司提出了建设“一流(创一流)、二化(主业现代化、多种经营市场化)、三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四优(资源配置优化、条件优越、作风优良、服务优质)创新型企业”的目标。目前,赤壁市供电公司自动化体系中有生产管理系统、电网线损计算系统、营销系统、95598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及劳动保护系统等软件。随着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他们又增加了员工试题库系统,随机出题考试,不断提升员工的学习力,不让一名员工掉队。
这也是一次痛并快乐着的“洗脑”过程,思想观念在创新中更新,工作作风在工作中锤炼。如营销管理系统要求客户资料全部输入微机,就是一项工作量很大、要求极为细致、严格的基础工作,客户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上百万条信息需要采集,一条也不能少,一条也不能错。
赤壁市供电公司没有把创新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向管理延伸。在莼川供电营业所,所长吴于南告诉我们,他们负责12条10千伏线路上15000余客户的供电服务。两年来,他们进行了部分户表改造工作,用户也增加了6000户,在精细化的管理之下,线损率不断下降。2005年线损率5.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服务之胜
一次内涵外延的扩展
有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该公司的营销服务工作突破“玻璃墙”,实现了一个新跨越。
2005年7月,赤壁市水利局院内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突然烧毁。当时气温很高,暑气蒸人,200余户居民苦盼电来。抢修电话打通后的3个小时里,查询客户资料,搜索备品,入库领取备用变压器,运输,安装,调试,一一完成。电送上了,水利局职工在空调习习的凉风下,还有点不相信似地说:“这么快?这就好了?”
赤马港办事处的银能机械公司主营机械加工,月用电量10万千瓦时左右。通过线损计算系统的测算,他们需要进行适当的低压无功补偿。补偿设备投运后,该厂的平均电价每千瓦时下降了0.25元,一个月就节省电费5000余元。
线损计算系统能为客户省钱,营销管理系统却能明察秋毫。今年3月底,赤壁市供电公司从客户用电曲线上看到某化纤厂的用电量常常超出他们配变的额定值,有时超过15%左右,而配变运行依然正常。3月24日,他们请来咸宁供电公司稽查大队,对该公司配变容量进行实测,发现该公司为逃避基本电费,使用了一个假铭牌。“套牌”被查,“精明”的厂商无话可说,心服口服地补缴了电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