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从群众的口碑中来――仪征新集供电所创建“群众满意农村基层站所”工作纪略
2006-04-04 09:26:55 来源:农电在线
A-
A+
电力18讯: 作者:王鹏 赵斐
3月30日下午,在江苏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仪征市供电公司新集供电所荣获2003―2005年度“最佳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该所曾获得2003年度“十佳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属扬州市首家连续两届获得如此殊荣的单位。那么,对于新集供电所,群众的满意从哪里来?
把客户的事当自己家的事
在新集镇,2005年一共有28家新落户的企业申请用电,但至少有20家企业的老板不知道供电所具体在什么地点。为什么?他们一次也不需要往供电所跑。他们只要把用电地址、负荷多大、什么时间用电报到镇上的招商办,招商办把情况一览表往供电所一送,就没有他们的事了,剩下的事全部由供电所来做。供电所最能体谅这些来创业的老板: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熟悉镇上的情况,也不认识人,让他们为用电的事来跑,不方便;再说,他们新办一个企业不容易,要做的事多着呢,我们多服务一点,他们就能多省一点心!
2005年初落户新集镇的扬州华懋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橡胶制品为主的私营企业,4月份企业申请基建临时用电,需要一台2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才能满足用电需求,而企业正式投产后的用电负荷是500千伏安的配变。新买一台200千伏安的配变,需要3万多元,但基建完成后就会成为闲置资产;一步到位安装500千伏安的配变,配变到位需要一次性投入近30万元,资金周转困难不说,还要多承担线损电费。公司林老板正愁云满面,供电所的同志主动上门为他提供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由供电所出面向供电公司有关部门求援租用一台200千伏安的配变给林老板用,待林老板基建完工后再改成500千伏安的配变。线路和变压器一周之内全部安装到位了,一年的租金才4000元,林老板为此少支付的线损电费就超过5000元,更不要说为他节省下了30万元的流动资金。难怪林老板说自己来新集镇创业是选对了地方。
让群众忘记供电所的存在
新集供电所善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服务精细化,超前服务。每年两忙季节,农村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为了脱粒、抽水,电线拉得到处是,老百姓光着脚板走来走去,多危险!由于电线质量没有保证,漏电导致跳闸情况时有发生,供电质量受到影响。新集供电所的同志坐不住了,抢在夏忙到来之前,他们经过调查摸底,在全镇13个村的田间场头安装了296只临时闸刀箱,方便群众接电生产。所里为此多出了近6万元的支出费用,但群众两忙临时用电方便了、省钱了、安全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由于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村村组组的大小企业也添了不少,用电量明显增加,部分线路线径嫌小,电压不稳定,为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停电时间,真正造福一方,新集供电所自加压力,加大了电网改造和技术改进的力度。2005年,所里先后投入资金120万元,新架高压线路2.3公里,新架低压线路4.4公里,改架低压线路3.5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5台,更换小容量配电变压器4台,使全镇的供电可靠性及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72%和99.61%。
作风过硬的供电“守护神”
供电所同志服务的身影无处不在,新集镇的老百姓想不记住他们都不容易。去年张集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能赶在重阳节这天住进新房子,新集供电所的同志功不可没。10月11日是重阳节,供电所10月7日才接到用电申请,8号、9号又是双休日,而且,敬老院经费困难,要给敬老院通电,外线材料所需费用对方一时拿不出来。供电所没有考虑这些,为了保证孤寡老人在重阳节“敬老日”这天按时搬进新居,他们放弃双休日的休息,加班加点,赶在10号前为敬老院接通了电。所需外线材料费3000余元,他们提也没有提,就当作又一次爱心捐赠。
新集供电所现有职工27名,这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去年8月上旬,强台风“麦莎”即将袭击仪征,预防台风的紧急动员大会刚结束,供电所陶为福等3名共产党员就主动请缨,要求增加班次,全天24小时参加防强台风“麦莎”袭击的抢修工作。8月7日上午,受9号台风“麦莎”波及,新集镇境内狂风四起,大雨倾盆,9时10分接到调度通知,10KV201街道线跳闸停电,要求迅速查明故障原因。接到通知后,3名党员顶着狂风、冒着骤雨赶到10KV201线路巡视,经过仔细巡查,发现花园村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压在201线路上导致跳闸停电。发现故障后,3名党员立即分工:一人负责做安全措施,两人负责锯树,到10时50分,故障终于排除了,高压恢复了供电,全身湿透的他们顾不得回家换身干净的衣服,赶往供电所继续待命。“麦莎”袭击期间,新集镇供电线路先后发生30余起故障,但由于有这一支作风过硬的供电“守护神”,企业的生产、群众的生活没有受到任何严重影响。
3月30日下午,在江苏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仪征市供电公司新集供电所荣获2003―2005年度“最佳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该所曾获得2003年度“十佳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属扬州市首家连续两届获得如此殊荣的单位。那么,对于新集供电所,群众的满意从哪里来?
把客户的事当自己家的事
在新集镇,2005年一共有28家新落户的企业申请用电,但至少有20家企业的老板不知道供电所具体在什么地点。为什么?他们一次也不需要往供电所跑。他们只要把用电地址、负荷多大、什么时间用电报到镇上的招商办,招商办把情况一览表往供电所一送,就没有他们的事了,剩下的事全部由供电所来做。供电所最能体谅这些来创业的老板: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熟悉镇上的情况,也不认识人,让他们为用电的事来跑,不方便;再说,他们新办一个企业不容易,要做的事多着呢,我们多服务一点,他们就能多省一点心!
2005年初落户新集镇的扬州华懋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橡胶制品为主的私营企业,4月份企业申请基建临时用电,需要一台2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才能满足用电需求,而企业正式投产后的用电负荷是500千伏安的配变。新买一台200千伏安的配变,需要3万多元,但基建完成后就会成为闲置资产;一步到位安装500千伏安的配变,配变到位需要一次性投入近30万元,资金周转困难不说,还要多承担线损电费。公司林老板正愁云满面,供电所的同志主动上门为他提供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由供电所出面向供电公司有关部门求援租用一台200千伏安的配变给林老板用,待林老板基建完工后再改成500千伏安的配变。线路和变压器一周之内全部安装到位了,一年的租金才4000元,林老板为此少支付的线损电费就超过5000元,更不要说为他节省下了30万元的流动资金。难怪林老板说自己来新集镇创业是选对了地方。
让群众忘记供电所的存在
新集供电所善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服务精细化,超前服务。每年两忙季节,农村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为了脱粒、抽水,电线拉得到处是,老百姓光着脚板走来走去,多危险!由于电线质量没有保证,漏电导致跳闸情况时有发生,供电质量受到影响。新集供电所的同志坐不住了,抢在夏忙到来之前,他们经过调查摸底,在全镇13个村的田间场头安装了296只临时闸刀箱,方便群众接电生产。所里为此多出了近6万元的支出费用,但群众两忙临时用电方便了、省钱了、安全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由于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村村组组的大小企业也添了不少,用电量明显增加,部分线路线径嫌小,电压不稳定,为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停电时间,真正造福一方,新集供电所自加压力,加大了电网改造和技术改进的力度。2005年,所里先后投入资金120万元,新架高压线路2.3公里,新架低压线路4.4公里,改架低压线路3.5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5台,更换小容量配电变压器4台,使全镇的供电可靠性及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72%和99.61%。
作风过硬的供电“守护神”
供电所同志服务的身影无处不在,新集镇的老百姓想不记住他们都不容易。去年张集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能赶在重阳节这天住进新房子,新集供电所的同志功不可没。10月11日是重阳节,供电所10月7日才接到用电申请,8号、9号又是双休日,而且,敬老院经费困难,要给敬老院通电,外线材料所需费用对方一时拿不出来。供电所没有考虑这些,为了保证孤寡老人在重阳节“敬老日”这天按时搬进新居,他们放弃双休日的休息,加班加点,赶在10号前为敬老院接通了电。所需外线材料费3000余元,他们提也没有提,就当作又一次爱心捐赠。
新集供电所现有职工27名,这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去年8月上旬,强台风“麦莎”即将袭击仪征,预防台风的紧急动员大会刚结束,供电所陶为福等3名共产党员就主动请缨,要求增加班次,全天24小时参加防强台风“麦莎”袭击的抢修工作。8月7日上午,受9号台风“麦莎”波及,新集镇境内狂风四起,大雨倾盆,9时10分接到调度通知,10KV201街道线跳闸停电,要求迅速查明故障原因。接到通知后,3名党员顶着狂风、冒着骤雨赶到10KV201线路巡视,经过仔细巡查,发现花园村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压在201线路上导致跳闸停电。发现故障后,3名党员立即分工:一人负责做安全措施,两人负责锯树,到10时50分,故障终于排除了,高压恢复了供电,全身湿透的他们顾不得回家换身干净的衣服,赶往供电所继续待命。“麦莎”袭击期间,新集镇供电线路先后发生30余起故障,但由于有这一支作风过硬的供电“守护神”,企业的生产、群众的生活没有受到任何严重影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