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供电经验”
2006-04-28 09:19:59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尹建明 本网记者 李洪明
从2004年9月以来的一年多时间,赣州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探索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中,赣州供电公司结合行业特点果断介入、积极参与,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主动介入塑造电网新形象
2004年9月,赣州市委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当时,许多行业因怕当“出头鸟”,都处在观望之中。赣州供电公司领导班子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果敢魄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决定主动介入,积极投入到该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精神,赣州公司及时召开了专门会议,党委书记余唯理主动挑起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担子,并迅速组建了由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赣州供电公司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管用电和农电工作的副总经理为常务副组长,具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紧接着,赣州公司在所辖的各县(市)供电公司也相应设立组织机构,使全市供电系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很快形成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班子其他成员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随后,赣州供电公司将农村供电规划建设和无电村通电等重点工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制订了《赣州供电公司200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年度工作目标:一是根据电力的行业优势和特点,督促各县供电公司积极参与和配合全市的新农村建设。结合供电企业的特点和优势,赣州公司提出,在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配合政府各部门做好新农村社区建设电力方面的配套服务工作,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配合做好新村镇的规划建设和新村镇的电网规划与设计工作,使农村电网达到电网布局合理,供电可靠的要求。在《赣州市委关于一轮(2004―2006)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乡扶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下发后,赣州公司选择崇义县横水镇两个村作为包扶示范村,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身体力行地推进这两个村的新农村建设。
赣州供电公司还要求各县供电公司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当地新农村建设搞好电力配套服务,并明确,各县供电公司党政一把手担任县供电公司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健全办事机构。在一年多时间里,赣州供电公司党政一把手以及其他班子成员均分头下到各县供电公司以及公司在崇义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挂点单位,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为工作队和挂点的扶贫村建设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使供电企业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赢得了主动,塑造了供电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上山下乡建设新农村
2005年4月19日,中共赣州市委组织部向市委各部门、市直、驻市有关单位发出了一份商函,在相关部门、单位选派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赴基层协助抓新农村建设工作。赣州供电公司虽是中央企业,但接函后积极响应,立即选派了两名中层干部和两名管理人员,组成两个工作小组,分别下到崇义县横水镇两个贫困村建立了两个新农村建设包扶示范点,并拔出1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供电公司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的同志进驻基层村小组后,做到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选择“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首先在所在村组全面开展“三清”,稳步推进“三改”。实践证明,“三清三改”是广大农民需求最迫切、最容易得到实惠、最受农民欢迎的事情,触动了农民的“兴奋点”,调动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随后,供电工作小组的同志又以“三清三改”为牵引,不失时机地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并且探索出了村庄改造建设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等。
新农村建设开展后,供电公司新农村工作小组的同志克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困难,帮助所在村组编制村庄规划。在搞好规划的同时,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引导农民到规划区内建房,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在村镇规划建设中,供电工作小组的同志按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坚持“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三配套”的村镇规划建设理念。“一个保留”,即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客家建筑文化、彰显赣南客家文化底蕴,注意保护山体、河流、水塘、凸现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两个坚持”,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
从2004年9月以来的一年多时间,赣州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探索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中,赣州供电公司结合行业特点果断介入、积极参与,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主动介入塑造电网新形象
2004年9月,赣州市委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当时,许多行业因怕当“出头鸟”,都处在观望之中。赣州供电公司领导班子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果敢魄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决定主动介入,积极投入到该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精神,赣州公司及时召开了专门会议,党委书记余唯理主动挑起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担子,并迅速组建了由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赣州供电公司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管用电和农电工作的副总经理为常务副组长,具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紧接着,赣州公司在所辖的各县(市)供电公司也相应设立组织机构,使全市供电系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很快形成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班子其他成员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随后,赣州供电公司将农村供电规划建设和无电村通电等重点工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制订了《赣州供电公司200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年度工作目标:一是根据电力的行业优势和特点,督促各县供电公司积极参与和配合全市的新农村建设。结合供电企业的特点和优势,赣州公司提出,在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配合政府各部门做好新农村社区建设电力方面的配套服务工作,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配合做好新村镇的规划建设和新村镇的电网规划与设计工作,使农村电网达到电网布局合理,供电可靠的要求。在《赣州市委关于一轮(2004―2006)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乡扶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下发后,赣州公司选择崇义县横水镇两个村作为包扶示范村,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身体力行地推进这两个村的新农村建设。
赣州供电公司还要求各县供电公司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当地新农村建设搞好电力配套服务,并明确,各县供电公司党政一把手担任县供电公司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健全办事机构。在一年多时间里,赣州供电公司党政一把手以及其他班子成员均分头下到各县供电公司以及公司在崇义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挂点单位,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为工作队和挂点的扶贫村建设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使供电企业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赢得了主动,塑造了供电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上山下乡建设新农村
2005年4月19日,中共赣州市委组织部向市委各部门、市直、驻市有关单位发出了一份商函,在相关部门、单位选派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赴基层协助抓新农村建设工作。赣州供电公司虽是中央企业,但接函后积极响应,立即选派了两名中层干部和两名管理人员,组成两个工作小组,分别下到崇义县横水镇两个贫困村建立了两个新农村建设包扶示范点,并拔出1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供电公司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的同志进驻基层村小组后,做到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选择“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首先在所在村组全面开展“三清”,稳步推进“三改”。实践证明,“三清三改”是广大农民需求最迫切、最容易得到实惠、最受农民欢迎的事情,触动了农民的“兴奋点”,调动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随后,供电工作小组的同志又以“三清三改”为牵引,不失时机地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并且探索出了村庄改造建设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等。
新农村建设开展后,供电公司新农村工作小组的同志克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困难,帮助所在村组编制村庄规划。在搞好规划的同时,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引导农民到规划区内建房,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在村镇规划建设中,供电工作小组的同志按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坚持“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三配套”的村镇规划建设理念。“一个保留”,即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客家建筑文化、彰显赣南客家文化底蕴,注意保护山体、河流、水塘、凸现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两个坚持”,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