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触电情节
2006-05-07 23:50:50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一个享誉全球的名字;一个步出江南,走向世界的名字,这就是柯桥。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柯桥经济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跟着提高了。原先破烂的平房如今都变成了5、6层的公寓。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某个社区的成员;穿的破棉衣变成了笔挺的西装;吃的霉干菜变成了满桌的大鱼大肉。瞧:鲤鱼、烤鸭、螃蟹、甲鱼……原来的破三轮,一下子成了一辆辆名牌轿车。看,奔驰、宝马、桑塔那……”
是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柯桥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城市正焕发着新的活力。然而,所有这一切发展,都离不开供电企业,离不开近年来的城乡电网建设改造。
日进斗金“金柯桥”
柯桥,中国轻纺城的所在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集地,同时又是一个拥有“水乡”、“桥乡”、“石乡”和“酒乡”之美誉的百年古镇。2001年绍兴县新县城迁至柯桥后,柯桥成为了绍兴县的政治、经济中心,号称“日进斗金金柯桥”,更有人称之为绍兴的“浦东”。可是谁又知道,如今高楼鳞次栉比、万商云集的新县城柯桥,二十多年前还是一个只有十几条电力线路的小镇。
绍兴县地处浙江省东部富庶的宁绍平原,该县多次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浙江第一县。绍兴县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强大的产业支撑上,2005年全县工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1363.25亿元,利润总额为52.67亿元。众所周知,绍兴县是中国纺织基地县,纺织业是绍兴县的支柱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0%。而纺织企业又主要聚集在以柯桥为中心的绍兴县西域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柯桥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柯桥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发展成为了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1年,县政府又将所有机构迁到柯桥,并提出“把柯桥建设成为一个统率全县经济、辐射集镇、带动整个农村城镇化的功能完备的县域中心”。目前,柯桥地区已拥有着纺机、纺丝、织造、印染、服装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其中,亚洲最大的轻纺面料交易市场――中国轻纺城就坐落在柯桥,2005年交易额276.27亿元,每天有5-6万客流,交易品种1万余种,有130多条专业托运线路通达全国各地。作为一级批发市场,中国轻纺城起着中国纺织面料价格“晴雨表”的作用,同时也日益成为国际纺织品交流中心,约有2000左右外商常驻采购。真可谓“赤橙黄绿紫五彩缤纷,东西南北中万商云集”。
伢咋成了城市人了呐
提起柯桥的发展,家住裕民小区38栋406室60多岁的张大爷深有感触,他向笔者介绍说:“上个世纪30年代我们柯桥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上有枫桥千条扁担,下有柯桥千支撑杆’,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当时柯桥千船竞渡,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但和现在比起来,昔日的柯桥还是相差甚远。”裕民小区是柯桥的其中一个安置小区,住着周边村庄三百多户拆迁农户。像这样的安置小区在柯桥有十几个。张大爷说,“现在的日子过得正当叫红火,做饭不用灶火,而是家家户户用上电磁炉、微波炉的,家里一个空调不够,装上三四个,洗澡用上了电热水器不说,听说很多家里还装了什么按摩浴缸、冲浪浴缸,这在过去啊想都不敢想。以前五点多就要起床去收拾那一亩三分地,如今住公寓了还照常六点不到就起床,不过现在是到社区的健身角去早锻炼 。”张大爷打趣地说,“伢当了半个多世纪的农民,没想到如今倒成了地地道道的城市人了。”
后来,柯桥供电分局的一位老电工告诉笔者,原先柯桥电力大楼刚建成的时候,三面都是稻田,当时心里还嘀咕怎么建在这么个偏僻的地方,可是你现在看看,周围全是现代化的商务楼,我们这反成了中心地段,在柯桥很难看到田野了。
在采访绍兴县副县长应良波时笔者了解到,目前,绍兴县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小康的目标已经实现,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而这里的农民正在走向市民化,农村正在走向城市化。2005年绍兴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收入比为1.96:1。目前,柯桥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城乡居民中个私老板众多,即使是在柯桥农村的农民家里,空调等家用电器相当普及,生活已离不开电。应良波说,当初以为超前5至10年的电网建设,现今还没过去两三年,经济发展形势就基本要赶上了当初的电网规划和建设。是的,柯桥的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从用电增长形势来看,1999年,柯桥及周边地区的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1亿千瓦时左右。六年后,柯桥地区社会用电量翻了一番多,2005年已经达到了57.82亿千瓦时,占全县用电量的80%多,占绍兴全市用电量的40%左右。
20平方公里=1座110千伏变电所
为了加快柯桥
是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柯桥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城市正焕发着新的活力。然而,所有这一切发展,都离不开供电企业,离不开近年来的城乡电网建设改造。
日进斗金“金柯桥”
柯桥,中国轻纺城的所在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集地,同时又是一个拥有“水乡”、“桥乡”、“石乡”和“酒乡”之美誉的百年古镇。2001年绍兴县新县城迁至柯桥后,柯桥成为了绍兴县的政治、经济中心,号称“日进斗金金柯桥”,更有人称之为绍兴的“浦东”。可是谁又知道,如今高楼鳞次栉比、万商云集的新县城柯桥,二十多年前还是一个只有十几条电力线路的小镇。
绍兴县地处浙江省东部富庶的宁绍平原,该县多次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浙江第一县。绍兴县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强大的产业支撑上,2005年全县工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1363.25亿元,利润总额为52.67亿元。众所周知,绍兴县是中国纺织基地县,纺织业是绍兴县的支柱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0%。而纺织企业又主要聚集在以柯桥为中心的绍兴县西域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柯桥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柯桥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发展成为了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1年,县政府又将所有机构迁到柯桥,并提出“把柯桥建设成为一个统率全县经济、辐射集镇、带动整个农村城镇化的功能完备的县域中心”。目前,柯桥地区已拥有着纺机、纺丝、织造、印染、服装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其中,亚洲最大的轻纺面料交易市场――中国轻纺城就坐落在柯桥,2005年交易额276.27亿元,每天有5-6万客流,交易品种1万余种,有130多条专业托运线路通达全国各地。作为一级批发市场,中国轻纺城起着中国纺织面料价格“晴雨表”的作用,同时也日益成为国际纺织品交流中心,约有2000左右外商常驻采购。真可谓“赤橙黄绿紫五彩缤纷,东西南北中万商云集”。
伢咋成了城市人了呐
提起柯桥的发展,家住裕民小区38栋406室60多岁的张大爷深有感触,他向笔者介绍说:“上个世纪30年代我们柯桥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上有枫桥千条扁担,下有柯桥千支撑杆’,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当时柯桥千船竞渡,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但和现在比起来,昔日的柯桥还是相差甚远。”裕民小区是柯桥的其中一个安置小区,住着周边村庄三百多户拆迁农户。像这样的安置小区在柯桥有十几个。张大爷说,“现在的日子过得正当叫红火,做饭不用灶火,而是家家户户用上电磁炉、微波炉的,家里一个空调不够,装上三四个,洗澡用上了电热水器不说,听说很多家里还装了什么按摩浴缸、冲浪浴缸,这在过去啊想都不敢想。以前五点多就要起床去收拾那一亩三分地,如今住公寓了还照常六点不到就起床,不过现在是到社区的健身角去早锻炼 。”张大爷打趣地说,“伢当了半个多世纪的农民,没想到如今倒成了地地道道的城市人了。”
后来,柯桥供电分局的一位老电工告诉笔者,原先柯桥电力大楼刚建成的时候,三面都是稻田,当时心里还嘀咕怎么建在这么个偏僻的地方,可是你现在看看,周围全是现代化的商务楼,我们这反成了中心地段,在柯桥很难看到田野了。
在采访绍兴县副县长应良波时笔者了解到,目前,绍兴县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小康的目标已经实现,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而这里的农民正在走向市民化,农村正在走向城市化。2005年绍兴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收入比为1.96:1。目前,柯桥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城乡居民中个私老板众多,即使是在柯桥农村的农民家里,空调等家用电器相当普及,生活已离不开电。应良波说,当初以为超前5至10年的电网建设,现今还没过去两三年,经济发展形势就基本要赶上了当初的电网规划和建设。是的,柯桥的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从用电增长形势来看,1999年,柯桥及周边地区的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1亿千瓦时左右。六年后,柯桥地区社会用电量翻了一番多,2005年已经达到了57.82亿千瓦时,占全县用电量的80%多,占绍兴全市用电量的40%左右。
20平方公里=1座110千伏变电所
为了加快柯桥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