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春城好风光――长春供电公司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2006-05-16 14:36:17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张 莹 黄建威
5月,北国春城――长春生机勃勃。一望无际的田野穿上了绿色的新装,空气中仿佛浸润着稻花的清香。
多年来,长春供电公司致力于农村电网建设,不辱“先行官”使命,以优质的服务,为黑土地上的农民搭建起致富的平台,引得一只只“金凤凰”飞落春城。
建设坚强电网
长春供电公司下辖6个农电有限公司,担负着110万客户的供电任务,年售电量20亿千瓦时。十几年前,长春部分农村地区供电线路老化,设备陈旧,电压不稳,电价偏高。“电灯像萤火,电视雪花点,水泵不打转”成为这里农民用电的真实写照。
1992年,长春供电公司启动“以网惠农”工程,扩大了电网的覆盖范围,使得农村“户户通电”率达到了99.99%。累计投资13.89亿元、历时7年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将一个网架坚强、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电网带给了黑土地上的广大农民。与此同时,农电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长春供电公司分期分批取消村电工,由供电所员工直管到户,“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初步改变了农村用电管理的混乱局面。他们重组农电工作部,由农电工作部统一行使对农电公司资金、成本、农电工队伍的管理职能,实现了农电工作由业务指导型向垂直管理型转变。同时该公司还出台了考评、激励、奖惩三项常态机制,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良好格局。
2001年以前,长春地区每千瓦时1元钱以上的高电费台区就有1000多个。“两改一同价”后,该地区农村居民照明电价降到了每千瓦时0.6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000多万元。
“十一五”期间,长春供电公司还将投资12.5亿元,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电力的需求。
搭建致富平台
长春地区春季多旱少雨,农民春种大多依赖抽水浇灌。长春供电公司为确保农耕时节用电,每年都要组织近100个支农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送去“及时电”。
乐山镇长虹、长兴两村现有良田1500余亩。今年春耕春种的节骨眼上,两村机井上用来抽水灌溉的电动机因电压不足抽不出水来,村民们一筹莫展。长春城郊农电公司支农小分队及时出动,突击立杆53基,新装50千伏安变压器4台,架设低压绝缘导线1160米。乐山农电所现场办公,报装登记,施工送电。终于,机井里又喷出了清流,浇灌着干涸的农田,也滋润了农民兄弟的心田。他们高兴地说,浇地用电有了保证,今年肯定大丰收。
农安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今年,农安农电公司投入资金50万元,在永安、伏龙泉、巴吉垒等乡镇新增主变压器8台,调容、串容和临时更换变压器达700多台。双阳区农电公司和九台市农电公司各支农小分队驻扎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兄弟同作息,无偿调容、检修,确保了万顷水田的灌溉用电。
长春供电公司还针对农民使用柴油机抽水灌溉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利用农网改造契机,多方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将电力线路向全地区100余万亩良田延伸。电动机取代柴油机抽水后,农民兄弟种田的支出减少近一半。
为建立起优质服务常态机制,长春供电公司自上而下成立了优质服务办公室,潜心打造“亲情化”服务平台。他们开通了集客户用电报装、报修、咨询、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客户服务热线,全力推行“透明化”服务。在完善台区公示栏的基础上,他们还投资60余万元,为农村用电客户发放“客户用电阳光卡”、“便民服务卡”,将25万块杆顶电表下移,满足了客户用电的知情权。
引来“凤凰”栖枝
为营造和谐的用电环境,长春供电公司层层签订优质服务与行风建设责任状,纳入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该公司所辖各农电公司纷纷出台了各具特色且操作性强的新措施,为农村的招商引资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榆树农电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动,开辟了“用电服务快车道”。在得知四海集团实业公司打算投资1000余万元在榆树兴建畜产品基地后,榆树农电公司超前服务,为其架设了一条专用线路。从设计、施工到送电,一天完成。基地投产后,带动了榆树周边乡镇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长春大合集团是吉林省知名企业。该公司落户德惠市后,为当地解决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大合集团决定投资意向之初,在咨询用电保障时,德惠农电部门为其量身定制了“远近兼顾三步走”的建设规划,得到了投资方的高度赞赏。供电部门的优质服务,促成了该项目落户德惠
5月,北国春城――长春生机勃勃。一望无际的田野穿上了绿色的新装,空气中仿佛浸润着稻花的清香。
多年来,长春供电公司致力于农村电网建设,不辱“先行官”使命,以优质的服务,为黑土地上的农民搭建起致富的平台,引得一只只“金凤凰”飞落春城。
建设坚强电网
长春供电公司下辖6个农电有限公司,担负着110万客户的供电任务,年售电量20亿千瓦时。十几年前,长春部分农村地区供电线路老化,设备陈旧,电压不稳,电价偏高。“电灯像萤火,电视雪花点,水泵不打转”成为这里农民用电的真实写照。
1992年,长春供电公司启动“以网惠农”工程,扩大了电网的覆盖范围,使得农村“户户通电”率达到了99.99%。累计投资13.89亿元、历时7年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将一个网架坚强、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电网带给了黑土地上的广大农民。与此同时,农电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长春供电公司分期分批取消村电工,由供电所员工直管到户,“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初步改变了农村用电管理的混乱局面。他们重组农电工作部,由农电工作部统一行使对农电公司资金、成本、农电工队伍的管理职能,实现了农电工作由业务指导型向垂直管理型转变。同时该公司还出台了考评、激励、奖惩三项常态机制,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良好格局。
2001年以前,长春地区每千瓦时1元钱以上的高电费台区就有1000多个。“两改一同价”后,该地区农村居民照明电价降到了每千瓦时0.6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000多万元。
“十一五”期间,长春供电公司还将投资12.5亿元,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电力的需求。
搭建致富平台
长春地区春季多旱少雨,农民春种大多依赖抽水浇灌。长春供电公司为确保农耕时节用电,每年都要组织近100个支农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送去“及时电”。
乐山镇长虹、长兴两村现有良田1500余亩。今年春耕春种的节骨眼上,两村机井上用来抽水灌溉的电动机因电压不足抽不出水来,村民们一筹莫展。长春城郊农电公司支农小分队及时出动,突击立杆53基,新装50千伏安变压器4台,架设低压绝缘导线1160米。乐山农电所现场办公,报装登记,施工送电。终于,机井里又喷出了清流,浇灌着干涸的农田,也滋润了农民兄弟的心田。他们高兴地说,浇地用电有了保证,今年肯定大丰收。
农安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今年,农安农电公司投入资金50万元,在永安、伏龙泉、巴吉垒等乡镇新增主变压器8台,调容、串容和临时更换变压器达700多台。双阳区农电公司和九台市农电公司各支农小分队驻扎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兄弟同作息,无偿调容、检修,确保了万顷水田的灌溉用电。
长春供电公司还针对农民使用柴油机抽水灌溉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利用农网改造契机,多方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将电力线路向全地区100余万亩良田延伸。电动机取代柴油机抽水后,农民兄弟种田的支出减少近一半。
为建立起优质服务常态机制,长春供电公司自上而下成立了优质服务办公室,潜心打造“亲情化”服务平台。他们开通了集客户用电报装、报修、咨询、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客户服务热线,全力推行“透明化”服务。在完善台区公示栏的基础上,他们还投资60余万元,为农村用电客户发放“客户用电阳光卡”、“便民服务卡”,将25万块杆顶电表下移,满足了客户用电的知情权。
引来“凤凰”栖枝
为营造和谐的用电环境,长春供电公司层层签订优质服务与行风建设责任状,纳入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该公司所辖各农电公司纷纷出台了各具特色且操作性强的新措施,为农村的招商引资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榆树农电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动,开辟了“用电服务快车道”。在得知四海集团实业公司打算投资1000余万元在榆树兴建畜产品基地后,榆树农电公司超前服务,为其架设了一条专用线路。从设计、施工到送电,一天完成。基地投产后,带动了榆树周边乡镇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长春大合集团是吉林省知名企业。该公司落户德惠市后,为当地解决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大合集团决定投资意向之初,在咨询用电保障时,德惠农电部门为其量身定制了“远近兼顾三步走”的建设规划,得到了投资方的高度赞赏。供电部门的优质服务,促成了该项目落户德惠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