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电业公司扶贫救助二三事
2006-03-08 08:52:21 来源:工人日报
A-
A+
电力18讯: 即墨市电业公司积极实践“三个代表”,视群众为衣食父母,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不断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些年,已投入大量资金帮助贫困村架电拉线、开发荒山、救助失学、修桥铺路。由于这些事件件都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因而赢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也留下了感人的故事一串串。
千年孤岛电灯亮
这是女岛居民发给即墨市电业公司经理孙立山的一封信的一段摘录:“我们有电了,可以看电视、可以打开冰箱做我们想吃的美味佳肴,享受城里人的生活了!”1月6日,笔者踏上了这座孤岛,的确感受到了他们的现代新生活:14户人家购进彩电13台、冰箱6台、电风扇18台,居民黄晓山等4户人家还看上了VCD。他们说,有电以后的生活有滋有味。
女岛位于女岛港西南方,与山南村隔海相望,面积0.29平方公里。由于远离大陆,长期以来岛上居民无法得到正常的电力供应。各项开发也备受制约,居民盼电心切。市电业公司经考证后,决定投资70万元敷设海底电缆向该岛输电,并将日子选定在2003年1月20日,农历腊月18日大潮日。
20日一大早,市电业公司上百名干部职工就冒着零下6℃的低温来到施工现场,将11吨重的电缆线轴安放好。9时30分,海潮渐渐退去,40名驻军官兵率先拉动电缆,徐徐送入海中。附近村庄的几百名群众也自发来到工地加入了施工队伍。此时,海上刮起6级西北风,冰冷刺骨,却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面对拉到家门口的电缆,67岁的岛上居民黄道显动情地说:“我们家已在岛上生活了五代人,以前点油灯照明,1987年花3000多元钱用上风力发电机,可用起来还是不方便,后来也坏了,做梦都不敢想小岛上能拉上电,共产党好!‘三个代表’好!”
围子山上果茶香
6月到8月,是围子山最壮观的季节,山下流水潺潺,山上郁郁葱葱,给人的第一个感官冲击就是“满目青山远,果茶香四方”。看山赏水的人大多来自即墨以外,他们个个乐不思返。看到这般成就围子山上的主人孙吉山就会回忆起即墨电业援助他时的情景。
孙吉山是下岗职工。前年,他承包了800亩荒山搞开发。由于缺电,山上的果树茶园无法浇灌,开发成为期盼。事情反映到电业公司,经理孙立山当机立断:“群众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并立即赶赴围子山现场办公,毅然出资12万元,组织职工冒酷暑架电。
围子山地处偏远,道窄路险,施工非常艰难,现场勘测由市东供电所担负,6名工作人员冒着近40度的高温,穿草丛、越荆棘,每天步行往返十几里山路,运输线杆全凭人推肩扛。架线时,线路工王玉官中暑昏倒,王培全放线被虫叮得全身发肿,炮手朱敦伟家属住院顾不上照料,但谁都不说一声苦、叫一下累。短短几天,新上变压器一台,立杆29基,架设线路2.4千米。
电通了,水引上山了,孙吉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高兴得逢人就夸,是即墨电业为围子山播撒了绿色、播种了希望。在为即墨市电业公司送锦旗时,他异常感动地说:“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百姓,能得到这般关爱,我一生都铭记心中。”
贫困学生进学堂
即墨市南中学一间明亮的教室里,一个朴实的女孩儿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她就是环秀办事处张家土桥村的孙美玲,一个曾经近乎辍学的学生。
孙美玲的母亲收入微薄,弟弟尚且年幼,久病的外祖母还寄养在她家,家境十分贫寒。即墨电业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她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政工人事部、纪委、工会、实业公司四个部室的同志个人捐款,每逢开学之时,就为姐弟俩送去300元钱和一宗学习用品,一直扶持了4年。龙山街道办事处西九小学的于园园,与59岁的聋哑人于文茂相依为命,公司电管部和物资公司的同志不时地去看望他们。节假日谷丽霞还把于园园接到家中,当成自己的闺女为她理发、洗澡,换上早就准备好的漂亮衣服,领着逛商场购买学习用品。
近几年,即墨市电业公司把开展结对救助贫困学生活动作为向社会奉献爱心、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已与十几家贫困家庭结亲,帮助13名儿童修完学业。
千年孤岛电灯亮
这是女岛居民发给即墨市电业公司经理孙立山的一封信的一段摘录:“我们有电了,可以看电视、可以打开冰箱做我们想吃的美味佳肴,享受城里人的生活了!”1月6日,笔者踏上了这座孤岛,的确感受到了他们的现代新生活:14户人家购进彩电13台、冰箱6台、电风扇18台,居民黄晓山等4户人家还看上了VCD。他们说,有电以后的生活有滋有味。
女岛位于女岛港西南方,与山南村隔海相望,面积0.29平方公里。由于远离大陆,长期以来岛上居民无法得到正常的电力供应。各项开发也备受制约,居民盼电心切。市电业公司经考证后,决定投资70万元敷设海底电缆向该岛输电,并将日子选定在2003年1月20日,农历腊月18日大潮日。
20日一大早,市电业公司上百名干部职工就冒着零下6℃的低温来到施工现场,将11吨重的电缆线轴安放好。9时30分,海潮渐渐退去,40名驻军官兵率先拉动电缆,徐徐送入海中。附近村庄的几百名群众也自发来到工地加入了施工队伍。此时,海上刮起6级西北风,冰冷刺骨,却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面对拉到家门口的电缆,67岁的岛上居民黄道显动情地说:“我们家已在岛上生活了五代人,以前点油灯照明,1987年花3000多元钱用上风力发电机,可用起来还是不方便,后来也坏了,做梦都不敢想小岛上能拉上电,共产党好!‘三个代表’好!”
围子山上果茶香
6月到8月,是围子山最壮观的季节,山下流水潺潺,山上郁郁葱葱,给人的第一个感官冲击就是“满目青山远,果茶香四方”。看山赏水的人大多来自即墨以外,他们个个乐不思返。看到这般成就围子山上的主人孙吉山就会回忆起即墨电业援助他时的情景。
孙吉山是下岗职工。前年,他承包了800亩荒山搞开发。由于缺电,山上的果树茶园无法浇灌,开发成为期盼。事情反映到电业公司,经理孙立山当机立断:“群众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并立即赶赴围子山现场办公,毅然出资12万元,组织职工冒酷暑架电。
围子山地处偏远,道窄路险,施工非常艰难,现场勘测由市东供电所担负,6名工作人员冒着近40度的高温,穿草丛、越荆棘,每天步行往返十几里山路,运输线杆全凭人推肩扛。架线时,线路工王玉官中暑昏倒,王培全放线被虫叮得全身发肿,炮手朱敦伟家属住院顾不上照料,但谁都不说一声苦、叫一下累。短短几天,新上变压器一台,立杆29基,架设线路2.4千米。
电通了,水引上山了,孙吉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高兴得逢人就夸,是即墨电业为围子山播撒了绿色、播种了希望。在为即墨市电业公司送锦旗时,他异常感动地说:“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百姓,能得到这般关爱,我一生都铭记心中。”
贫困学生进学堂
即墨市南中学一间明亮的教室里,一个朴实的女孩儿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她就是环秀办事处张家土桥村的孙美玲,一个曾经近乎辍学的学生。
孙美玲的母亲收入微薄,弟弟尚且年幼,久病的外祖母还寄养在她家,家境十分贫寒。即墨电业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她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政工人事部、纪委、工会、实业公司四个部室的同志个人捐款,每逢开学之时,就为姐弟俩送去300元钱和一宗学习用品,一直扶持了4年。龙山街道办事处西九小学的于园园,与59岁的聋哑人于文茂相依为命,公司电管部和物资公司的同志不时地去看望他们。节假日谷丽霞还把于园园接到家中,当成自己的闺女为她理发、洗澡,换上早就准备好的漂亮衣服,领着逛商场购买学习用品。
近几年,即墨市电业公司把开展结对救助贫困学生活动作为向社会奉献爱心、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已与十几家贫困家庭结亲,帮助13名儿童修完学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