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上满腔真情----邳州供电公司服务新农村建设侧记
2006-03-15 08:08: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 开心的锣鼓敲起来,飞舞的礼花扬喜庆。3月1日,邳州市招商引资再传捷报,总投资60亿元的80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在开工剪彩仪式上,徐州市副市长、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深情地说,“总投资60亿元的80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与邳州供电公司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这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一个新的起点。”领导的夸奖,是对邳州供电公司的鞭策,也为邳州今年和“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召唤坚强的电力支撑。
春和景明风光美,最是发展牵人心。拥有160万人口、经济总量、城市规模“三个东陇海第一”的邳州,同时创造了板材、大蒜、银杏、石膏产业“四个全国第一”;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全国惟一县级“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两个国家级称号。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难道没有供电人辛勤的汗水在闪光?回答是肯定的。
供电贴着农民心,携手建设新农村
2005年12月28日,邳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克年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委托,专程走进邳州市供电公司给干部员工拜年,并欣然题词:供电贴着农民心,携手建设新农村。他说,这不仅是我市四套班子的评价,更是全市160万干部群众的心里话。
虽然是初春季节,乍暖还寒。然而,邳州市供电公司新农网建设工地上已经热火朝天。该公司总经理刘军指着挂在会议室墙上的邳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克年的题词说:“‘供电贴着农民心,携手建设新农村’不是口号,而是全体员工用汗水书写的口碑。
作为苏鲁交界的邳州人,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素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
走进邳州市宿羊山镇这个“中国大蒜之乡”的中心镇,令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0年前还默默无闻的落后小镇,如今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黎明蒜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黎明感慨地说:“‘黎明’的成功,电力功不可没。”
2004年,“黎明蒜业”实现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如今大蒜行情一路走俏,每公斤市场价格高达3.6元,“黎明蒜业”出口创汇超过了1000万美元。2004年10月10日,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在徐州市委书记徐鸣等陪同下,来到黎明食品有限公司考察,梁省长握着张黎明的手高兴地说:“了不起!了不起!”如今的张黎明,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蒜业大王”,他逢人便说,没有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没有我这个“蒜业大王”的今天。当初,“黎明蒜业”仅用一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如今仅变压器就增加了到3台,总容量达到830千伏安。
宿羊山镇地理条件独特,栽种的大蒜产量高,品质好。邳州市供电公司把蒜农的利益放在首位,架设了专用灌溉线路,满足了蒜农旱能灌、涝能排的需求。但早些时候贸易不发达,卖蒜还成了一大难题。1995年,中学毕业在外闯荡了一年的张黎明,从一位电工嘴里得知南宁的大蒜价格高的消息,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自家种植的大蒜租车运到南宁卖,在当地价值3万元的大蒜,到南宁卖了6万元。张黎明从此决定与农电工打交道,决定发展大蒜产业,从事大蒜贸易。就这样,他成立了宿羊山大蒜购销处,业务量从10多吨发展到上千吨、上万吨,有时候一次能装20多节火车皮,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卖蒜难问题,而且种植大蒜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张黎明在大蒜贸易过程中发现大蒜保存必须藏入恒温库,2002年,他与外商合资成立徐州市黎明食品有限公司,筹建10万吨大蒜恒温库需用电,申请递到邳州市供电公司,该公司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黎明蒜业”恒温库架设了10千伏线路1千米,安装了一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该公司把“黎明蒜业”列入重点客户,指定宿羊山供电所员工定期到“黎明蒜业”检修供用电设备,保证用上优质电。储藏起来的大蒜处于“休眠期”,什么时候出售,主动权掌握在张黎明的手中。当大蒜价格上涨时,张黎明瞅准时机卖大蒜,当年就赚了一大笔。
宿羊山镇政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宿羊山镇1万余农户,种植大蒜7万余亩,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人均纯收入4860元。2005年大蒜喜获丰收价格上涨,蒜农的大蒜卖了好价钱,预计人均纯收入要超过6000元。现在邳州市已经形成了以宿羊山镇苏北大蒜专业中心贸易市场为中心的大蒜专业市场集群,涌现出蒜业类民营企业100多家,仅大蒜贮藏恒温库就达45个,贮藏容量达25万吨,成百上千个农民当上了“专业经纪人”。蒜农们都将电力视作致富的桥梁,该镇用电量也逐年递增。2001年用电量仅在700万千瓦时的宿羊山镇,2005年用电量突破2500万千瓦时。在全市24个镇当中,宿羊山镇的用电量近排在中游,用电量最大的还数官湖、炮车、运河等镇。难怪该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委托李克年副主席专程到供电公司给干部员工拜年呢。
打造坚强电网,助推新农村建设
打造“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目标。作
春和景明风光美,最是发展牵人心。拥有160万人口、经济总量、城市规模“三个东陇海第一”的邳州,同时创造了板材、大蒜、银杏、石膏产业“四个全国第一”;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全国惟一县级“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两个国家级称号。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难道没有供电人辛勤的汗水在闪光?回答是肯定的。
供电贴着农民心,携手建设新农村
2005年12月28日,邳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克年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委托,专程走进邳州市供电公司给干部员工拜年,并欣然题词:供电贴着农民心,携手建设新农村。他说,这不仅是我市四套班子的评价,更是全市160万干部群众的心里话。
虽然是初春季节,乍暖还寒。然而,邳州市供电公司新农网建设工地上已经热火朝天。该公司总经理刘军指着挂在会议室墙上的邳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克年的题词说:“‘供电贴着农民心,携手建设新农村’不是口号,而是全体员工用汗水书写的口碑。
作为苏鲁交界的邳州人,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素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
走进邳州市宿羊山镇这个“中国大蒜之乡”的中心镇,令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0年前还默默无闻的落后小镇,如今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黎明蒜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黎明感慨地说:“‘黎明’的成功,电力功不可没。”
2004年,“黎明蒜业”实现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如今大蒜行情一路走俏,每公斤市场价格高达3.6元,“黎明蒜业”出口创汇超过了1000万美元。2004年10月10日,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在徐州市委书记徐鸣等陪同下,来到黎明食品有限公司考察,梁省长握着张黎明的手高兴地说:“了不起!了不起!”如今的张黎明,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蒜业大王”,他逢人便说,没有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没有我这个“蒜业大王”的今天。当初,“黎明蒜业”仅用一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如今仅变压器就增加了到3台,总容量达到830千伏安。
宿羊山镇地理条件独特,栽种的大蒜产量高,品质好。邳州市供电公司把蒜农的利益放在首位,架设了专用灌溉线路,满足了蒜农旱能灌、涝能排的需求。但早些时候贸易不发达,卖蒜还成了一大难题。1995年,中学毕业在外闯荡了一年的张黎明,从一位电工嘴里得知南宁的大蒜价格高的消息,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自家种植的大蒜租车运到南宁卖,在当地价值3万元的大蒜,到南宁卖了6万元。张黎明从此决定与农电工打交道,决定发展大蒜产业,从事大蒜贸易。就这样,他成立了宿羊山大蒜购销处,业务量从10多吨发展到上千吨、上万吨,有时候一次能装20多节火车皮,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卖蒜难问题,而且种植大蒜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张黎明在大蒜贸易过程中发现大蒜保存必须藏入恒温库,2002年,他与外商合资成立徐州市黎明食品有限公司,筹建10万吨大蒜恒温库需用电,申请递到邳州市供电公司,该公司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黎明蒜业”恒温库架设了10千伏线路1千米,安装了一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该公司把“黎明蒜业”列入重点客户,指定宿羊山供电所员工定期到“黎明蒜业”检修供用电设备,保证用上优质电。储藏起来的大蒜处于“休眠期”,什么时候出售,主动权掌握在张黎明的手中。当大蒜价格上涨时,张黎明瞅准时机卖大蒜,当年就赚了一大笔。
宿羊山镇政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宿羊山镇1万余农户,种植大蒜7万余亩,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人均纯收入4860元。2005年大蒜喜获丰收价格上涨,蒜农的大蒜卖了好价钱,预计人均纯收入要超过6000元。现在邳州市已经形成了以宿羊山镇苏北大蒜专业中心贸易市场为中心的大蒜专业市场集群,涌现出蒜业类民营企业100多家,仅大蒜贮藏恒温库就达45个,贮藏容量达25万吨,成百上千个农民当上了“专业经纪人”。蒜农们都将电力视作致富的桥梁,该镇用电量也逐年递增。2001年用电量仅在700万千瓦时的宿羊山镇,2005年用电量突破2500万千瓦时。在全市24个镇当中,宿羊山镇的用电量近排在中游,用电量最大的还数官湖、炮车、运河等镇。难怪该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委托李克年副主席专程到供电公司给干部员工拜年呢。
打造坚强电网,助推新农村建设
打造“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目标。作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