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汾水惠并州--太原供电分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纪实
2005-12-01 11:44:56 来源:消费日报
A-
A+
电力18讯: 张永会 庞志明
2003年,被山西省文明委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0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质量协会、共青团中央联合命名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荣获全国可靠性管理先进单位……
2005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及国网公司首批文明单位等称号,第二次入选山西省百强企业……
这是笔者摘录的太原供电分公司部分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拥有47年历史的老企业取得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战略定位明方向2002年,太原供电分公司一举通过了原电力部的考核验收,成为全省电力系统的首批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然而,创一流后,企业的发展理念是什么?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方向是什么?太原供电分公司的两级班子再次陷入了沉思。
2004年年初,在太原供电分公司实施“领先工程”三步走战略,确定了向先进省会供电企业行列迈进的奋斗目标。随着国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发展目标的进一步确定,2005年年初,太原供电分公司适时将“领先工程”三步走战略内容做了调整。为促进“领先工程”的深入实施,太原供电分公司开展制度大修、流程再造,对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范围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明确职责、理清接口,并按PDCA循环实施控制,努力构建具有太供特色的责任管理体系;开展形势教育和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明确企业发展理念和定位,将工作重心集中在领先工程的顺利实施中来。对标比较方面,坚持“由少到多,由主及辅,逐年递进”的原则,选择合理参照,提出重点项目实施攻关,努力构建按制度办事、依流程作业、以指标评价的管理模式;业绩考核方面,出台了《太原供电分公司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确定考核程序,明确奖惩标准,逐级分解指标,分层传递压力,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激励和控制作用;信息化建设方面,对内逐步建立完善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生产MIS,构建高速、稳定、可靠的硬件平台和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对外加大
投资,努力完善营销自动化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市区的卫星定位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人性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电网建设奠基础企业主攻方向明确后,太原供电分公司的党政一班人又将目光集中在电网建设上来。1998年以来,太原供电分公司先后投资17.3亿元,对太原城乡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双环网与110千伏辐射型网络为主网架构的一流电网。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力紧张形势的日益严峻,系统负荷的不断增大,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太原电网再次体现出220千伏变电站布点不足,太原东南部环网缺少500千伏变电站支撑,中低压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大、负荷重,互供能力差等不适应现象。
为及时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2003年以来,太原供电分公司先后完成了“太原电网2003-2007年总体规划”、“太原城区配网规划”和“太原县级城网改造计划”。为解决古交市单电源运行的不稳定局面,着手对220千伏古交变电站进行三电源进行了改扩建;为满足太原市重点工程,不锈钢及富示康两个工业园区的安全高效用电,先后开工并完成了110千伏南畔及赵道峪输变电工程。为彻底解决太原电网与省城经济发展存在的不适应问题,2005年,太原供电分公司坚持规划领先、网络结构优先的原则,从保证太原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省城功能定位和远景发展目标,在对电网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太原城市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在全省系统率先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专家的严格评审,为省城太原的率先发展搭建了新的能源平台,更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先提供了基础。
科学管理建平台在安全生产方面,太原供电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主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完善了《电网安全管理办法》、《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职责》等措施,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公司以企业领导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分层自查,寻找差距,努力强化安全管理的穿透力和执行力。坚持“防控与改造”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思路,以老旧设备整治为重点,通过安全性评价和运行分析等工作,加强对电网运行的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以设备“零缺陷”、管理“零失误”、行为“零违章”,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截至目前,太原供电分公司连续7年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等人为责任事故,连续5年未发生企业责任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并实现了连续9个百日安全长周期,创下了建局47年来的最高安全纪录。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坚持贯彻“三大一严”的管理理念,推行全过程预算控制体系,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认真分析用电结构变化,对各项经营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和分解,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结构化预算控制;坚持“大<
2003年,被山西省文明委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0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质量协会、共青团中央联合命名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荣获全国可靠性管理先进单位……
2005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及国网公司首批文明单位等称号,第二次入选山西省百强企业……
这是笔者摘录的太原供电分公司部分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拥有47年历史的老企业取得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战略定位明方向2002年,太原供电分公司一举通过了原电力部的考核验收,成为全省电力系统的首批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然而,创一流后,企业的发展理念是什么?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方向是什么?太原供电分公司的两级班子再次陷入了沉思。
2004年年初,在太原供电分公司实施“领先工程”三步走战略,确定了向先进省会供电企业行列迈进的奋斗目标。随着国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发展目标的进一步确定,2005年年初,太原供电分公司适时将“领先工程”三步走战略内容做了调整。为促进“领先工程”的深入实施,太原供电分公司开展制度大修、流程再造,对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范围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明确职责、理清接口,并按PDCA循环实施控制,努力构建具有太供特色的责任管理体系;开展形势教育和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明确企业发展理念和定位,将工作重心集中在领先工程的顺利实施中来。对标比较方面,坚持“由少到多,由主及辅,逐年递进”的原则,选择合理参照,提出重点项目实施攻关,努力构建按制度办事、依流程作业、以指标评价的管理模式;业绩考核方面,出台了《太原供电分公司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确定考核程序,明确奖惩标准,逐级分解指标,分层传递压力,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激励和控制作用;信息化建设方面,对内逐步建立完善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生产MIS,构建高速、稳定、可靠的硬件平台和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对外加大
投资,努力完善营销自动化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市区的卫星定位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人性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电网建设奠基础企业主攻方向明确后,太原供电分公司的党政一班人又将目光集中在电网建设上来。1998年以来,太原供电分公司先后投资17.3亿元,对太原城乡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双环网与110千伏辐射型网络为主网架构的一流电网。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力紧张形势的日益严峻,系统负荷的不断增大,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太原电网再次体现出220千伏变电站布点不足,太原东南部环网缺少500千伏变电站支撑,中低压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大、负荷重,互供能力差等不适应现象。
为及时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2003年以来,太原供电分公司先后完成了“太原电网2003-2007年总体规划”、“太原城区配网规划”和“太原县级城网改造计划”。为解决古交市单电源运行的不稳定局面,着手对220千伏古交变电站进行三电源进行了改扩建;为满足太原市重点工程,不锈钢及富示康两个工业园区的安全高效用电,先后开工并完成了110千伏南畔及赵道峪输变电工程。为彻底解决太原电网与省城经济发展存在的不适应问题,2005年,太原供电分公司坚持规划领先、网络结构优先的原则,从保证太原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省城功能定位和远景发展目标,在对电网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太原城市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在全省系统率先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专家的严格评审,为省城太原的率先发展搭建了新的能源平台,更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先提供了基础。
科学管理建平台在安全生产方面,太原供电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主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完善了《电网安全管理办法》、《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职责》等措施,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公司以企业领导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分层自查,寻找差距,努力强化安全管理的穿透力和执行力。坚持“防控与改造”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思路,以老旧设备整治为重点,通过安全性评价和运行分析等工作,加强对电网运行的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以设备“零缺陷”、管理“零失误”、行为“零违章”,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截至目前,太原供电分公司连续7年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等人为责任事故,连续5年未发生企业责任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并实现了连续9个百日安全长周期,创下了建局47年来的最高安全纪录。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坚持贯彻“三大一严”的管理理念,推行全过程预算控制体系,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认真分析用电结构变化,对各项经营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和分解,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结构化预算控制;坚持“大<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