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奉献光明――广元电业局务实创新跨越式发展
2006-01-09 08:44:0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我们的服务宗旨:有呼必应,有难必帮。
先用户之忧而忧,后用户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的追求。
急用户之所急,解用户之所困,这是我们的信念。
优质、方便、规范、真诚,这是我们的服务方针。
―――题记
2005年10月26日,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文明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隆重表彰大会,广元电业局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这一荣誉,记载了广电人勤奋创业、自强不息的昨天;记载着广电人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今天;还将记载广电人信心百倍、激情满怀,在企业文明建设的征途中,迎来崭新的明天。
“共产党员先进性,就体现在这里!”
初冬,一场罕见的大风导致广元电视台发射塔35千伏专用电线A相接地,电视信号不能发射。该线路属于用户产权,由地方电力公司负责维护检修。而地方电力公司的答复是这两天太忙,叫自己先处理。城区收不到电视节目,许多人打进热线电话,可急坏了电视台。这时候,他们想到广元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同属于电家,是否愿意帮忙解决?于是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打电话请求援助。
接到电话,党员服务队的第一反应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利益不分家,没有电,老百姓看不成电视节目,处理故障恢复供电要紧。于是,服务队队长黄文光带着两名同伴,立即挎上工具箱,火速赶往现场,积极投入抢修。经过两小时的紧张工作,恢复了供电,电视信
号发射迅速恢复。
广播电视局的同志非常感动,十分敬佩电力党员服务队,再三挽留队员吃饭,以示谢意,但都被婉言谢绝了。
说起广元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上西坝皇泽寺社区的2700多户居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5月,天气闷热,社区的一户贫困居民,他家的电线因负荷重而被烧了,一打报修电话,仅几分钟,党员服务队就赶到,马上排查原因,很快处理故障,恢复通电,党员服务队小伙子们累得汗流浃背,却都没有半句怨言。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韩陛环如是说:“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在这里!”
的确,广元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如今已成为全市窗口行业的一面旗帜,被广元人称为“电力110”。他们从2003年10月14日至今,共受理用电故障抢修2510次,接受咨询1292次,上门服务1798次,捐助困难户13户,用户满意率达100%。
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党员服务队特别能战斗。广元电业局党委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贯穿于、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宗旨教育、企业精神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确保了18个基层党支部700多名党员,在完成企业中心任务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上台阶。
点亮全省最后一个无电村的灯
2005年12月19日下午,广元电业局局长办公会决定:尽快筹集资金,为青川县上河村实行电网改造,要让还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的每户村民都用上舒心电。为什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让电业局的领导这样牵肠挂肚呢?
上河村,一个位于川北摩天岭下的小村庄,把它拿到四川全省的范围内来考察,无论如何它都是不起眼的。但它却载入了电业史册。因为历史在特定的时候,也给了它一次机会:1997年9月24日,它作为全省国网供区最后一个无电村,在20世纪末,终于结束了无电的历史!
当时广元国家电网直供范围内还有两个乡和68个村1.9万农户没有用上电。青川县瓦砾乡上河村,只是这68个无电村中的一个。从1995年起,广元电业局启动了村村通电方案。经过电力建设者艰苦的劳动,不仅上河村结束了无电的历史,而且全市直供区58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至此,广元市16.2万农户都享受了国家电网直接供电,结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沉重历史。
电―――光明的使者,给广元市农村带来了四大变化:封闭落后的乡村开放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村发展多种经济的门路多起来了;农民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通电后,上河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是通电前的3倍。其实何止一个上河村,广元市40多万农户跟上河村一样用上了国电,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十・五”期间,广元电业局又对农村供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共投资3.76亿元,工程遍布1000多个行政村,改造农村户表20多万户。农网改造受益面90%以上。改造后的农网,电压升了、电价降了,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加快了小康新村、文明新村的建设步伐。
站在剑门雄关,远眺新架设的条条电线,根根电杆、座座新增变压器。电,照亮了千家万户,将山里山外的世界联成一体,使贫瘠的山村开始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光明。
女皇故里夜空更加璀璨
家住广元市苴国路的刘 先生欣喜地告诉我们:“前几年用电紧张,一到大热天就拉闸,
先用户之忧而忧,后用户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的追求。
急用户之所急,解用户之所困,这是我们的信念。
优质、方便、规范、真诚,这是我们的服务方针。
―――题记
2005年10月26日,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文明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隆重表彰大会,广元电业局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这一荣誉,记载了广电人勤奋创业、自强不息的昨天;记载着广电人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今天;还将记载广电人信心百倍、激情满怀,在企业文明建设的征途中,迎来崭新的明天。
“共产党员先进性,就体现在这里!”
初冬,一场罕见的大风导致广元电视台发射塔35千伏专用电线A相接地,电视信号不能发射。该线路属于用户产权,由地方电力公司负责维护检修。而地方电力公司的答复是这两天太忙,叫自己先处理。城区收不到电视节目,许多人打进热线电话,可急坏了电视台。这时候,他们想到广元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同属于电家,是否愿意帮忙解决?于是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打电话请求援助。
接到电话,党员服务队的第一反应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利益不分家,没有电,老百姓看不成电视节目,处理故障恢复供电要紧。于是,服务队队长黄文光带着两名同伴,立即挎上工具箱,火速赶往现场,积极投入抢修。经过两小时的紧张工作,恢复了供电,电视信
号发射迅速恢复。
广播电视局的同志非常感动,十分敬佩电力党员服务队,再三挽留队员吃饭,以示谢意,但都被婉言谢绝了。
说起广元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上西坝皇泽寺社区的2700多户居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5月,天气闷热,社区的一户贫困居民,他家的电线因负荷重而被烧了,一打报修电话,仅几分钟,党员服务队就赶到,马上排查原因,很快处理故障,恢复通电,党员服务队小伙子们累得汗流浃背,却都没有半句怨言。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韩陛环如是说:“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在这里!”
的确,广元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如今已成为全市窗口行业的一面旗帜,被广元人称为“电力110”。他们从2003年10月14日至今,共受理用电故障抢修2510次,接受咨询1292次,上门服务1798次,捐助困难户13户,用户满意率达100%。
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党员服务队特别能战斗。广元电业局党委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贯穿于、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宗旨教育、企业精神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确保了18个基层党支部700多名党员,在完成企业中心任务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上台阶。
点亮全省最后一个无电村的灯
2005年12月19日下午,广元电业局局长办公会决定:尽快筹集资金,为青川县上河村实行电网改造,要让还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的每户村民都用上舒心电。为什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让电业局的领导这样牵肠挂肚呢?
上河村,一个位于川北摩天岭下的小村庄,把它拿到四川全省的范围内来考察,无论如何它都是不起眼的。但它却载入了电业史册。因为历史在特定的时候,也给了它一次机会:1997年9月24日,它作为全省国网供区最后一个无电村,在20世纪末,终于结束了无电的历史!
当时广元国家电网直供范围内还有两个乡和68个村1.9万农户没有用上电。青川县瓦砾乡上河村,只是这68个无电村中的一个。从1995年起,广元电业局启动了村村通电方案。经过电力建设者艰苦的劳动,不仅上河村结束了无电的历史,而且全市直供区58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至此,广元市16.2万农户都享受了国家电网直接供电,结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沉重历史。
电―――光明的使者,给广元市农村带来了四大变化:封闭落后的乡村开放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村发展多种经济的门路多起来了;农民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通电后,上河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是通电前的3倍。其实何止一个上河村,广元市40多万农户跟上河村一样用上了国电,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十・五”期间,广元电业局又对农村供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共投资3.76亿元,工程遍布1000多个行政村,改造农村户表20多万户。农网改造受益面90%以上。改造后的农网,电压升了、电价降了,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加快了小康新村、文明新村的建设步伐。
站在剑门雄关,远眺新架设的条条电线,根根电杆、座座新增变压器。电,照亮了千家万户,将山里山外的世界联成一体,使贫瘠的山村开始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光明。
女皇故里夜空更加璀璨
家住广元市苴国路的刘 先生欣喜地告诉我们:“前几年用电紧张,一到大热天就拉闸,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