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官”的拳拳爱农情――江苏盐都供电服务“新农村”建设侧记
2006-01-09 17:23:3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十五”期间,江苏盐都农电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尤其是在实施了两期声势浩大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后,全区农村电网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更为盐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势发展后劲,成为全区建设新农村的“助推器”。近日,笔者慕名踏上了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探寻该区农电事业长足发展的奥秘。
电网建设解民忧
曾几何时,盐都农村电网结构不合理,供电半径过大,电压合格率较低。每当到了晚上,线路跳闸频繁。即便是不跳闸,白炽电灯也是忽明忽暗,电视屏幕更是忽大忽小。一些电视迷为了看到心仪的电视连续剧,不得不到镇上买回几节电池,以备不便之需。至于个别腰包先鼓起者从大城市买回来的空调等时髦家用电器,更是无用武之地,令老百姓忧愤不已,以至“天一黑,电就‘突’(注:盐城方言,意为没有)”的顺口溜在盐都农村“盛极一时”。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盐都供电公司一班人以国家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为契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以赴,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十五”期间,该公司5年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用于建强全区电力主网、城农网建设与改造。目前,盐都境内建有变电所15座,主变23台,总容量35.345万千伏安,形成了以220千伏电网为龙头、110千伏电网为支撑、35千伏电网为骨干、10千伏电网为辐射的电网结构。区域电网实现双电源及环网供电,10千伏城网实现“手拉手”供电,城市及农村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城乡电网全面实现了“同网同价”,真正使“德政工程”惠及城乡。
“三为”服务暖民心
盐都,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这里河道交错,是淡水养殖的好地方,盛产鱼、虾、蟹等水产品。以前,这里的老百姓搞水产养殖,绝大部分都是将自家的几亩责任田进行开垦,再配置一台柴油机,然后就“项目上马”。这种“小打小闹”的养殖方式,在短时期内确实对地方经济作出了一定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种弊端充分暴露了出来,如大量使用柴油机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规模难以形成、柴油等生产原成本持续攀高等,直接遏制了养殖业的发展。
精明的盐都供电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为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拓展电力营销渠道,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实施“机改电”工程。一是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为契机,将三相动力电源架设到各村组田头,并延伸至各养殖塘口,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养殖户使用三相动力电源。二是以优质服务为载体,主动登门服务,积极宣传国家电价优惠政策,帮助养殖户算经济帐,鼓励广大养殖户实施“机改电”。以水产养殖重镇大纵湖镇为例。作为盐城市民生活用水的惟一取水源地,“十五”期间,该镇2200余户养殖户基本实施了“机改电”。仅此一项,全镇5年增加售电量约350万千瓦时,节约成本50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此项工程的实施,还极大地减少了水产养殖的生态污染,为广大市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安全保障。
拆迁赔偿顺民意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居民所属产权的房屋、树木、农作物等拆迁赔偿问题。因其面广量大,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势必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更会危及社会稳定、影响新农村建设大局。近年来,盐都供电公司在拆迁赔偿方面,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地维护群众利益”的原则,不辞辛苦地把赔偿工作做细做实。
2005年1月,该区新架的10千伏凤开线从盐都新区刘朋村过境,有10多根15米电杆需从12户村民的麦田经过。当时麦子还没有发蘖,一般来说,踩压对今后麦子的生长影响不是很大,但村民们要求赔偿。该公司负责政策处理的同志给这些农户打招呼,白天处理村民的树木、猪圈等方面受损赔偿,晚上逐一登门,并请村组干部陪同见证,答应到夏收时按实际情况进行赔偿。“三夏”大忙一结束,他们便和村组干部一起商讨赔偿办法,最后决定参照该村前三年的亩产收入,作补足性赔偿。其中一张姓农户,妻子说自己作不了主,要等丈夫回来,而她丈夫又在外面打工,一时回不来。村干部说:“这样吧,钱给我们,他回来,我们付。”“不行,一定要和他本人见面,说明情况,让他签字领钱。”其他人也劝说:“算了吧,就一户。”而负责政策处理的同志却认真地说:“一户也不能丢,要确保每笔赔偿款都到位。”(花兰干 徐红旗)
电网建设解民忧
曾几何时,盐都农村电网结构不合理,供电半径过大,电压合格率较低。每当到了晚上,线路跳闸频繁。即便是不跳闸,白炽电灯也是忽明忽暗,电视屏幕更是忽大忽小。一些电视迷为了看到心仪的电视连续剧,不得不到镇上买回几节电池,以备不便之需。至于个别腰包先鼓起者从大城市买回来的空调等时髦家用电器,更是无用武之地,令老百姓忧愤不已,以至“天一黑,电就‘突’(注:盐城方言,意为没有)”的顺口溜在盐都农村“盛极一时”。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盐都供电公司一班人以国家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为契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以赴,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十五”期间,该公司5年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用于建强全区电力主网、城农网建设与改造。目前,盐都境内建有变电所15座,主变23台,总容量35.345万千伏安,形成了以220千伏电网为龙头、110千伏电网为支撑、35千伏电网为骨干、10千伏电网为辐射的电网结构。区域电网实现双电源及环网供电,10千伏城网实现“手拉手”供电,城市及农村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城乡电网全面实现了“同网同价”,真正使“德政工程”惠及城乡。
“三为”服务暖民心
盐都,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这里河道交错,是淡水养殖的好地方,盛产鱼、虾、蟹等水产品。以前,这里的老百姓搞水产养殖,绝大部分都是将自家的几亩责任田进行开垦,再配置一台柴油机,然后就“项目上马”。这种“小打小闹”的养殖方式,在短时期内确实对地方经济作出了一定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种弊端充分暴露了出来,如大量使用柴油机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规模难以形成、柴油等生产原成本持续攀高等,直接遏制了养殖业的发展。
精明的盐都供电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为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拓展电力营销渠道,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实施“机改电”工程。一是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为契机,将三相动力电源架设到各村组田头,并延伸至各养殖塘口,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养殖户使用三相动力电源。二是以优质服务为载体,主动登门服务,积极宣传国家电价优惠政策,帮助养殖户算经济帐,鼓励广大养殖户实施“机改电”。以水产养殖重镇大纵湖镇为例。作为盐城市民生活用水的惟一取水源地,“十五”期间,该镇2200余户养殖户基本实施了“机改电”。仅此一项,全镇5年增加售电量约350万千瓦时,节约成本50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此项工程的实施,还极大地减少了水产养殖的生态污染,为广大市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安全保障。
拆迁赔偿顺民意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居民所属产权的房屋、树木、农作物等拆迁赔偿问题。因其面广量大,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势必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更会危及社会稳定、影响新农村建设大局。近年来,盐都供电公司在拆迁赔偿方面,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地维护群众利益”的原则,不辞辛苦地把赔偿工作做细做实。
2005年1月,该区新架的10千伏凤开线从盐都新区刘朋村过境,有10多根15米电杆需从12户村民的麦田经过。当时麦子还没有发蘖,一般来说,踩压对今后麦子的生长影响不是很大,但村民们要求赔偿。该公司负责政策处理的同志给这些农户打招呼,白天处理村民的树木、猪圈等方面受损赔偿,晚上逐一登门,并请村组干部陪同见证,答应到夏收时按实际情况进行赔偿。“三夏”大忙一结束,他们便和村组干部一起商讨赔偿办法,最后决定参照该村前三年的亩产收入,作补足性赔偿。其中一张姓农户,妻子说自己作不了主,要等丈夫回来,而她丈夫又在外面打工,一时回不来。村干部说:“这样吧,钱给我们,他回来,我们付。”“不行,一定要和他本人见面,说明情况,让他签字领钱。”其他人也劝说:“算了吧,就一户。”而负责政策处理的同志却认真地说:“一户也不能丢,要确保每笔赔偿款都到位。”(花兰干 徐红旗)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