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方光明――石阡供电局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2015-09-18 10:42:59 来源:王玉珏
A-
A+
电力18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唤醒大地。石阡电网,已用责任化作灯塔,指引未来;化作使命,主动服务;化作繁星,璀璨石阡;化作光明,绽放精彩。
在培养人才的教室里、在输送资源的厂房里、在孕育希望的工地上、在创造未来的道路上,一群光明的使者,风雨兼程,用脚步记录历史、用温情点燃希望、用执着守候光明、用服务记录发展、用满怀激情拥抱光明的事业、用务实的举措收获似锦的繁华、用赤忱的心灵点亮着温泉之乡、苔茶之乡、长寿之乡――石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道路两旁,有我光明相伴;生活左右,有我相依相随;梦想征程,有我扬帆远航。石阡电网,向漆黑的夜晚延伸,让山里的村庄不再向往都市的夜晚,让夜郎古国的高楼、长街焕发出五彩的魅力。
独特而鲜明的南网文化,为石阡供电局发展注入了灵魂和活力。
大灾面前,责任当先
石阡供电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斗凝冻、抗大旱、战洪涝、保供电,面对大自然的肆虐,团结、冲锋、迎难而上,不胜不休,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2008年,百年难遇的冰雪蹂躏。短短数天,石阡便披上了一层厚厚冰雪。冰凝之重折断了瑞雪兆丰年的梦想,巍巍铁塔不堪重负扭曲成断肢的白鸽,停水、停电,全城犹如失去生命的孤岛。习惯了现代化生活的人们,一下子失掉了方向。正是这场始料不及的灾害,让无数的电力安全帽、抢修车,一次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抗冰保电,让社会重新认识了这群肩扛电杆导线,身负社会责任的电力人,直接和间接感受着他们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永不退缩的勇气。是他们用无畏和责任,谱写着石阡电力人战天斗地,保卫光明的赞歌。
2013年6月石阡县国荣乡集镇居民人畜饮水告急,虽然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找到了可抽的水源,也只能是望水心叹,在水源周围没有抽水设备所需的电力线路,周围没有可接入的电源点。当石阡供电局得知这一情况后,局领导迅速安排供电所就近测量线路,派出两支党员先锋队,在抽水点架设线路、安装变压器,在架设抽水线路过程中被央视新闻频道抗旱报道记者撞见,全程录下了安装过程,在8月7日央视新闻频道早间新闻播出了石阡供电局为国荣乡集镇居民抗旱用水新闻。
同样是2013年大旱,造成聚凤乡翁水屯村关口组全是干枯的玉米和龟裂的稻田,旱情让人揪心,全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0%以上,全组48户182人及100余头牲畜均出现严重饮水困难。在位于村西头约一公里处发现地下水源,遗憾的是依然没有电力线路可以搭接。面对这一情况,供电局局长罗文全两次亲自带队前往水源处,针对该线路架设不能立项,没有资金这一情况,决定由供电局党员带头,发起爱心募捐,用党建基金弥补不足的方式,从2.2公里外的屯新变架设10千伏“党员线路”至水源处,安装了专用的抽水“爱心变压台”,以满足抗旱引水所需,同时也保证了全组182人今后的正常生活用电。就连央视记者看到清新泉水的沿着水管流进百姓家中时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4年5-8月,石阡县连续遭受几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石阡供电局在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及其他兄弟单位的援助下日夜奋战,用最短时间恢复供电,省、市及公司各级领导对石阡供电局在保障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做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县委县政府为石阡供电局发出了表扬信。
2014年8月10日,石阡县境内江瓮高速在建项目两天窝隧道坍塌,石阡供电局第一时间组织3支抢修队伍,2台发电车,一台应急发电机,参与救援抢险,全力保障被困人员“生命通道”畅通。石阡供电局因此荣获贵州省“抢险救灾”先进单位。
2015年6月2日,石阡县出现大范围强降雨,21时左右,强降水引发县城周边山洪暴发,导致城区低洼地带遭受内涝,受暴雨及内涝影响,石阡电网多处成灾,作为石阡电网“中枢神经”的110石阡变电站险情尤为严重,内涝造成路面最深积水超过80厘米,高出110千伏石阡变电站1.2米,110千伏石阡变电站随时有可能出现路面积水倒灌而造成变电站被淹,从而引发全县大范围停电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石阡供电局沉着应对,积极吸取2014年抗洪抢险经验,有序组织抢险救灾工作:钢筋混泥土防水墙、1.5米排洪沟、联动应急机制、预案响应速度,四大措施避免了石阡110千伏变电站被淹。
县委县政府在为石阡供电局颁发的表扬信里这样说到:这样的“电力速度”, 为广大灾区群众及时送去光明和温暖;这样的“电力精神”,为抢险救灾保民生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各项应急抢险工作有序进行。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你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敢打硬仗、作风优良的队伍!你们的精神,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心有大爱的精神。你们的精神,是与石阡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精神。
一路走来,始终有这样一群人,总是冲锋在抢险保电的第一现场,承担着抢险救灾的主力军。一个个、一群群的供电人为了客户的利益,为了石阡电网的安全供电,带着“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深情厚意,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全力供电,不计得失,用电力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千难万险,也挺起了石阡电网不倒的脊梁。
灾难已经远去,阴霾也渐消失,但是,一颗决心保卫石阡电网安全供电的心永远坚决,一份维护好万千客户光明的深情厚谊始终如一,一种“辛苦我一人 点亮千万家”的精神永远凝聚。
维护安全生命线
电网安全稳定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在石阡供电局,每年的一号文件,安全工作首当其冲,为此的工作会议,安全话题必不可少;为人的岗位职责,安全使命责无旁贷。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及到位规定、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现场安全纠察力度,违章率逐年下降。严格执行停送电管理流程,“停电平衡会”形成常态化机制。全年设备预试定检完成率100%,变电设备消缺及时率100%。安全没有终点,当安全成为一种责任,我们追求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我们期待着每一次的全新超越,石阡供电局始终绷劲安全生产这根弦,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上善若水,爱心永存
石阡供电局注重社会效益优先,热心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一次次回报社会的行动,一笔笔抚慰助困的捐助,托起了一个负责、受尊重的企业形象。石阡供电局组建“电力快车”服务队,进村寨、进校园、进家庭、进田间地头以及进园区,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上门服务和快速抢修服务。同时开展“青春光明行”、“青年文明号”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人次;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200人;捐助资金20余万元。电力志愿者、电力雷锋队、热心助学、爱心捐款……
石阡供电局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真诚回馈社会,情满石阡大地。
以客为尊,和谐共赢
服务是石阡供电局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主旋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是石阡供电局始终不变的追求。服务进村寨、进校园、进家庭、进田间地头以及进园区,建立健全了经营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营销管理、供电所管理、电工管理等标准,建立健全了客户档案;向社会公布了报装接电流程,客户用电申请、用电方案批复、供用电合同签订等符合规定,相关资料齐全;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召开客户座谈会,全年没有发生刁难、推诿等影响服务质量的事件;引入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等一系列措施。少停就是多供,石阡供电局认真做好综合停电检修课题,每月定期召开停电平衡会,优化停电方案,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停电次数。
千万条银线传递着“微笑起来的声音”95598优质贴心服务,让客户从心里感受着石阡供电局的真诚。从繁华市区,到偏僻山村,从业,到居民,石阡供电局342名员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到政府放心、客户满意、百姓贴心,赢得大众的信赖与支持。
甘做石阡发展的奠基石
石阡县换挡加速发展,电力坚定随行。一座座电杆,一条条银线,凝聚了石阡电网人的艰辛与渴望,骄傲与自豪。手拉肩扛线路塔材和施工器械,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三伏酷暑冲在前,天寒地冻不退缩,克服重重施工阻碍,220千伏变电站正在抓紧施工,110千伏变电站建成3座,35千伏变电站建成11座。一个逐步完善的坚强电网徐徐展开,源源不时的电能,成为驱动石阡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石阡供电局在换挡加速奋力腾飞中,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节拍,做到超前谋划,提前部署。为推动全县工业化进程,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投运110千伏香树园变电站,这是铜仁市首座数字化变电站,提升园区电力科技含量;坪山水泥厂作为石阡发展重点项目,为推进全县经济腾飞,与之配套的110千伏坪山变电站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积极维护五德、龙塘、本庄农牧业产业园区专变线路;中坝主会场、隧道、温泉三期工程专用线路架设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基层供电网络建设,逐渐更换改善供电线路,进一步收集辖区内供电电网、电量、现状等方面的基础资料,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农旅产业园区、城镇、景区、生产企业等供电规划布局建设,保障各行各业正常供电运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抓好落地项目督促建设管理,近三年来共争取资金1.3亿元,实施建设了25个工程。
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石阡供电局始终把确保安全可靠供电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保证24小时、365天不间断的可靠电力供应。默默坚守,不懈努力,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壮举;兢兢业业,风雨无阻,用汗水、智慧和激情,敬业奉献,诚信履责。
在发展中抓住机遇,在变革中寻求创新。一代又一代的石阡供电人勇立时代潮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坚信,不远的将来,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更加真诚规范的供电服务,必将有力助推石阡经济社会腾飞!
在培养人才的教室里、在输送资源的厂房里、在孕育希望的工地上、在创造未来的道路上,一群光明的使者,风雨兼程,用脚步记录历史、用温情点燃希望、用执着守候光明、用服务记录发展、用满怀激情拥抱光明的事业、用务实的举措收获似锦的繁华、用赤忱的心灵点亮着温泉之乡、苔茶之乡、长寿之乡――石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道路两旁,有我光明相伴;生活左右,有我相依相随;梦想征程,有我扬帆远航。石阡电网,向漆黑的夜晚延伸,让山里的村庄不再向往都市的夜晚,让夜郎古国的高楼、长街焕发出五彩的魅力。
独特而鲜明的南网文化,为石阡供电局发展注入了灵魂和活力。
大灾面前,责任当先
石阡供电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斗凝冻、抗大旱、战洪涝、保供电,面对大自然的肆虐,团结、冲锋、迎难而上,不胜不休,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2008年,百年难遇的冰雪蹂躏。短短数天,石阡便披上了一层厚厚冰雪。冰凝之重折断了瑞雪兆丰年的梦想,巍巍铁塔不堪重负扭曲成断肢的白鸽,停水、停电,全城犹如失去生命的孤岛。习惯了现代化生活的人们,一下子失掉了方向。正是这场始料不及的灾害,让无数的电力安全帽、抢修车,一次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抗冰保电,让社会重新认识了这群肩扛电杆导线,身负社会责任的电力人,直接和间接感受着他们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永不退缩的勇气。是他们用无畏和责任,谱写着石阡电力人战天斗地,保卫光明的赞歌。
2013年6月石阡县国荣乡集镇居民人畜饮水告急,虽然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找到了可抽的水源,也只能是望水心叹,在水源周围没有抽水设备所需的电力线路,周围没有可接入的电源点。当石阡供电局得知这一情况后,局领导迅速安排供电所就近测量线路,派出两支党员先锋队,在抽水点架设线路、安装变压器,在架设抽水线路过程中被央视新闻频道抗旱报道记者撞见,全程录下了安装过程,在8月7日央视新闻频道早间新闻播出了石阡供电局为国荣乡集镇居民抗旱用水新闻。
同样是2013年大旱,造成聚凤乡翁水屯村关口组全是干枯的玉米和龟裂的稻田,旱情让人揪心,全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0%以上,全组48户182人及100余头牲畜均出现严重饮水困难。在位于村西头约一公里处发现地下水源,遗憾的是依然没有电力线路可以搭接。面对这一情况,供电局局长罗文全两次亲自带队前往水源处,针对该线路架设不能立项,没有资金这一情况,决定由供电局党员带头,发起爱心募捐,用党建基金弥补不足的方式,从2.2公里外的屯新变架设10千伏“党员线路”至水源处,安装了专用的抽水“爱心变压台”,以满足抗旱引水所需,同时也保证了全组182人今后的正常生活用电。就连央视记者看到清新泉水的沿着水管流进百姓家中时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4年5-8月,石阡县连续遭受几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石阡供电局在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及其他兄弟单位的援助下日夜奋战,用最短时间恢复供电,省、市及公司各级领导对石阡供电局在保障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做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县委县政府为石阡供电局发出了表扬信。
2014年8月10日,石阡县境内江瓮高速在建项目两天窝隧道坍塌,石阡供电局第一时间组织3支抢修队伍,2台发电车,一台应急发电机,参与救援抢险,全力保障被困人员“生命通道”畅通。石阡供电局因此荣获贵州省“抢险救灾”先进单位。
2015年6月2日,石阡县出现大范围强降雨,21时左右,强降水引发县城周边山洪暴发,导致城区低洼地带遭受内涝,受暴雨及内涝影响,石阡电网多处成灾,作为石阡电网“中枢神经”的110石阡变电站险情尤为严重,内涝造成路面最深积水超过80厘米,高出110千伏石阡变电站1.2米,110千伏石阡变电站随时有可能出现路面积水倒灌而造成变电站被淹,从而引发全县大范围停电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石阡供电局沉着应对,积极吸取2014年抗洪抢险经验,有序组织抢险救灾工作:钢筋混泥土防水墙、1.5米排洪沟、联动应急机制、预案响应速度,四大措施避免了石阡110千伏变电站被淹。
县委县政府在为石阡供电局颁发的表扬信里这样说到:这样的“电力速度”, 为广大灾区群众及时送去光明和温暖;这样的“电力精神”,为抢险救灾保民生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各项应急抢险工作有序进行。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你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敢打硬仗、作风优良的队伍!你们的精神,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心有大爱的精神。你们的精神,是与石阡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精神。
一路走来,始终有这样一群人,总是冲锋在抢险保电的第一现场,承担着抢险救灾的主力军。一个个、一群群的供电人为了客户的利益,为了石阡电网的安全供电,带着“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深情厚意,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全力供电,不计得失,用电力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千难万险,也挺起了石阡电网不倒的脊梁。
灾难已经远去,阴霾也渐消失,但是,一颗决心保卫石阡电网安全供电的心永远坚决,一份维护好万千客户光明的深情厚谊始终如一,一种“辛苦我一人 点亮千万家”的精神永远凝聚。
维护安全生命线
电网安全稳定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在石阡供电局,每年的一号文件,安全工作首当其冲,为此的工作会议,安全话题必不可少;为人的岗位职责,安全使命责无旁贷。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及到位规定、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现场安全纠察力度,违章率逐年下降。严格执行停送电管理流程,“停电平衡会”形成常态化机制。全年设备预试定检完成率100%,变电设备消缺及时率100%。安全没有终点,当安全成为一种责任,我们追求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我们期待着每一次的全新超越,石阡供电局始终绷劲安全生产这根弦,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上善若水,爱心永存
石阡供电局注重社会效益优先,热心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一次次回报社会的行动,一笔笔抚慰助困的捐助,托起了一个负责、受尊重的企业形象。石阡供电局组建“电力快车”服务队,进村寨、进校园、进家庭、进田间地头以及进园区,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上门服务和快速抢修服务。同时开展“青春光明行”、“青年文明号”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人次;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200人;捐助资金20余万元。电力志愿者、电力雷锋队、热心助学、爱心捐款……
石阡供电局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真诚回馈社会,情满石阡大地。
以客为尊,和谐共赢
服务是石阡供电局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主旋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是石阡供电局始终不变的追求。服务进村寨、进校园、进家庭、进田间地头以及进园区,建立健全了经营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营销管理、供电所管理、电工管理等标准,建立健全了客户档案;向社会公布了报装接电流程,客户用电申请、用电方案批复、供用电合同签订等符合规定,相关资料齐全;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召开客户座谈会,全年没有发生刁难、推诿等影响服务质量的事件;引入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等一系列措施。少停就是多供,石阡供电局认真做好综合停电检修课题,每月定期召开停电平衡会,优化停电方案,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停电次数。
千万条银线传递着“微笑起来的声音”95598优质贴心服务,让客户从心里感受着石阡供电局的真诚。从繁华市区,到偏僻山村,从业,到居民,石阡供电局342名员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到政府放心、客户满意、百姓贴心,赢得大众的信赖与支持。
甘做石阡发展的奠基石
石阡县换挡加速发展,电力坚定随行。一座座电杆,一条条银线,凝聚了石阡电网人的艰辛与渴望,骄傲与自豪。手拉肩扛线路塔材和施工器械,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三伏酷暑冲在前,天寒地冻不退缩,克服重重施工阻碍,220千伏变电站正在抓紧施工,110千伏变电站建成3座,35千伏变电站建成11座。一个逐步完善的坚强电网徐徐展开,源源不时的电能,成为驱动石阡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石阡供电局在换挡加速奋力腾飞中,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节拍,做到超前谋划,提前部署。为推动全县工业化进程,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投运110千伏香树园变电站,这是铜仁市首座数字化变电站,提升园区电力科技含量;坪山水泥厂作为石阡发展重点项目,为推进全县经济腾飞,与之配套的110千伏坪山变电站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积极维护五德、龙塘、本庄农牧业产业园区专变线路;中坝主会场、隧道、温泉三期工程专用线路架设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基层供电网络建设,逐渐更换改善供电线路,进一步收集辖区内供电电网、电量、现状等方面的基础资料,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农旅产业园区、城镇、景区、生产企业等供电规划布局建设,保障各行各业正常供电运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抓好落地项目督促建设管理,近三年来共争取资金1.3亿元,实施建设了25个工程。
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石阡供电局始终把确保安全可靠供电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保证24小时、365天不间断的可靠电力供应。默默坚守,不懈努力,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壮举;兢兢业业,风雨无阻,用汗水、智慧和激情,敬业奉献,诚信履责。
在发展中抓住机遇,在变革中寻求创新。一代又一代的石阡供电人勇立时代潮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坚信,不远的将来,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更加真诚规范的供电服务,必将有力助推石阡经济社会腾飞!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