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线下,那一个个坚守的身影----四川电力检修公司西昌检修分部锦苏线抗冰度冬纪实
2013-01-14 15:12:41 来源:杨红
A-
A+
电力18讯: 2012年12月,“西电东送”的绿色能源通道之一 锦屏至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成功投运。检修公司西昌检修分部担负起了锦苏线凉山区段229.8公里导线、494基铁塔的运维重任。
锦苏线从大凉山腹地穿越而过。隆冬之际,风霜、雨雪、冰冻威胁着直流输电线路的安全,在冰雪的侵袭下,铁塔导线面临严峻的考验。
覆冰观测是冬季抗冰保电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冰雪封山时,西昌检修分部的线路汉子们吃住在高山、跋涉在雪域、穿行在覆冰区段,监视铁塔、导线、绝缘子的动静,观察风速、隐患、冰情……不间断地向分部提供数据、资料、图片。
锦苏线主要抗冰区段有西昌市大箐梁子、普格县特尔果乡以及雷波县的天喜口、小谷堆、长河林场。据统计,2012年12月以来,西昌检修分部共派驻员工40人,出动车辆12台,前往锦苏沿线各观冰点。观冰巡视人员或租住民房,或在覆冰线路附近搭建帐篷,采取流动和定点观冰方式,对锦苏线重冰区段开展观冰特巡。
线路八班的李自强及同伴负责雷波县长河林场附近锦苏线388-397号铁塔区段的观冰特巡任务。自去年下旬进驻观冰点后,他们租住在当地一户彝族乡民家中。老乡家中没通电,李自强和同伴靠带来的柴油发电机照明、取暖、做饭。“没有电视、电话、网络,手机信号很弱,只有一两格。平时还能勉强打电话,发短信。连续下了两天鹅毛大雪,手机信号也没了。”李自强无奈地说。
身高不足1米7,体型瘦削的李自强和同伴每天都要踏着积雪,顶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沉重的工具包,穿过无人区,前往长河林场附近观冰特巡。“这是锦苏线的重冰区段,设计覆冰值为50-60mm。目前导线覆冰约20-30mm,雪淞50mm。” 李自强向笔者介绍道。
在零下5-15℃的严寒中,滴水成冰,呵气成霜。西昌检修分部从凉山州美姑县运送大量生活物资到各观冰点,保证一线员工的生活需求。没想到,在极寒天气下,不仅水冻成了冰,桶装食用油也凝固了。李自强只好每次做饭前用柴火烤油桶,待食用油融化后,再开始做简单的饭菜。
与长河林场相邻的烂坝乡是锦苏线398-402号铁塔跨越的区段,海拔约2500米。该处观冰点由2011年新进的大学生张忠超负责。斯文儒雅、沉默寡言的他,每天不仅和同伴一起翻越十几公里的山路,还要随时记录观测每基铁塔、每条线路的运行情况。当笔者想采访他的时候,他却说:“锦苏线上最艰苦的地方是长河林场那一带,我们这里不算啥,李自强他们几个最辛苦,应该多报道。”
尽管锦苏线覆冰观测巡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线路汉子们没有丝毫怨言,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没有放弃任何一基铁塔、一寸导线的的巡护。在苍莽的大凉山深处,在肆虐的风雪中,他们顽强坚守的身影显得越发高大和坚定。(杨红)
锦苏线从大凉山腹地穿越而过。隆冬之际,风霜、雨雪、冰冻威胁着直流输电线路的安全,在冰雪的侵袭下,铁塔导线面临严峻的考验。
覆冰观测是冬季抗冰保电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冰雪封山时,西昌检修分部的线路汉子们吃住在高山、跋涉在雪域、穿行在覆冰区段,监视铁塔、导线、绝缘子的动静,观察风速、隐患、冰情……不间断地向分部提供数据、资料、图片。
锦苏线主要抗冰区段有西昌市大箐梁子、普格县特尔果乡以及雷波县的天喜口、小谷堆、长河林场。据统计,2012年12月以来,西昌检修分部共派驻员工40人,出动车辆12台,前往锦苏沿线各观冰点。观冰巡视人员或租住民房,或在覆冰线路附近搭建帐篷,采取流动和定点观冰方式,对锦苏线重冰区段开展观冰特巡。
线路八班的李自强及同伴负责雷波县长河林场附近锦苏线388-397号铁塔区段的观冰特巡任务。自去年下旬进驻观冰点后,他们租住在当地一户彝族乡民家中。老乡家中没通电,李自强和同伴靠带来的柴油发电机照明、取暖、做饭。“没有电视、电话、网络,手机信号很弱,只有一两格。平时还能勉强打电话,发短信。连续下了两天鹅毛大雪,手机信号也没了。”李自强无奈地说。
身高不足1米7,体型瘦削的李自强和同伴每天都要踏着积雪,顶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沉重的工具包,穿过无人区,前往长河林场附近观冰特巡。“这是锦苏线的重冰区段,设计覆冰值为50-60mm。目前导线覆冰约20-30mm,雪淞50mm。” 李自强向笔者介绍道。
在零下5-15℃的严寒中,滴水成冰,呵气成霜。西昌检修分部从凉山州美姑县运送大量生活物资到各观冰点,保证一线员工的生活需求。没想到,在极寒天气下,不仅水冻成了冰,桶装食用油也凝固了。李自强只好每次做饭前用柴火烤油桶,待食用油融化后,再开始做简单的饭菜。
与长河林场相邻的烂坝乡是锦苏线398-402号铁塔跨越的区段,海拔约2500米。该处观冰点由2011年新进的大学生张忠超负责。斯文儒雅、沉默寡言的他,每天不仅和同伴一起翻越十几公里的山路,还要随时记录观测每基铁塔、每条线路的运行情况。当笔者想采访他的时候,他却说:“锦苏线上最艰苦的地方是长河林场那一带,我们这里不算啥,李自强他们几个最辛苦,应该多报道。”
尽管锦苏线覆冰观测巡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线路汉子们没有丝毫怨言,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没有放弃任何一基铁塔、一寸导线的的巡护。在苍莽的大凉山深处,在肆虐的风雪中,他们顽强坚守的身影显得越发高大和坚定。(杨红)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